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欣益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淺談綜藝節目主持有聲語言運用規范
隋欣益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隨著時代的發展,媒體行業也在發生著巨變,融媒體時代已經拉開帷幕。伴隨著平臺的多元化,綜藝節目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局面。不同形式的綜藝節目塑造了不同的主持人,想要在節目現場發揮得更加出色,與節目更好地融合,則需要主持人掌握一些現場主持的規則和技巧。本文將列舉我國當下綜藝節目主持人語言不規范現象,并結合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史淺析綜藝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有聲語言運用規范。
媒體行業;綜藝節目;播音主持藝術
漢語語言的規范化,是指某一語言在語音、詞匯、語法各方面的標準。而“規范化”就是要求民族共同語言更加明確、更加一致。這兩個概念,分別是呂叔湘先生和王力先生經過研究后得出的結論。基于以上的概念,有聲語言的規范化就是要遵循漢語語音的內在規律,并結合正確的創作道路進行有聲語言創作,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公眾呈現出最好的電視節目。
在融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電視節目、網絡自制節目不斷呈現出新的面貌和新的功能。與此同時,主持人是電視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而主持人語言的規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語言文字使用的示范作用,也承擔著節目品牌的推廣和代言的任務。例如,只有崔永元主持的才叫《實話實說》、只有蔡康永和徐熙娣主持的才叫《康熙來了》。主持人的地位甚至越來越高,成了維系節目發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縱觀當紅的一些綜藝節目,其語言規范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曾明文規定“除特殊需要,一律使用普通話,不模仿港臺腔及其表達方式”,此外,隨意夾帶外語也在禁止范圍之內。
(一)濫用港臺詞語、語法
由于歷史、地域等問題,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在語法與詞匯上會存在一些差異。例如,垃圾(lā jī),臺灣地區的發音會是(lè sè)、攜帶(xié dài)臺灣地區會讀成(xī dài),芝士港澳臺同胞會稱之為“起士”。隨著時代的發展,再加之包容的文化發展理念,有一些詞語已經被同化,但是讀音的標準型必須保持。
此外,還有一些主持人會刻意去模仿臺灣腔,如“真的很不錯耶”“你好棒欸”“我有怎樣”“沒有的啦”等。將不標準的模仿反而當作時尚,最后反而不倫不類,令人啼笑皆非。在現代漢語的詞語規范中,使用詞語必須要遵循這一詞語是否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的根本需求。因而,使用港澳臺地區的一些習慣用詞無可厚非,但是一味模仿則會損失漢語本身獨特的魅力。
(二)亂用網絡詞語
我們將產生于網絡空間的語言形式稱之為“網絡詞語”,它的構成與傳統詞匯差別很大。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詞語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現象,通常在網上聊天中廣泛使用,屬于非正式的、隨意的交際用語。在網絡中漫天飛舞的新詞,如“屌絲”“然并卵”“你妹”“我去”“喜大普奔”等,大多都是詞語的異化,甚至有的詞語存在語言污染的現象。廣電總局也曾明令禁止使用自造詞、網絡詞。換句話說,即使是自造詞,也要遵循現代漢語最基本的使用規范以及文明禮貌原則。語法也要遵循長久以來大多數群體使用的習慣,以及以史為鑒原則等。
為了保證能夠正常地交流,保證語言能夠文明地傳播,規范標準要以堅持為主調整為輔,全局堅持局部調整。因此,網絡詞語的過度使用甚至濫用,需要綜藝節目主持人提高認知,適度使用,不可使其成為主流。節目主持人如果單一考慮節目效果,刻意模仿,大量使用不規范的網絡詞語,勢必會帶來極大的負面作用。尤其對處于認知狀態的青少年群體,則會帶來根深蒂固的影響。
(三)中英混雜
除了詞匯實用的不規范現象,綜藝類節目主持人還經常會出現中英混雜的情況。例如,最近播出的愛奇藝自制綜藝節目《偶滴個神啊》,先從節目名稱就可以看出其不規范,再看節目主持人的主持詞“香飄飄奶茶,早上喝一杯提神,下午喝一杯裝Bility”而且主持人讀到B音節時,還會故意停頓,造成某些其他感官上的效果。
廣電總局明確指出,在電視節目中嚴禁使用諸如“NBA、CBA”這類英文縮略詞,在報道中必須使用漢語全稱。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二條也對外文的使用有明確的限制。節目主持人中英文夾雜現象過多出現,會對漢語語言規范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綜藝類節目主持人在運用語言時,如果漢語有對應的詞語,根本不需要標新立異使用單個英文混雜其中以博取眼球,從而避免語言使用的混亂現象。
(四)方言的頻繁使用
地方臺有個別方言節目是可以的,但是衛視的節目,包括網絡平臺上受眾點擊量高的綜藝節目,還是應當使用標準的普通話以保證節目更好地傳播。我國《憲法》第十九條指出,“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普通話”,媒體則是這一推廣實施的重要陣地。但是許多主持人為了使節目更加滑稽幽默,便會出現頻繁使用方言的現象,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沒有考慮到受眾多樣性的原則。例如,曾經的春節聯歡晚會,趙本山的小品能夠使大部分的北方人開懷大笑,但是許多南方的朋友則表示看不懂,這就是方言給彼此交流帶來的阻礙。
總之,對于方言的使用,一直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綜合體,一方面能夠吸引本地區的觀眾,但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到受眾的多樣性。因此,適可而止、恰到好處的方言融入,要優于長篇大論的泛泛敘述。使用普通話,終歸是大勢所趨。
綜藝節目不同于其他類型節目的原因,在于大多數節目的錄制會有現場觀眾。在這種情況下,除去主持人與場內外的觀眾進行互動之外,語言的規范流暢更為重要。上文分析了當下綜藝節目主持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不規范現象,也提出了部分根據相關法律要求的優化的方式。事實上,歸根結底就是準確、簡潔、有生命力。
(一)準確表達
綜藝節目主持人在說話符合事實的前提下,要使用合適的詞語來正確地表達語意內容,既不要故作文雅,也不要使用不合規范的詞匯,這是對綜藝節目主持人最基本的要求。真正地做到“理解稿件—具體感受—形之于聲—及于受眾”這一過程。而這一步也是一切創作的基礎,只有做到準確的表達才能夠使節目的內涵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二)簡潔明了
簡潔是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表達手法,并不是指說話時應使用最簡單、最基本的詞匯,而是指應當使用不累贅的語言來表達。例如,在做口語傳播表達課程訓練時,會經常出現一些“鬼詞”,如“然后”“就是”“這個”“咱們(我們)”等。這些問題出在言語組織環節,應當多加練習,避免重復贅余甚至啰嗦的情況發生。
其次有的主持人常常會“小題大做”,一個很小的事件,原本可以幾句話就簡單交代,但非要洋洋灑灑各種修辭。這樣不僅不利于受眾對于核心信息的接收,還會讓人分不清層次。因此,適當精巧的主持人話語組織,才能夠給受眾帶來最好的觀感,既不冗長也不簡陋。
(三)親切質樸
主持帶有很濃的口語傳播痕跡。口語傳播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傳播模式,在傳播過程中,會拉近受眾與主持人之間得距離,增強節目效果也。這也是近幾年春節聯歡晚會更加親民的主持人風格的一個重要依據。放下了多年的朗誦形式,真正與觀眾互動拉家常,這樣才會使節目更加具有生命力。
其次要注意以下幾點:不要亂插話、不要自我膨脹,自我吹噓、不要低級趣味、不要咄咄逼人。隨著越來越多的主持團出現,團隊的合作也顯得格外重要。這種情況下則需要一個團隊協作,只有相互幫助、共同討論才能夠更好地展開話題,呈現有趣的節目。
(四)主流價值觀創新表述
隨著平臺的多元化,選擇的多樣化,傳統媒體的霸主地位已經被動搖。但是其引導輿論、教化大眾的作用還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大型晚會中依舊會存在宣揚主流價值觀的現象。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依舊采用單一的朗誦式或呼號式,則會降低觀感。而這樣的情況下,創新思維則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汶川地震紀念晚會上,董卿對仁賢社區書記曹代成進行采訪時,巧妙地將“仁賢”二字與曹書記結合在一起,進行了一次非常好的二度創作,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綜藝節目主持人對人們的各方面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而主持人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言規范,以節目為依托,在不同的情況下以不同的風格呈現,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宣傳發展,并使之走向世界,更好地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占據有利位置。此外,還可發揮媒介的正面引導作用,使主持人用準確規范、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大眾!
G222.2
A
1674-8883(2016)15-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