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熠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400)
素人真人秀的新突破
——以四川衛視《我知道》為例
向熠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511400)
近年,國內真人秀節目發展迅猛,隨著廣電總局對明星真人秀節目的限制通知出臺,素人真人秀將成為未來電視真人秀探索的新方向。四川衛視的《我知道》作為一檔原創的素人真人秀節目,在題材類型、制作模式、導師制度和受眾群體等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素人真人秀;新突破
近年,國內真人秀節目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據統計,2015年國內真人秀節目達到200檔,是2014年的5倍。特別是明星真人秀日趨火熱,成為各電視臺爭奪收視率的主要陣地。2015年7月22日,隨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的出臺,“避免過度明星化”以及“提高普通群眾參與真人秀節目的人數比例”都為素人真人秀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素人真人秀在這樣的形勢下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素人真人秀即完全沒有明星的真人秀,早在2015年上海電視節上,不少業界大腕就在論壇討論時指出,素人真人秀會是未來內容探索的一種方向,它不僅能控制過高的明星成本,也能引發較好的社會關注度。
四川衛視益智類素人真人秀《我知道》于2014年8月30日首播,收視一路看漲,取得了不錯的口碑。節目兼具知識性和娛樂性,既有緊張感又張弛有度,在目前國內電視節目娛樂泛濫、惡搞頻出的大環境下,《我知道》以其原創、高端、益智、快樂的品質與節目定位亮相,為當下的電視節目吹來一陣清新之風。同時,在當下真人秀節目泛濫的市場上,《我知道》走出了一條創新道路,實現了真人秀節目的新突破。
玩游戲、做任務、去窮游、談戀愛、宿軍營……隨著節目數量的井噴,如今的真人秀題材似乎已經到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階段,模式雷同、同質化嚴重的問題背后,折射出內地熒屏過度依賴“引進模式”的問題。跟當下真人秀節目國外引進版權的模式不同,《我知道》沒有盲目跟風、迎合市場,而是拋棄了當下流行的音樂、戶外、親子、游戲等題材,將知識性極強的文字游戲搬到了電視屏幕上,將益智和娛樂相結合,從題材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益智類節目在中國熒屏上并不少見,如早年的《開心辭典》到后來的《一站到底》,到最近的《漢字英雄》《成語大賽》等。《我知道》的特別之處在于節目構思源于《南方周末》風行7年的紙上填字游戲“小強填字”,這個游戲在《南方周末》上風行了7年,2005年正式停辦。2012年,《南方周末》成立電視部后,計劃將這檔傳統的填字游戲搬上屏幕,直到2014年聯合四川衛視正式推出,將紙媒體上四四方方的小格子變成屏幕上知識的集中營,用選手之間的對抗區別以往知識灌輸式的文化節目。節目以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為題庫的核心內容,涵蓋中國文學、歷史、地理、語言等各類文化常識,結合當下受眾的需求,增加了時政、影視、音樂、生活常識、網絡熱點等內容,寓教于樂,全民參與,做到了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結合。
《我知道》的節目制作模式首次實現了業界真正意義上的媒介融合,由《南方周末》自制研發,以四川衛視為播放平臺,將枯燥乏味的單人填字游戲變成了可對抗、可線上線下的互動游戲,這本身就是一場大膽的創新之舉。對于擁有節目內容的《南方周末》和擁有播出平臺的四川衛視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合作模式,將紙媒的深度優勢和電視視聽體驗合二為一,相得益彰,發揮出了各自的傳播優勢,達到了傳播效果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知道》在賽制設置上也有新的突破,其引入了體育賽制中的“臺球制”“圍棋制”和“點球制”,讓人眼前一亮,使得對抗更有看頭,節目的節奏感也張弛有度。“臺球制”考驗選手的策略和博弈,“點球制”則是展示決戰的殘酷,“圍棋制”來緩解賽場氣氛。這樣的賽制安排調動了選手的積極性,增加了節目的懸念和戲劇因素,三者相互搭配,控制和把握節目的節奏,深深吸引了觀眾。
現有很多真人秀節目都設置了名人導師制度,不少節目為了追求明星效應不惜重金請來一線大咖坐鎮,但大多時候這些明星僅僅是扮演了“花瓶”的角色,除了簡單地點評選手,對節目并沒有起到任何實質意義。《我知道》節目的導師已經不再是普通意義上選秀節目設置中的導師,他們不再是冷眼旁觀、點評幾句的評委,而是和選手站在了統一戰線上,成為節目當中不可或缺的“綠葉”元素。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青春派”作家郭敬明,爽朗幽默的美女模特李艾,文化名人王剛,他們鮮明的個人特色和淵博的知識涵養在節目中得到很好的展現,從而起到配合選手的表現,推進節目進行的作用。
以王剛為例,播音員出身的他在節目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博學,從詩詞歌賦到文學常識,從體育運動到影視娛樂,其知識儲備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60后代表崔永元和80后代表郭敬明截然不同的處事原則和態度,極具風格化的熒幕形象,通過相互的碰撞爭鋒、相斥相容為節目增加了真人秀的元素,導師們亮眼的表現增加了節目的觀賞性,同時體現了節目獨特鮮明的定位。
《我知道》實現了受眾群體的新突破。節目題庫的包羅萬象讓節目受眾涵蓋了60后、70后、80后、90后所有的年齡段,打破了收視受眾群體的年齡限制,可以同時吸引老中青三代,開啟了“合家歡”式的真人秀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我知道》的出現,讓很多家長首度開始鼓勵孩子看電視。在家長看來,這檔節目更具文化色彩,能以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在節目中學到很多書本內外的知識,也側面培養了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
從受眾群體來看,節目成功激發了普通觀眾對中文及傳統文化常識的興趣,從而實現了主辦方致力于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重建中文魅力的傳播理念。
[1] 朱燕丹.擬劇理論視角下電視真人秀的特點及策略研究[J].今傳媒,2015(04):68-70.
[2] 李威,白潔.素人真人秀中國化的雙重維度觀察——基于觀眾和制作人的微調查[J].視聽界,2015(5):43-46.
G222.3
A
1674-8883(2016)17-0160-01
向熠(1981—),湖南懷化人,傳播學碩士,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影視戲劇系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