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芬
(河北省南皮縣一中)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
葛洪芬
(河北省南皮縣一中)
隨著近幾年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問題更加重視,而目前高中教育中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科目,其是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要途徑。對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人文精神滲透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滲透措施。
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措施
人文精神是人類對價值尊嚴以及命運維護、追求和重視的重要表現,人類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極易受人文精神的影響,重視文化傳承和精神文明能進一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但由于目前高中教育對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視度仍然較低,因而,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找到正確的滲透措施。
1.未受到學校重視
由于高中語文教學是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課程,對于高考環節有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因此使得教師更加重視考試內容的問題,卻忽視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無法有效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注重背誦文章或理論知識內容,卻忽視人文精神的滲透教育,從而使得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困難。
2.學習過于功利
高中課程較為復雜難懂且學習壓力較大,學生在進入高中后將目標放在高考上,往往使其對語文的學習過于功利,從而使學生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富含的人文精神內容毫不在意,使得人文精神的滲透教育無法取得良好效果。
3.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錯誤
高中語文教學更在意學生對語文相關技巧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以逐詞逐句的解析及相關語言表達方法及結構組成教學內容,或是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提前歸納總結考試可能出現的內容,學生也僅僅注重相關應試技巧而忽視對文章內涵的理解。文章中富含的意境學生無法感悟,難以理解作者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滲透培養難度增加。
1.教師積極改變教學思想
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人需要積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從而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在教學中除了注重語文相關理論知識的教授外,還需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積極鼓勵學生對文章的主旨進行探討,從語文教學內容中給予學生啟迪,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涵及作者的人文思想,進而熏陶其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2.積極創新教學方式
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自由探究及合作學習等創新的教學方式將學習環境氛圍與人文文化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在人文文化的氛圍中學習。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促進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
3.基于語文教材加強滲透教學
高中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目前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大多都富含豐富的人文精神,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理解并挖掘其中的豐富資源,從而合理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例如,語文詩詞中具備的古人的豪邁英雄氣概及帝王雄心,或是含有高尚的氣節操守、為國盡忠的正氣及對父母老幼的仁慈孝心,或含有為人處世的忠貞寬厚等,作品中富含的真善美等情感體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進行教學時,充分利用語文資源內容將其富含的人文精神有效滲透,進一步塑造學生的優秀品格。
4.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相應的學習方法及技巧外,還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加以培養,使學生能主動探究問題,繼而能夠自行領會語文課外閱讀內容中含有的人文精神。教師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并引導學生參與相關學習內容,鼓勵學生自行探究動手,從而讓學生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并提高其創新思維能力,學生能自主制訂計劃及學習方法,自我反省學習不足之處,能有效發現課外相關的人文精神,從而達到滲透的目的。
5.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中華文化是在中華幾千年積累沉淀后形成的,通過歷史傳承著我國民族的真善美等美德,語文教學內容中則富含古今不同階段的文化精神,學生感悟能力較強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對文章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主旨等加以把握,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人文精神。學生可在對書本內容學習時將其與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結合學習,從而提高其感悟能力及品位層次,發現生活中的人文精神內容。
人文精神的培養需要長久的積累沉淀,語文科目是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課程,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滲透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發現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人文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1]楊樂.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梁海霞.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新課程(下),2015(6):150.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