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招龍(江西景德鎮市昌江區余家希望小學 江西 333000)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
胡招龍
(江西景德鎮市昌江區余家希望小學 江西 333000)
語文學科的工作具性與人文性在學生的閱讀得到統一。閱讀能促進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對人的成長與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專家學者歷來很看重閱讀。歐陽修認為“立身以學為先,立學以讀為先”。劉向說:“書猶藥也,學可醫愚”,培根說:“在讀書的時候,我們是與智者交談”。為此《語文課程標準》很注重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良好習慣,并從量化指標是提出基本要求。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應該說不是很重,但這是引子、是基礎,要通過這個階段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能通過這個基礎讓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
培養 小學低年級 學生 閱讀 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育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低年級字、詞、句教學是重點、難點,教師在課堂上除運用符合兒童認識規律、心理發展水平的教學技術引導學生學習完課本內容以外,盡量擠出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簡單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鞏固識字,豐富語言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教師不讓重復、機械的練習占用學生太多課余時間,鼓勵他們大量閱讀自己喜愛的兒童書籍。[1]
教師的言行是學生模仿的對象,這是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崇高地位的象征,足以讓我們教師籍以驕傲和慰藉。所以身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必須以自己的良好閱讀習慣感染你班的學生,讓學生也喜歡像老師那樣有空就看書。不擇時間和地點,只要有字的書就去認一認,讀一讀,見縫就插針。一位二年級學生很喜歡看書,她父親也為她買了許多書,諸如《爸爸媽媽講故事》、《成長故事》、《史記》等,每本幾萬字的書她都一一閱覽,并且每星期定期閱讀和背誦《三字經》和《唐詩三百首》。聽她介紹說,家里還有沒有拼音的中高年級的書,她一有空就讀。初步估計,她現在已有二十幾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后羿射日》、《女媧造人》、《孔融讓梨》、《皇帝的新裝》等故事她耳熟能詳的。可以說這種閱讀習慣的形成完全是靠良好的閱讀環境的影響,這么多值得我們借鑒。老師要愛好閱讀兒童文學,掌握兒童的思維方式,讓我們變得童心未泯。兒童文學家冰心就是因為愛兒童文學,充分了解兒童的志趣創作了大量的兒童文學,才贏得廣大少年兒童尊敬和愛戴。我們多講講兒童文學故事,或開列兒童書籍名稱引導學生去閱讀。我們要多讀、多背誦古詩詞。多讀古今中外名著,增強自身的文學涵養,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2~3]
三、讓學生享受課外閱讀的成就感,激放課外閱讀興趣
語言學家倪海曙曾說:“對于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美國學者魯德說:“興趣不是學習的先決條件,而是學習的產物,是良好的教學的必然產物。它來之于取得成的滿足”。對于一些習慣未定型的學生來說,老師要想盡一切辦法經常為學生的學習注入“興奮劑”,讓學生處于“欲壑難填”的不滿足之中。為讓學生體驗成就感,老師需要多組織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講故事比賽可以讓學生不斷地搜索自己曾經閱讀的兒童故事,讓學生經過選材、背誦、表演等訓練,然后把他們勞動成果展現給同學看,贏得掌聲和教師表揚,有的甚至攝像留為紀念。古詩背誦比賽,可以讓學生展現自己古代詩歌積累的成果,激放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老師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跟蹤展示閱讀成果,做法是建立學生的課外閱讀卡,注明學生課外書的名稱、字數,每學期未小結一次,評出班級讀書明星。通過這種成果展示形成全班你追我趕的閱讀氛圍,強化閱讀興趣,形成良好閱讀習慣。[4]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越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越要多讀課外書。每本書,每篇文章,都為讀者展現出一個嶄新的天地,使他們開眼界,長知識,受熏陶。智力越是低下的學生,越應當多為他們打開一些認識周圍世界的窗口,——其中很重要的窗口就是書。觀閱教育學者的實踐歷程,反思我們的成長經歷,我們還不能鼓足勇氣對自己說,從小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是我們堅定的選擇嗎?[5]
[1] 楊雙雙. 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2015
[2] 張卓.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 2013
[3] 李靜. 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與應用[D]. 寧夏大學 2013
[4] 周歡. 淺談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 好家長. 2016(12)
[5] 李葉玲. 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 課外語文.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