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夏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緒論課教學策略
□華 夏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緒論課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對緒論課的地位定位不準,教學內容把握偏差,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因此,高職大學緒論課應明確課程定位,教學內容著重闡明課程學習價值目的,根據學生實際采用靈活方式授課,并積極建立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從而達到緒論課的教學目的。
大學語文;緒論課;教學策略
大學語文是全國普通高校及高職高專除中文專業以外其他專業的公共必修課,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而開設。從實際情況來看,在高職院校中大學語文并未受到普遍重視,部分院校甚至取消大學語文課程。但在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教育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大學語文課程不可或缺。因此,講好緒論課是彰顯課程價值意蘊、達到預期教學目的、增強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緒論課是一門學科教學開始的重點,其好壞影響著后續學習的效果。但部分高職院校中,大學語文課程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加上師資力量薄弱,緒論課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不足,影響了課程教學的吸引力與實效性。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緒論課定位不準
在高職院校當中,大學語文的課程學時較短,一般安排為1個學期,每周2課時。但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及語文綜合能力的課程,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較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忽視緒論課的情況。講師認為學生已經經過中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對語文課已經相當熟悉,因此本應作為介紹課程內容、教學目標的緒論課可有可無,詳細備課的意義不大,僅以蜻蜓點水式的簡單介紹,使學生尚未入門便草草結束。弱化緒論課在課程中的作用,表面上是對課時分配的矛盾,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未能把握好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結構缺乏綱領性的理解。
2.教學內容把握有偏差
緒論課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應側重展示課程的架構和學習的脈絡,以幫助學生認識理解所學課程,建立課程整體概念。高職學生由于自身素質和學習興趣所限,容易對抽象性較強的緒論課產生厭煩心理。如果套用其他課程的緒論課講解方式,盲目灌輸抽象的理論架構知識,脫離高職學生的認知實際,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另一方面,如果忽視學生對語文課程的熟悉程度,將大學語文定位為高中語文課程的后續,容易引起學生對于課程的輕視。高職大學語文緒論課中存在的這兩種教學內容偏差,看似兩個極端,但其根源都在于教師未能認真進行學情分析有關。
3.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
在高職院校中,大學語文課時少,教師對公共基礎課不重視,致使大學語文課處于尷尬境地。學生中存在 “重專業輕人文”傾向,產生 “大學語文無用”思想。因此,學生可能從緒論課開始,就輕視大學語文這門課程,不能以認真嚴謹態度進行學習,形成 “教師不重視教學-學生沒興趣學習”的惡性循環。
根據高職大學語文緒論課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定位、授課內容以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提出授課策略。
1.明確緒論在課程中定位
首先,教師應理性地看待緒論部分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歸屬于高職教育,其教育目標同樣是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緒論課不僅僅是課程的開端,更是引導學生入門,培養其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大好機會。教師應把握好課程大綱,認真做好緒論課的備課工作,杜絕因課時緊張而壓縮緒論課的行為。同時要擺正緒論課與后續教學內容的關系,擯棄因自身教學經驗不足而認為緒論課可以三言兩語帶過就能達到教學目的的草率態度和錯誤觀念。
2.緊扣課程價值進行授課
不同學科的自身內容與教學內容各有不同,但緒論教學都有相通之處,重在回答 “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么學”三個問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緊密圍繞以上三者的內容進行課程內容的編排。但大學語文緒論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 “為什么學”,即講解課程的價值與意義。理由有三:一是各類大學語文教材的 “前言”“緒論”或者 “編者按”部分,均明確講解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這是在緒論課教學中教師必須向學生闡明的教學目的。二是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語文課,對教材所選的小說、散文甚至古典詩詞以及應用文書等內容均不陌生,并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緒論課可簡要講述課程內容,但不必過多強調。三是從高職學生的學情實際出發。高職教育旨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更關心未來就業。緒論課上闡明大學語文的課程價值,將培養閱讀、口頭表達及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與職業能力掛鉤,提升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以生為本,從學生關注點出發
以學生為本,就是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緒論課的教學安排。大學語文緒論課的內容具有高度概括性、綱要性和抽象性,但高職學生文學理論基礎薄弱,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抓住學生的關注點,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以講解大學語文課程的價值為例,可以抓住學生“為什么仍要在大學階段進行語文學習”的疑問進行解答,并結合社會熱點及學生關心的求職就業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大學語文所培養的人文素養與閱讀寫作能力的作用與價值。如結合 “工匠精神”,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培養腳踏實地、刻苦鉆研的工匠精神,進而揭示大學語文在提升個人修養、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握學生的關注點,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是認識并認同課程價值的重要方式。
4.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師秉承科學化教育和教學理念的同時,應該與時俱進,靈活多樣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使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特點。一是設置情境。在講解大學語文課程價值的環節,可設置學生向親屬長輩介紹自己專業的情境,激發他們參與課堂互動的興趣,同時展示語文在總結、概括和組織語言進行表達方面的工具性作用。二是以學生自主討論為主。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結合學生關注點以及生活中可接觸到的事例,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設置小組討論、互動問答等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教學更加人性化、現代化。如根據學生對就業問題的關注,以外國航空公司招聘員工要求 “具有中國文化”為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歸納 “中國文化”的定義,據此闡述大學語文在人文素養培育中的作用。三是注重多媒體手段及網絡資源的運用,結合 “90后”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學習習慣,教學中加強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同時引入網絡教學平臺,利用微課、慕課等網絡資源,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迸發課堂活力。
5.樹立良好教師形象
緒論課不僅是學生與課程的初次接觸,也是學生與教師的初次見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強調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除了課程內容,還有對教師的認同感。在緒論課上,教師如果教態自然、談吐得體、學識淵博,適當地講述名人傳記和個人經歷,分享學習的心得體會,營造出輕松熱烈的課堂氣氛,樹立起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帶著輕松愉悅的感情開始學習,既能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利于師生之間積極互動關系的培養,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緒論課是學生對于大學語文課程認識的開始。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把握緒論課教學,激發學生學好該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這樣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也會獲得良好效果。
[1]蔡立紅.關于緒論課教學的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92 (6):87-88.
[2]沈耀星.談談怎樣講好緒論課[J].教學與管理,2001,(4):60-61.
[3]楊卓娟,楊曉東.關于高校課程緒論教學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育,2011,(12):39-41.
[4]王祖山.大學緒論課的教學模式探討 [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 2007,29(5):86-87.
[5]周玲.緒論課教學的幾點體會[J].職業與教育,2008,(3):54.
[6]張景黎.如何講好緒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9上):26.
(編輯:秦俊嫄)
G712
A
1671-0568(2016)32-0098-02
華夏,廣東省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