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波 趙瑞陽
(西藏日報社,西藏 拉薩 850000)
報紙新聞圖片的敘事特征及其運用
王開波趙瑞陽
(西藏日報社,西藏 拉薩850000)
報紙是通過文字、圖片、版式等符號向受眾傳遞信息的一種平面視覺媒體。照片是報紙設計的重要元素。好的新聞照片能夠生動、迅速、簡潔地使讀者獲取信息,能夠使新聞報道更加豐富多彩。本文探討了報紙新聞圖片的敘事特征及選擇標準,并對報紙新聞圖片的實際運用提出了幾點建議。
新聞圖片;敘事特征;選用標準
新聞信息傳播視覺化,已經成為新聞報道的趨勢。在讀圖時代,對于報紙媒體而言,圖片在版面上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突出。《人民日報》前總編輯范敬宜已經對這種趨勢有著明顯的預測:“要改變僅僅把照片當做點綴版面、美化版面的舊觀念,而要把照片放在與文字并重的地位。采編人員要有圖片意識;攝影記者要有版面意識,版面編輯要有主體意識。”[1]1990年在銀川召開的首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上確立的“圖文并茂,兩翼齊飛”方針,使得圖片在報紙上的地位顯著提升。
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相較于國內其他省級黨報,《西藏日報》將目光對準西藏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這個群體,將連任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定為采訪對象,主要運用“圖片+訪談”的形式進行報道,并于3月6日以及3月15日各推出一期畫刊,正版采用巨幅彩色照片,版面氣勢奪人,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生動、直觀、全景地展現了全國兩會的盛況與西藏全國代表委員的履職風采。
在新聞傳播中,新聞圖片的分量有時會超過文字。本文所說的新聞圖片主要是指大眾傳播媒介中的以報紙、雜志等傳統平面媒體為載體的攝影圖片。敘事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再現事件現場,富有沖擊力與感染力。圖片的合理運用往往能讓受眾產生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新聞的發生。比如在聚焦“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會”報道中,讓人最難忘的是一張張充滿歡樂的笑臉、一個個宏大的喜慶場面:大會現場上高掛的喜慶燈籠;緩緩行進的彩車上舞動的彩綢;氣場宏大、獨具特色的藏舞表演……每張圖片都展示著一個精彩的瞬間,都讓受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的歡快與激情。《人民日報》鏡頭下的里約奧運會,不僅把每個賽事過程中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場景呈獻給了受眾,而且把參賽選手、教練、觀眾的神情原汁原味地記錄了下來,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現場感。
二是畫面形象生動,對受眾吸引力強。圖片新聞的形象性能夠彌補文字新聞的抽象性,它以視覺形象傳遞信息內容,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加強感知和認識,使一則枯燥的信息變得有聲有色,提高了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加深了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加之電子技術和數碼技術的發展,圖片更加逼真,視覺效應更強,尤其是彩色圖片,其豐富的色彩和多樣性,更容易吸引讀者,這種形象生動能使傳播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如今的都市報、晚報和主流報紙都在各個版面充分利用圖片的作用,調動整個版面的氛圍,文字加圖片的報道形式也大量出現。
三是圖片是無聲的語言,輻射面廣。文字新聞的傳播效果受讀者的文化習俗、語言文字等因素制約,而圖像則不受讀者文化水平、地域等因素限制,可以超越時空,跨越地界,可以在任何受眾中傳播,實現全球傳播。戈公振也提出:“圖畫為新聞之最真實者,不待思考研究,能直接印入腦筋,而引起其愛美之感,且無老幼,無中外,均能一目了然,無文字深淺、程度高下之障礙。”[2]圖片這種無聲語言的傳播符號,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不受受眾區域和語言的局限,有很強的傳播生命力,使得新聞更形象地傳播。
圖片新聞不僅在報紙新聞中起著重要作用,更以獨特的視覺傳播效果,受到廣大受眾的青睞。新聞圖片已經成為把消息及時、準確、有效地傳達給讀者的重要手段,在新聞傳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而新聞圖片的選擇與使用,直接關系到新聞圖片版面價值的體現,關系到如何用好形象化的手段向受眾傳播信息。從這一角度出發,新聞圖片的選擇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新聞圖片的真實性。真實性是一切新聞照片應該堅守的底線,新聞圖片中的細節必須真實,不能誤導受眾。在編輯工作中,首先選擇圖片時一定要注意鑒別虛假的新聞圖片;其次編輯處理時,應忠實于原作反映的事實與情景,不作虛加工。此外,新聞圖片還必須有時效性,必須是對于新近的或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報道。同時,信息“是物質載體和精神內容的統一,主體和客體的統一,符號和意義的統一”。[3]顯然,新聞圖片必須具備信息性。
二是圖片的權威性。圖片具有使人信從的力量,圖片權威性的建立以人們在現實中的視覺體驗為基礎。在拍攝照片時,對拍攝對象的任意拔高和修飾都會挑戰人們的視覺體驗,最終必然會損害圖片信息的可信性。
三是新聞圖片要有典型瞬間的形象性。有典型瞬間的新聞圖片才有視覺沖擊力。比如報道典型人物或群體人物的新聞圖片,畫面應以人物的近景特寫鏡頭為主或中景畫面為主;報道新聞事件或報道事業發展、成就等的新聞圖片,應以中景畫面表現形式為主。但是,無論什么樣內容的新聞圖片,采用何種表現形式,原則上講,畫面上都應有人的活動。
新聞圖片的形象優勢能在版面上形成視覺中心,與版面其他元素如文字、標題、留白、線條等合理搭配,構成版面主次分明的邏輯結構,體現采編者的意圖。編輯在選擇圖片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圖片的新聞價值,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圖片的傳播效果,便于讀者接受和理解。
一是圖片的主題與內容要與報紙的辦報宗旨、指導思想、立場態度相適應。編輯在選擇圖片時,要根據報紙的性質、立場、受眾來分析圖片是否適合本報紙采用,能否體現報紙的風格。
二是不損害新聞圖片的真實性。不論是用三是提高文字說明的質量。標題、圖片、文字說明是圖與文的有效結合。“在編輯圖片中,好的說明應該帶有感情色彩,使畫面的感情表現得更加強烈。作者不應僅局限于解釋畫面,而要把健康向上的思想意志從畫面上升華起來。”[4]要使圖片標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要既忠實于圖片,又別有心意。
較大版面安排圖片,還是對圖片進行美化處理,都不能使圖片失去真實性,如果因版面安排而削足適履,那么圖片再漂亮,再有沖擊力,其版面價值也不足一提。
四是做好圖片的后期處理。圖片在版面上使用的位置、大小、多少要遵從美學規律,不能使用完圖片后版面結構混亂,主次不分。編輯應確定圖片在版面上的位置與尺寸、標題、圖片說明。圖片的制作、設計,如何充分運用版面元素使得圖片成為版面視覺中心等,都需要圖片編輯來統籌。
在讀圖時代的當下,報紙更加應該注重將新聞圖片與文字報道統一起來。在新媒體不斷崛起、媒體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報紙應強化新聞圖片意識,結合自身條件制定詳細的圖片運用標準和采編制度,從照片的拍攝、采用、編輯、設計、印刷等環節進行統一規范,提升傳播效果,吸引受眾眼球,滿足受眾需求。
[1] 范敬宜.總編輯手記[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7:391.
[2] 郭震海:好圖片自己會說話[J].新聞愛好者,2007(2):37.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5.
[4] 孔繁根.攝影采訪與圖片編輯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304.
J419.1
A
1674-8883(2016)17-0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