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霞
香港“全人發展計劃”對內地高職院校學生事務工作的啟示
□俞曉霞
在“全人教育”思潮下香港的“全人發展計劃”推行實施,其獨特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教育模式,促使香港職業教育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內地高職院校可以借鑒香港的經驗,對公共基礎課程進行整合,加強學生事務人員的理念和技能培養,能積極發揮學生組織的作業,完善整體學生事務工作。
香港;全人發展計劃;高職院校;學生事務工作
香港于2002年開始在當時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的號召下進行教育改革,逐步建立以 “全人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全人教育”是一種借用生態學、神話學、系統學、人類精神傳統等概念,整合原始文化、東方文化中的某些觀念和方法論而建立起來的以生命意識、整體視野、生態視野、全球視野為特征的教育理論。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香港職業訓練局以 “與主要持份者——學生與業界建立終身發展伙伴關系”為策略主要內容,積極推進學校與企業的文化融合,形成獨特的香港職業教育文化,促使香港職業教育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為內地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視角,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為香港職業教育的主體,職業訓練局 (Vocational Training Council,英文簡稱VTC)成立于1982年,是全港最具規模的專業教育培訓及發展機構。每年為超過21萬名學生提供全面的職前和在職訓練,下設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中華廚藝學院、青年學院、高峰進修學院、卓越培訓發展中心等共12個教育和培訓機構。
VTC從2007年開始推行全人發展計劃,內容包括 “全人發展”課程、康體活動、義工運動及青年獎勵計劃。其中,“全人發展”課程是必修課程,學生必須成績合格方能畢業。“全人發展”課程是基于 “全人發展”概念實施的,重點培養學生的八大特質:團隊精神、解難有道、溝通無礙、學習得宜、自家社之結合、事業形象與職業道德、表現自信、事業發展及工作態度,幫助學生建立四大核心價值:發揮創意、積極參與、關心社會及道德倫理。總體來說,是透過整合多元化的發展活動及課程,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關鍵技能,并培育他們具備應有的態度及價值觀,以迎接升學、事業發展,以及人生中的挑戰和機遇。
“全人發展”課程主要涵蓋六大內容:輔導服務;職業咨詢服務;學生支援服務;學生發展活動;學生組織咨詢服務;體育活動。其中,輔導服務是與學生探討在遇到諸如情緒困擾、戀愛、人際交往、學業就業、家庭經濟困難等問題時,如何發揮潛能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職業咨詢服務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根據不同的年級制定相應的職業輔導計劃和課程。學生支援服務包括迎新活動、經濟援助、非本地學生支援和學生設施的提供。學生發展活動主要是開展義工活動、環保活動、外地交流等,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學生組織咨詢服務通過各種學生組織給學生提供發揮的平臺,培養服務理念。體育活動是鍛煉學生的堅強體魄,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模式。
1.政府主導,多方協作,全員育人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培養人的活動,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這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各界的共同關心與參與,支持與配合。雖然 “全人發展”課程是由香港政府主導的 “全人發展計劃”的主要部分,但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政府部門集結了社會企業、機構團體的力量,全方位、多層次地展開人才培養,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豐富育人資源來達到 “全人發展”的目標。
在香港高校中,教育人員范圍廣泛,除校內的專業教師、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學生自治組織和各種協會社團之外,校外的專業學會、政府有關部門、各行各業的社會代表組織、理論研究專家以及各種類的校友等都對大學生
“全人發展”給予了相當力度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是在大學生就業方面,高校將各種社會資源納入到大學生就業輔導工作中,如香港科技大學各學系設有學生就業委員會,由外界人士任主席,為學校提供貼近人力市場的意見和建議。總之,香港通過不斷強化全員育人、多方協作,從而構建了一個廣泛參與的、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開放化的高校學生培育體系。
2.學生事務人員具備社工背景
主導全部課程的香港職訓局,除部分政府部門人員外,從學生發展處主任、輔導主任、項目主任到專業講師,基本都具備社工師的學歷和專業資格。在香港考察期間,主講就業輔導的是職教學中心教育發展主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注冊社工,擁有十多年青少年社會工作經驗,曾擔任過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社工、學校社工、外展社工及兒童院社工。這些學科背景和實戰經驗決定了學生事務人員能以社工 “助人自助”的理念,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幫助學生通過全人課程的學習,找到自我健康發展的道路,真正做到古人之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發展計劃實施的后備資金充足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全人發展”課程的六大內容需要大量的專人人員、專業設備、資金幫扶、場地建設,這每一項都需要無數的資金投入,才能達到課程目標,幫助學生成長。香港的 “全人發展計劃”每年都獲得了大量企業、社會團體的支助,比如外地交流項目“和富領袖網絡”來源于和富社會企業的贊助,服務研習項目 “Vcare”由劉鑾雄慈善基金提供,溝通交流工作坊 “說出成功路”來源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4.課程內容強調團隊合作
“全人發展計劃”的整體設置中,無論是理論講解課程還是活動體驗,都在強調團隊合作精神。他們認為,單個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以及各類問題,完成學生培養計劃,需要不同學科背景的工作人員組成團隊,分工合作。比如,問題人群是有情緒困擾的學生,制定幫助計劃時會根據機構、部門、自身、學生的需要安排輔導人員、“全人發展”教學人員、體育主任、項目主任共同完成。對于團隊合作的重視,不僅是在教師團隊上,團隊精神也是學生教育培養中的重點內容。
1.公共基礎課程的整合和教學模式改革
內地高職院校一般以專業技能課程為教學重點,對公共基礎課程重視不足,設置也沒有完全規范。以本校公共基礎課程為例,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人文素質、交流表達等人文科學課程,講述內容有交叉、甚至重復,課程安排時間短,基本都是課堂教學缺乏互動式體驗。隨著社會發展,高職院校需要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僅僅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公共基礎課程的改革迫在眉睫。而香港的 “全人發展”課程強調了 “三位一體”的靈活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在公共基礎課的整合和教學模式改革中借鑒。
2.教師隊伍理念和技能的雙重培訓
理念培養是針對整個教師隊伍,技能培訓則是針對學生工作教師團隊。學生的培養教育需要所有老師的共同努力,整個學校的教師可以作為一個大的人才培養團隊共同合作。所以,要對所有教師進行社工服務理念的培養,即“助人自助”,在專業教學中有意識地關注學生、及早發現問題,并提醒反饋給相關負責老師。而技能培訓是專門對一線的學生管理工作書記、輔導員、心理中心教師,包括部分學生,他們需要專業的溝通技巧、心理輔導、就業幫扶等實務技能學習,這樣才能將專業教師反饋的問題及時解決。
3.強化學生工作人員的團隊概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問題更加多樣化、復雜化,處理過程中常常力不從心,難以達到較好的處理結果。因此,可以借鑒香港的團隊概念,在學生工作人員隊伍中構建一些工作團隊,比如 “預防自殺處理”“精神異常”“人際問題”“就業幫扶”等。平時的工作狀態如同以往一樣,處理學院和班級的日常學生事務。而一旦專業教師、班主任、甚至學生發現問題,就可以將問題學生轉到相對應的工作團隊,由團隊接手幫助學生處理問題。
4.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輔助作用
香港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學生為本、自我管理”的工作原則。他們認為大學生已是成人,已是公民,已基本具備法律層面的完全權利能力和完全行為能力,他們自由、自為、自主、自知與自覺,有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思想觀念與行動意識,也是自我管理與服務的主導者。
目前內地高職院校的學生組織以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為主,主要工作是被動地組織安排一些第二課堂的活動,以及配合教師完成學校的工作,比如檢查課堂紀律、宿舍內務、校園不文明行為之類,似乎成了另一種 “老師”的代名詞,履行著老師的責任。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完全沒能真正發揮。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可以借鑒香港的 “社會服務團”和“朋輩輔導員計劃”,選拔出一部分優秀學生骨干,接受一些輔導、聆聽、溝通的技巧訓練,同時參與到學習引導、心理疏導、就業指導、生活輔導和其他學生工作項目中,輔助教師發現問題,幫助工作團隊對問題學生進行后續的跟蹤關注,最終能自我成長,發揮學生組織的真正能量。
[1]張建崗.香港高校全人教育及其特點[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173-174.
[2]郭華生.香港職業訓練局全人發展課程的考察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2,(11):92-95.
(編輯:秦俊嫄)
G644.5
A
1671-0568(2016)32-0108-02
俞曉霞,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紡染工程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