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悅
(黑龍江大學 信息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新媒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孫 悅
(黑龍江大學 信息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新媒體的廣泛使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為及時、便捷的載體和平臺,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突出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不斷建構新媒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
新媒體;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化程度遠遠高于其他任何群體,其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如何將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成為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一)新媒體的內涵
新媒體是指依托于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利用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等網絡載體和電腦、手機等數字媒介終端作為運作平臺,向用戶提供信息化、娛樂化等服務的不同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新型媒體形態。
(二)新媒體的特點
第一,即時性。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其對信息的發布是實時進行的,不受傳統媒體信息發布周期和時間的限制,可以讓用戶在第一時間了解信息的實時狀態。
第二,交互性。在新媒體時代,用戶可以利用互聯網在新媒體平臺中實現實時互動,發表個人意見,并與其他用戶深度交流。既可與新聞媒體在線交流,又可與其他用戶交流,以形成群體認同和價值認同。在互動中,用戶成為信息的關注者和傳播者,實現了媒體中主客體交往方式的新變革,消解了信息傳播的單一來源和話語權威。
第三,共享性。利用互聯網作為運作平臺的新媒體,其發布的信息都以信息存儲的形式共享在互聯網之中,可以實現信息的廣泛共享。新媒體超越了傳統媒體的地域性傳播特點,可以將信息即時、便捷地分享到任何地點,實現了信息的即時性共享。同時,用戶可以利用新媒體隨時分享新聞媒體發布的各項信息。
(一)新媒體與學生網絡化生活方式相契合,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促進作用
網絡化生活方式是當代大學生主流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基本場域之一。新媒體作為當代大學生網絡化生活方式的工具之一,是當代大學生獲得信息、參與互動的平臺。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資源,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對大學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形成有直接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體,通過信息發布和信息互動引領學生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通過新媒體互動聆聽和回應學生心聲,密切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努力幫助學生解決現實需求,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被接受程度。
(二)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相契合,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促進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1]新媒體的使用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發展,不僅帶來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現代化,也帶來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化。利用網絡進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性相融合,找到了與當代大學生喜好相耦合的教育載體和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占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科學和全面地回答當前中國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回應多元化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和侵蝕,才能有效地引領社會意識。
(一)主動掌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
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首先要堅持主體教育原則,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內容融入新媒體中,以新媒體為載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掌控新媒體信息資源,凈化新媒體信息環境,成為引領和把握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主體,幫助當代大學生建構起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家園。
(二)切實增強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是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價值旨歸。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客觀需要,即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教育功能。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的同時,向學生傳播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幫助學生辨析各類社會思想、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灌輸至學生頭腦之中。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體關注、了解和收集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現實需求,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現實基礎。
(三)努力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雙維度全面發展
堅持發展原則,既要重視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實踐發展的直接意義,又要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發展的現實意義。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體的發展,“精心打造一支既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熟悉大學生成長規律、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律,又精通傳播學,能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復合型、專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2]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新媒體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追求、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等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EB/OL].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 /40531/40746/2997127.html,2004-11-18.
[2]鄭元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107-109.
[3]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2-17.
G641
A
1674-8883(2016)15-0367-01
孫悅(198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助教,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輔導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