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菊華
(宿州市廣播電視臺,安徽 宿州 234000)
地市級新媒體的發展方向
董菊華
(宿州市廣播電視臺,安徽 宿州 234000)
在當前的社會技術條件與時代背景之下,各級傳統媒體都開始向新媒體傾斜,與新媒體尋求融合。如今的地市級新媒體已經不再少見,這對我國的地方媒體市場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使我國的地方媒體變得更加活躍、更具有時代特征。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市場的不斷變化、受眾思想的不斷升華,地市級新媒體必須還要在自身的發展上加強研究、探討與實踐,這樣才能始終抓住受眾,提高媒體傳播的有效性。本文基于筆者自身的實際工作與學習經驗,首先簡單分析了地市級新媒體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優勢,然后主要就地市級新媒體的發展方向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對地市級新媒體在未來的發展起到參考與促進作用。
地市級;新媒體;發展
如今,各地市級都開辟了自己的新媒體平臺,走上了跨媒體經營的道路。例如,有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有的開辟了公眾微信、微博等,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吸引了受眾的注意力。但地市級新媒體不能止步于此,必須跟隨技術、市場與受眾,調整自身的發展方向,以期始終在媒體市場中保持活力。
互聯網和信息化是全球、全時代的宏觀發展趨勢,基于互聯網而產生的新媒體信息化產業便成了市場和受眾的寵兒,傳統媒體的市場占有率遭到了新媒體的極大擠壓,并逐漸被邊緣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媒體在積極尋求與新媒體的融合,各級傳統媒體也都開辟了自己的新媒體傳播平臺,開始嘗試跨媒體經營。不得不說,這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重新抓住了大量的受眾,提高了媒體傳播的有效性。但同時,我們也需要客觀認識到地市級新媒體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如對大數據的分析利用不足、受眾定位與劃分不夠細致、標題流于俗氣、不適應新媒體受眾的閱讀習慣等。
其實,地市級新媒體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是其技術條件能夠得到滿足,基礎平臺的構建不存在過多的障礙;其次是擁有一批忠實的本土“粉絲”,可以很快發展起自身的受眾群體;再者就是自身非常貼近基層受眾,能夠了解到基層受眾的心聲、需求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地市級新媒體實現更好的發展,地市級新媒體當前要做的是找準定位和自身的未來發展方向。[1]
(一)加強對大數據的分析與利用
大數據已經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技術,并不再像早些年那樣讓人覺得高深莫測。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我們可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目前,地市級新媒體對大數據的分析利用還非常少,因此對市場和受眾需求的變化了解不夠及時,也難以預測熱點信息。在大數據技術已經較為普及的今天來說,這并不是一個良好的現象,可能會導致受眾的逐漸流失。因此,地市級新媒體必須要加強對大數據的分析與利用,構建自身的大數據收集、分析平臺,從分析結果中提煉出具有價值的信息內容,以隨時、準確地把握媒體市場和受眾的需求變化,提前預測熱點信息,做好節目的編排與發布準備,搶得先機,第一時間滿足市場與受眾需求,從而贏得市場與受眾。
(二)細致劃分受眾群體,提高節目內容質量
地市級新媒體還需要利用大數據對受眾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如定期對受眾展開有針對性的調查,及時了解受眾的構成、需求以及偏好,以此制定差異化的傳播策略,培養本土受眾的忠誠度,并探掘潛在的新媒體用戶。在節目的制作上,不論是內容策劃還是風格呈現,都要考慮到PC端或移動端等不同媒體平臺的區別,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地方性限制是地市級新媒體的局限,但同時也是它的優勢。地市級新媒體在開闊視野的同時,也應該立足本土,發揮其在內容傳輸方面的優勢,加大自釆量,提升節目質量,打造一批原創的精品節目,贏得本地受眾的認可,提升本土話語權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地市級新媒體還應當加強自身的品牌構建,提高自身節目與信息內容的質量,將品牌打出去,成為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其他新媒體平臺的內容供應商,從而贏取新的利潤。或是與本地相關的政府部門加強合作,通過移動新媒體平臺為受眾提供政令信息和便民服務,既增強受眾黏性,也擴大自身的影響力。[2]
(三)重視安全防護
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和優勢是開放,任何人都可以從中獲取信息,或是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從技術層面來講,這也有一定的危險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入侵和操控。在這樣的情況下,地市級新媒體可以說隨時都面臨著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脅,不論是網站、微信、微博還是播客,都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來發布虛假或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信息,這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是非常大的,后果可大可小。因此,地市級新媒體必須在重視受眾群體和節目信息質量的同時,重視自身的安全防護,加強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和構建,全力預防不法分子的入侵、盜取。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地市級新媒體受到了外來的信息入侵,會使受眾對地市級新媒體產生懷疑,并逐漸轉移。
(四)迎合受眾閱讀習慣,避免落入俗套
一方面,地市級新媒體的節目和信息內容編排一定要迎合受眾的閱讀習慣,不能繼續沿用傳統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的編排模式,這會讓新媒體受眾感到壓抑和束縛,應當開放思維,適當應用一些網絡化、現代化、年輕化的編排形式來吸引受眾;另一方面,地市級新媒體還要確保自身的權威性,避免節目信息內容低趣味、偽科學、小報化、看客化。在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以傳遞正能量為主,要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服務性。另外,對一些謠言應及時求證辟謠,凈化網絡環境。在標題的設計上,要吸引人,不能做“標題黨”,避免落入俗套。[3]
地市級新媒體的出現,刺激了地方媒體市場,帶動了傳統媒體的發展,提高了地方媒體傳播的有效性,其成效是顯著的。但是我們還應當明白,技術、市場與受眾的需求在不停變化,地市級新媒體不能止步于當前,應當放遠眼光,準確定位未來的發展方向,時刻高質量地服務于市場,服務于受眾。
[1] 齊晶.新媒體環境對影視傳播的影響及發展策略[J].科教導刊(中),2015(11):144-145.
[2] 盧俊雅.淺析新媒體時代傳播特征及發展趨勢[J].中國報業,2015(08):15-16.
[3] 張笑.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及其對價值觀的影響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18):187.
G206.2
A
1674-8883(2016)17-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