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萍
(內蒙古北方新報社,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速度與真實
——淺析新聞客戶端如何辯證統一新聞的時效性與真實性
鄧麗萍
(內蒙古北方新報社,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聞客戶端的競爭日益劇烈。在新聞客戶端內容和形式同質化的情況下,為了求“新”求“快”,搶發新聞導致新聞失實的現象頻頻發生。如何在新聞客戶端這場混戰中堅守新聞的基本原則,將新聞的時效性與真實性統一起來,成為當前新聞客戶端發展過程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從新聞時效性與真實性的重要性開始分析,為新聞客戶端如何辯證統一新聞的時效性與真實性提出建議。
新聞客戶端;同質化;時效性;真實性;辯證統一
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聞發刊詞《我心澎湃如昨》在媒體人朋友圈的壯觀刷屏,宣告傳統媒體走進客戶端時代。如今,手機新聞客戶端已經走過兩年,早已進入“戰國時代”。2015年更是新聞客戶端的爆發年,年底大批客戶端爭相上線。從澎湃與界面開始,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轉型求生存的班車已經越來越少。創業維艱,轉型難度相差無幾,尤其是在一個被技術顛覆的行業。但潮流涌動,大多數傳統媒體也只有順勢向前?!侗本┤請蟆?016年2月24日報道,國內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已達231個。
安裝了多個新聞客戶端的用戶常常有這樣的煩惱:重要新聞一出現,手機里的客戶端紛紛彈出推送。在面對不實消息時,客戶端的推送也是“異口同聲”——誤報“九江地震”消息事件當中,就有數家客戶端集體中招,擺了烏龍。
在主打新聞聚合的情況下,如今的新聞客戶端無論在用戶界面和內容上都普遍存在同質化現象。
澎湃甫一問世,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生產原創內容。作為一款傳統媒體機構完成媒介融合任務的實驗性項目,依然有著強烈的傳統內容生產者的烙印。
《重慶晨報》的上游新聞客戶端上線之初就宣稱將“依托原有報紙的優勢采編力量,回歸新聞本質,專注原創新聞”。
縱覽各家口號,“原創內容”“資訊分發”“定制”等關鍵詞大同小異。雖然都在強調絕非紙媒的平移,但一套操作流程看下來,除了相同內容的新聞,能提供的服務也大同小異。隨著加入新聞客戶端爭奪的傳統媒體越來越多,讀者的“臉盲癥”也越來越厲害。
2016年1月4日,澎湃新聞客戶端送新聞稱,江西九江潯陽區發生6.9級地震。十幾分鐘后,澎湃新聞網發布消息稱,此前澎湃客戶端推送新聞稱,江西九江潯陽區發生6.9級地震,此信息為地震臺網自動后臺錄入信息,后經編輯人工核實,此信息不實,向各位用戶致歉。很明顯,這是一條客戶端自動抓取的新聞,未經人工編輯核實自動發動出去的。新聞客戶端采用自動抓取新聞的功能,為的就是在重大、突發新聞事件中,第一時間發布消息,搶占新聞市場先機。
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的崛起,讓很多媒體人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速度成為了新聞市場競爭的一把殺手锏,競爭的第一要務就是“拼速度”。
的確,時效性是決定新聞價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這也是新聞和歷史、新聞和文學的區別所在。新聞時效性要求獲取新聞的內容新、速度快。明日黃花的事件不能稱之為新聞,因為它不再具備新聞“新”的特點。
速度快是新聞時效性的另一大特點,這在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尤為顯著。一條重大新聞發生后,新聞發布的時間節點不再是以天計、以時計,而是以分計,甚至以秒計。只有你比其他新聞客戶端先一步將新聞推送出去,哪怕僅僅是快1分鐘甚至十幾秒鐘,也可能在速度的戰役中占據主導地位。
此外,新聞的社會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小,及時發布才能將新聞的社會價值最大化。美國《紐約時報》的前副主編羅伯特·賴斯特曾經說過:“最沒有生命力的東西莫過于幾個小時以前發生的新聞”。
我們強調新聞的時效性,但不能唯快是好,絕不能為了“快”而違背新聞真實性原則。如果說時效性決定了一條新聞的價值,那么真實性就是新聞的生命。真實性直接影響著新聞媒體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如果因為搶發新聞導致失實報道,丟失了公眾的信任,對于新聞客戶端來說就是失去市場,沒有了賴以發展的基礎。在“九江地震”新聞失實事件中,作為新聞客戶端代表的澎湃新聞公信力將受到一次重創。
新聞的真實性還事關輿論導向的正確性,一條失實報道或一條虛假新聞通過客戶端快速傳播誤導讀者,造成對社會的不良影響往往要大于傳統媒體。
新聞有兩翼,一翼是時效性,一翼是真實性,兩者缺一不可。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媒體生力軍,新聞客戶端在快速傳播新聞的同時,如何確保其真實性,在讀者中樹立公信力,要求從業人員樹立求真務實的新聞作風,從平時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到現場去
在第一時間到第一現場去獲取第一手資料是每一條新聞“出世”的理想狀態,也是最能保證新聞真實性的最好方法。此外,移動互聯網時代還給了傳統報業一個超越廣播和電視的契機。各報業集團均在打造融媒體和全媒體,利用客戶端等新媒介參與到重大事件和時政新聞的報道中。
(二)懷疑一切
對于從其他信息渠道獲得的信息,應該本著“懷疑一切”的精神進行判斷和分析,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進行核實。對于一些沒有得到證實的重要消息,不要“搶”發,必須將新聞來源核查清楚后,再進行報道。
(三)保持客觀
新聞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不能讓自己主觀的想法和情緒影響對新聞事實的判斷。在新聞客戶端選發和推送新聞時,不能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一條新聞的價值。讀者很容易看出新聞中的褒貶,從而影響其對客戶端的信任度。
(四)忙而不亂
有過新媒體從業經歷的人都知道,新聞客戶端可以說是24小時全年無休的媒體。新聞事件發生后,能否第一時間發送出去,也成為評判新聞客戶端編輯工作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指標。高效、快速運轉的編輯們每天都是在和時間賽跑。編輯工作越是高強度,就要越仔細,盡量避免錯發誤發。
[1]陳海軍.快起來與新起來——關于新聞時效性的幾點思考[J].軍事記者,2006(06):12-16.
[2]宋毅.時效性是新聞采訪的生命[J].記者搖籃,2007 (06):52-56.
G206.2
A
1674-8883(2016)15-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