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壽
(余江縣春濤中心小學 江西鷹潭 335200)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
李文壽
(余江縣春濤中心小學 江西鷹潭 335200)
新課程標準的逐步推進實施,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對傳統教學模式是一個沖擊,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提出了傳統語文教學的一些弊端,也分析了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新思路,以期能達到高效課堂。
新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 教學模式 弊端 思路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語文學科成了一門重要的學科,很多學生為了能取得一個好成績而被迫學習語文,但是,這種學習態度是被動的,并不是發自內心喜歡而熱愛語文學習,不管是語文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追求成績,導致老師在教學中,只講表面上的應試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這樣的課堂上,語文教學過于強調老師的主體地位,教學思維已成定式,所有的問題老師都會詳細講解,并告訴學生標準答案,很少會指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我們看到的就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而學生也在馬不停蹄地記筆記,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揮,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嚴峻的挑戰,教學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著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神,把握新課標教材的特點,大膽創新和總結,完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1.營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氛圍
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構建高效課堂,必須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從內心喜歡上語文學習,并不是一味追求成績才去被迫學習語文。老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壓力。活潑的課堂環境能促進師生互動,還能啟迪學生的智慧,使他們進行創造性地學習,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心理體驗,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親身體驗,產生強烈的審美意識,感悟語文學科的魅力,培養學生感悟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潛能,讓課堂變得活躍融洽。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師要有表達情感的能力,說話簡潔明確、生動幽默,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既可以運用感人的語言,也可以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并配以表情、動作來構建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比如,在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要創設一種與文章內容一致的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另外,還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啟發學生思維,進行合作交流探究,創造和諧有趣的課堂氣氛,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提升情感體驗能力。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課程,如果老師照本宣科,單純地講解書面知識,這就失去了語文學科的魅力。長此以往,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的語文學習既要掌握知識,還要提升語言文化素養,使學生思想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明確把握新課程目標,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合理運用教學技巧。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地體現出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鮮活力,提高學習效率。
3.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學科知識在不斷拓展,一個再博學的老師,也不可能把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單靠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在體現基礎性課程教學的同時,更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的角色,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幫助學生挖掘獲取知識的方法,鼓勵他們進行課外學習,拓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個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4.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小學語文教學要體現層次性,在教學環節中落實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針對學生層次,結合每個學生認知水平,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對內容的難易程度劃分為不同層次,從而促進學生最大程度發展。比如,成績較差的學生達成學困層,中等學生通過不懈努力達成中等層,而優秀的學生實現能力層。對學困生要降低學習要求,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方法就可以;對中等生要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發展其能力,向優秀生發展;對優秀生要求深刻理解,開發智慧,培養創新能力,促進個性的發展。要對優秀生設計一些難度性較大的問題,而對于學生能力不強的學生首先要培養其學習興趣,因此設計的問題要簡單,便于讓他們體驗到成就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分層適時有效進行分類指導,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勇于放手,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教師要在關鍵處進行引導,讓學生深入探究。能力一般的學生要實施半“扶”半“放”的策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指導和點撥,讓學生自主發展。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以“扶”為主,讓他們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
總而言之,語文是最開放的學科,在生活中處處能發現語文,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要變化學習方式,改善小學語文的教學環境,以學生的興趣點為突破口,喚醒學生的學習動機,授之予漁,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師生共同成長。教師要不斷審視語文教學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突顯學生主體地位,還課堂于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實現智慧的飛躍。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
[1]張玲.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誤區及其突破路徑——對“自主探究熱”教學模式的幾點反思[J]. 考試周刊, 2014, (86):24.
[2]朱愛蘭. 全面樹立新型理念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問題[J].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1, (10):120-121.
[3]王梅. 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 新課程學習·上旬, 2013, (9):84.
[4] 丁良月,王進高.關注個性走進生活注重過程——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轉型[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4):109-111.
[5]宋小云.新的課程理念呼喚新的課堂教學——試論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優化[J].都市家教月刊,2014(12):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