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杰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淺析敘事技巧在電視真人秀節目中的應用
——以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為例
史文杰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大型戶外真人秀節目播出的火熱已經成功延續到了第四季,并且持續引發了國內現象級的收視熱潮。本文將結合敘事學原理,對該節目的敘事主體、敘事策略等方面進行詳細解析,探究敘事技巧在當下一系列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策劃、制作過程中的成功應用與創新之處。
真人秀;《奔跑吧,兄弟》;敘事技巧
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正以全新的制作、傳播、營銷觀念分化著傳統媒體的受眾。各大傳統媒體愈加注重對傳播渠道的整合與升級。然而,縱觀目前比較優秀的綜藝節目、紀錄片、電視劇,可以發現相比新媒體,傳統媒體在內容生產力上仍然更勝一籌。
自2014年10月10日首播以來,《奔跑吧,兄弟》在收視率、業界評價、周邊產品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根據CSM 50城收視率對比,《奔跑吧,兄弟》連續多次獲得周冠軍,連續數周收視破三,穩居周五黃金檔綜藝節目收視第一。
在真人秀節目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這檔節目憑什么能突出重圍,在電視收視率、媒體關注度、網絡話題性上都遠遠超過其他同期綜藝節目?其中原因值得深思。除了中韓雙方制作團隊的高效運作、所邀嘉賓的超高人氣以及后期強有力的宣傳推動手段外,《奔跑吧,兄弟》最大的特色就是將一系列敘事技巧運用到了節目策劃和制作過程中,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直擊受眾“痛點”,提升了節目的戲劇性和精彩程度,更迎合了當下電視綜藝節目“高概念”的制作趨勢。下面,本文將對該節目的敘事主體、敘事策略等進行分析,探究敘事技巧在真人秀節目中的成功運用。
敘事主體即敘述者,是指敘事性作品的表達與陳述的主體。美國敘事學者查特曼將敘述者分為三類:缺席的敘述者,隱蔽的敘述者,公開的敘述者。他們的聲音在文本中強弱不同。[1]跑男中主要有兩大敘述主體:以主持人和嘉賓為代表的公開的敘述者,以節目導演、攝像等制作人員為代表的隱蔽的敘述者。值得一提的是,該節目巧妙地將這兩大敘述主體相結合,尤其是后者,被允許自然大方地參與敘事。
(一)公開的敘述者:主持人與節目嘉賓的差異化節目定位
作為媒介和受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媒介融合時代的優秀主持人所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節目形象的代言人和品牌的締造者。而塑造個性鮮明的主持人和嘉賓,并對其進行差異化角色定位,無疑是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必備元素。
經過本土化改造后的跑男沿襲了韓國原版節目《Running Man》在敘述主體設置方面的思路,采用“7+X”的主持群模式,充分滿足了觀眾對不同個性的明星的消費心理。善良而有責任心的李晨,搞怪聰明的陳赫,外表美麗、內心靈巧的Anglebaby等國內知名的人氣明星,再加上每期節目都會邀請到的“神秘嘉賓”,從而組成了節目敘事過程中豐富多彩且充滿戲劇性的收視點。
(二)隱蔽的敘述者:節目制作團隊入鏡產生“陌生化”敘事效果
20世紀初期,俄國形式主義學派創始人什克洛夫斯基對陌生化敘事手法進行了系統的解讀。他認為,大眾對于日常中反復出現的事物有一定既定的感知。而陌生化手法就是通過打破這種司空見慣的感知,使大眾獲得重新體驗的新鮮感。[2]
一直以來,國內主流媒體在傳播內容上主題先行、傳播方式上說教味兒濃厚的風格使受眾在接受信息時略顯被動,尤其是很多綜藝節目的慣用笑料、包袱容易使人產生乏味心理。《奔跑吧,兄弟》通過對節目背后隱蔽的敘述者進行二度創作,使一系列“幕后人物”走到了屏幕前,產生陌生化敘事效果,從而對節目的娛樂氛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在第一季節目第七期《穿越世紀的愛戀》中,先是一個鏡頭顯示王寶強為了躲避黑衣人的追捕直接翻墻逃離,緊接著就切入一個遠景鏡頭,顯示跟拍王寶強的攝像師不得不也跟著他翻墻,但是由于手持笨重的攝像機而不得不讓王寶強回身幫助他翻墻,再繼續“奔跑”。這一幕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真人秀節目攝錄團隊的盡職盡責與辛苦,也有一絲調侃攝像師與王寶強滑稽搞笑的意味。當然,這種陌生化的敘事創新背后,是節目制作團隊強大的后期剪輯技術以及相關人力、物力的支持。
由使用與滿足理論可知,當代受眾使用電視媒介是基于自己的需求,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愿望。《奔跑吧,兄弟》所獲得的超高收視率及一系列經濟效益,正是其以受眾需求為基礎的節目制作觀念下的成果。這種觀念并非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體現在了節目的敘事細節上。
(一)情節:通過塑造儀式感,來豐富完善節目內容
儀式的存在源于人們對神的崇拜。真人秀節目中所塑造的儀式感,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觀賞性。[3]在儀式感的庇護下,節目情節會顯得更加清新脫俗,內容會更加符合邏輯,一系列沖突與競爭色彩也會被包裝得更易于受眾接受。
以第一季第十四期節目《秘密合伙人》為例,在重慶這樣一個火鍋文化濃厚的地域,分為兩個陣營的嘉賓圍繞著火鍋底料秘方進行爭奪,最終獲勝的神秘人陳赫和Angelababy的獎品也是一份傳說中的底料秘方以及一套精美的火鍋餐具。火鍋作為一種儀式的縮影,貫穿節目始終,使一系列節目情節與游戲規則設置有了依據,從而使節目的整體效果在邏輯和情感上都更加完整。又如,第一季第十三期節目《尋找神秘人》中,鄧超隱瞞所有的跑男團成員成為“內奸”,并且在暗中用有色水槍將其余跑男團成員一一淘汰。這種做法可能會觸及觀眾的敏感神經,但是節目最后由編導特意以畫外音的形式強調,這期節目是對參與者的演技考驗,對這種不被主流思想推崇的做法進行了解釋和升華,讓觀眾更多贊嘆鄧超出神入化的“演技”,把表演藝術作為一種儀式感帶入到節目中,從而使節目的情節設置更順暢地為受眾所接受。
(二)懸念:通過對時間因素的限定,激發緊張激烈的敘事節奏
電視真人秀節目在策劃制作過程中靈活地對時間因素進行設定,產生延宕效果,從而激發節目的吸引力。所謂時間的延宕效果,就是指根據劇情需要,要求節目參與者在特定時間內必須做哪些事或停止做哪些事。[3]《奔跑吧,兄弟》多次將延宕效果應用在內容沖突的最高潮或最終宣布結果時,從而將受眾的興奮度與期待感推向頂點。
以第一季第十三期《三校爭霸賽》中的撕名牌游戲環節為例,當陳赫撕下林俊杰的名牌時,節目組并沒有直接給受眾呈現這一場景,而是顯示出一只撕名牌的手和一個快速奔跑的模糊身影。等林俊杰發現名牌被撕并且歇斯底里地懊惱時,才切入了陳赫得意大笑的鏡頭。在這里,時間的延宕會讓受眾也參與到節目中,帶著懸念去觀看節目:到底是誰這么狠心撕下了國民歌手林俊杰的名牌?又如,第一季第十四期節目《秘密合伙人》,在最后揭曉誰是潛伏了一整期的“秘密合伙人”時,并沒有由導演直接宣布,而是采取雙方隊員相互投票的方法,讓當事人自己揭曉懸念。這樣把最終的懸念過程化呈現,大大地滿足了受眾對節目的期待感,更將節目的吸引力延宕至最后一刻。
(三)沖突:通過刻畫細節,著重表現人物的內心沖突
電視真人秀節目中,沖突無疑是維持節目吸引力的關鍵所在,更是推動節目敘事發展的動力。然而,除了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人物內心的沖突也是節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奔跑吧,兄弟》在節目敘事中無論是字幕的制作包裝,還是拍攝剪輯過程,都十分注意對主持人和嘉賓的內心沖突進行刻畫。這樣將人物內心戲加以外化,能夠使節目內容更加真實而精彩。
《奔跑吧,兄弟》中,每一個主持人和嘉賓都配備了兩個攝像師,對其進行全程跟拍。被攝者內心的一系列沖突都會通過其鏡頭前的語言、動作、表情、神態外化出來。例如,《秘密合伙人》中,“內奸”鄧超通過自己的計謀淘汰了其他五位主持人后,躲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抓耳撓腮,糾結無比。一方面,他想要在現有的游戲規則下獲得勝利;另一方面,他內心對于幾位跑男兄弟的感情使他不忍心做“對不起兄弟的事”。因此,他只能一邊抱怨節目游戲規則的“變態”,一邊撕扯自己的衣服,偽裝成和別人打斗后的樣子,從而繼續“欺騙”剩余的兩位跑男主持人。這種任務內心的欲望沖突,在儀式感的掩蓋下自然是節目的一大看點。
隨著受眾對于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的推崇,類似于《奔跑吧,兄弟》的真人秀節目會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這個糾結渠道為王還是內容為王的時代,筆者認為,媒體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把更多創新的想法與受眾的需求相結合。
[1]冉儒學.真人秀電視節目的形態特征及在中國的本土化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03.
[2]劉凌.電視真人秀節目敘事特征及敘事模式分析[J].科技傳播(上),2010(11):8-9.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98.
G222.3
A
1674-8883(2016)15-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