張水亮(江西省廣昌一中地理教研組)
高中地理教學經驗略談
張水亮
(江西省廣昌一中地理教研組)
圍繞高中地理教學展開論述,著重談論了教學思想和教學難點兩個方面。
高中地理;教學經驗;教學思想;教學難點
1.教為主導,學為主體
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教知識,更是教學法,這樣他們才能舉一反三,甚至聞一知十;學生不是僅學知識,更是發現知識,學會學習并且善于學習,才能避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耗費了時間卻學而無果的現象。
2.改進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實效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我在教學中也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進行整合,教學手段和方式不斷地翻新,但有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1)設計課前預習:設置可測評性強的課前預習問題,發給學生預習學案,幫助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預習,讓學生發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在課堂上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聽講與回答教師問題。
(2)設計新課學習: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真實生活事件、新聞等創設生動的問題情景,進行新課導入。
3.加強教研,提高個人教學能力
通過積極教研,研究課標,考綱,鉆研高考試題,準確把握教育教學的脈搏;研究教學的先進方法進行教學實踐,研究知識的把握和習題的選擇設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增加知識和理論的積累和儲備,積極擴充教學資源渠道,逐步縮小與課程要求的差距。
地方時的計算是高中地理的一個難點。要掌握時間計算的基本方法,首先要對經線的劃分了解清楚。
(一)首先注重經線的劃分
東西經的劃分:以0°經線為起點,以東(即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是東經,以西(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西經),向東向西經度各劃分出180°。東經用E(east的首寫字母)表示,西經用W(west的首寫字母)表示。東西經180°重合。據此,東經度越往東數值越大,西經度越往西經度值越大。
(二)其次是地方時的計算
1.概念:因經度的不同而不同的時刻。
2.計算
(1)基本原理:經度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或每隔15′相差1分鐘,每隔15″相差1秒鐘,每隔1°相差4分鐘)。越往東,地方時越早,即“東加西減”。
(2)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
分三種情況:
①若兩地都是東經度,則將經度值大的寫在東側,經度值小的寫在西側,然后求出兩地的經度差(大的減小的),然后依據以上計算原理轉化為時間差,再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求出所求地的的地方時。
例1.已知北京時間為9時,求160°E的地方時?
則120°E 160°E
9:00_____
經度差:160-120=40,轉化為時間差:40÷15=2小時余數10°,10×4=40分鐘,即時間差是2小時40分鐘,又因為所求點在東側,所以應該用已知點的時間加上這個時間差,即所求點地方時為11:40。
②若兩地都是西經度,則將經度值大的寫在西側,經度值小的寫在東側,然后求出兩地的經度差(大的減小的),然后依據以上計算原理轉化為時間差,再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求出所求地的地方時。
例2.已知120°W時間為9時,求90°W的地方時?
則120°W 90°W
9:00_____
經度差:120-90=30,轉化為時間差:30÷15=2小時,即時間差是2小時,因為所求地點在東側,所以應該用已知時間加上這個時間差,即所求點地方時為11:00。
③若兩地一為東經,一為西經,則將東經度寫在東側,西經度寫在西側,然后求出兩地的經度差,然后依據以上計算原理轉化為時間差,再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求出所求地的地方時。
例3.已知北京時間為12:00,求120°W的地方時?
則120°W 120°E
_____12:00
經度差:120+120=240,轉化為時間差:240÷15=16小時,即時間差是16小時,因為所求地點在西側,所以用已知時間減去時間差,即所求點地方時為12-16=-4時,因為求出來是負數,所以日期倒后一天,時間為-4+24=20時,即120°E上是前一天的20點。
總之,伴著閱歷的加深,我們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修養,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細枝末節中學生表現出來的閃光點,讓他們能有自己展示的舞臺,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1]李靜.中學地理教學規律探微[M].延邊教育出版社,2012:11.
[2]馮志偉.地理與語言[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02.
[3]李甜.地理教學面臨的困境和對策[J].科學與教育,2002,24(2).
[4]金力明.教師的基本素質[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08.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