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沁(云南省保山市保山中等專業學校云南保山 678000)
?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淺析
閆沁
(云南省保山市保山中等專業學校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作出了明確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一種非經常性的特殊交易行為,來源于最初的物物交換。在實務工作中,交易雙方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既滿足各自生產經營的需要,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貨幣性資產的流出。
關鍵詞: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弊經濟蕭條
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由來
人類最初的交易模式即為以物易物,那時世界上尚未出現“貨幣”,人們通過將自己不急需或多余的物品與對方進行交換,從而得到自己所需物品,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那時人們就是通過物物交換達到對“積壓的庫存”進行清理,將其交換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以實現其價值的目的。而后來出現的貨幣只是一種交換媒介,更便于人們交換手中的物品罷了,其實質仍是物與物之間的交換。馬克思及許多政治經濟學家們認為價值通過另一個現實的存在物如面包等得到彰顯,并均對其有詳盡闡發?,F實生活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相對來說較少,一般發生在企業資金周轉不靈時或存貨大量積壓時。縱使如此,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現實生活中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當經濟陷于低谷階段。[1]
1.運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優點
1.1減少企業積壓的庫存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為,沒有一個物可以是價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因此,只有將庫存商品交到真正需要的人的手中,該產品才能稱之為商品,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對于積壓的庫存來說,也應如此才能體現出它們的價值,否則即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庫存的積壓主要是由于市場對于該產品無需求或需求不大和無購買能力兩種。各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同,其對于產品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針對無需求或需求不大的,企業可以通過與需要該產品的國家或地區的企業交換本地區或本企業所需要的產品、固定資產等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且其換進資產能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2]
1.2影響企業的收入及利潤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視同銷售處理,即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和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在利潤表中作為營業利潤的構成部分予以列示;若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其差額計入營業外收支;若換出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其差額計入投資收益。由上述會計處理可知,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不僅可以減少積壓的庫存,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收入及利潤。[3]
1.3在減少資金出企業的情況下實現雙贏
會計準則中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為參考比例。因此,企業采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活動極少影響企業的資金鏈。
2.運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缺點
2.1進行交換的前提較為復雜
要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就需要在交易雙方均同意的情況下,且其涉及的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需低于25%。以物易物的形式是交易雙方對對方所持有的非貨幣性資產均有所需求,交易雙方在易物方面能夠達成一致的協議方可進行交換。而要滿足此項條件并非易事,因此,其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常見。
2.2需界定其是否具有商業實質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商業實質的界定在遵循其兩個判斷條件的前提下還需考慮交易雙方是否為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因此,對于關聯方關系的判斷是界定是否具有商業實質的關鍵。
2.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作為應稅收入
稅法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確認收入,需要繳納相應的稅款。如交換的非貨幣性資產為存貨則需交增值稅,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則需交營業稅及其附加等。此外,簽訂的存貨交換合同,其交易應視同購銷兩筆業務處理,需交兩份印花稅費。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稅賦負擔,增加了企業的資金流出。
2.4公允價值計量易作為企業調節利潤的工具
會計準則中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對于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需以公允價值計量。而資產的公允價值在市場中的界定有一定的人為因素存在,尤其是在交易市場不活躍或失靈的情況下,資產的公允價值便更難界定。因此,對于企業來說,這是一項很好的能夠調節利潤的工具。而相對于審計師來說,其在審計當中,界定一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就具有一定的難度。
近年來經濟下滑,不少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甚或倒閉。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危機帶來的影響,但并不能扼制其勢頭。雖然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常見,但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運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可增加企業理論上的收入及利潤。同時,通過物物交換可在不改變資金流的情況下,既可減少企業積壓的庫存、不需用的固定資產、過多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等對企業來說并無多大益處的非貨幣性資產,又可換入企業需要的一些非貨幣性資產,達到交易雙方互惠互利的目的。而換入的資產除適銷對路之外還可用于企業內部的分紅,職工的福利或者用于投資再生產等。此外,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可間接地增加企業的利潤,提高企業的每股收益,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拉升股價。因此,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無需一味地壓價促銷從而收回資金或者積壓存貨等待市場回暖,可以選擇尋求滿足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條件的交易方與其進行交易,即可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積壓庫存或固定資產等,甚至扭虧為盈。此外,物物交換還可使各個國家、地區的供需達到平衡并促進各地區的消費,推進市場的發展,搞活經濟。
參考文獻
[1]王世定趙治綱:《最新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操作》,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程恩富:《現代政治經濟學》,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3]王冬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計量》,《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