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良柳(貴州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小微傳媒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鄧良柳
(貴州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摘 要:基于自身經營的不穩定、信用風險等級高等內部原因,以及傳統金融機構融資偏向的外部原因,小微傳媒企業融資難成為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自身的獨特優勢,以及小微傳媒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太大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而互聯網金融為小微傳媒企業開拓了新的融資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小微傳媒企業融資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自1995年10月美國在亞特蘭大成立世界上第一家互聯網銀行——亞特蘭大安全第一網絡銀行以后,互聯網金融在歐美迅速得到推廣。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比歐美國家晚,直到2013年,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才出現蓬勃發展的勢頭。因此,2013年也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吊詭的是,雖然美國是互聯網金融的發端地,但美國卻不存在“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歐洲等發達國家也沒有相關的概念?!盎ヂ摼W金融”這一概念在中國受到熱烈追捧,國人將其稱為“Internet Finance”。在國外,互聯網金融則被稱為“Cyber Banking”,“Online Banking”以及“Digital Banking”等。從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兩者是有區別的。實際上,在中國,我們想為Internet Finance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與我國目前的金融制度有一定的關系。對于互聯網金融,當前學術界并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謝平是國內最早提出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的學者之一,但其對互聯網金融所下的概念也比較寬泛,只是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一個譜系概念,涵蓋因為受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精神的影響,從傳統的銀行、證券、保險、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場,到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對應的無金融中介或市場情形之間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1]在這里,筆者要探究的互聯網金融泛指任何機構和個人采用互聯網技術完成資金融通的過程,不僅包括金融機構積極采用互聯網改造其傳統業務模式,還包括互聯網企業利用掌控的技術與平臺對金融領域的滲透。筆者認為,這一金融模式使支付變得極為便捷,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可實現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效率,還能夠大幅降低借貸雙方的交易成本。
(二)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優勢
學者孫國貿認為,互聯網金融本質上仍“屬于金融范疇,也具有金融內生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2]不過,在為小微企業融資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確較傳統金融有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成本優勢。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網絡平臺取代了傳統渠道,依托于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對供求雙方的信息進行辨別、匹配。交易雙方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也可以完成融資的各環節工作,這使金融消費者的整體成本以及機構運營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水平分工模式,使之在決策上更加靈活,工作效率較之傳統金融機構得到顯著提升。
2.信息優勢。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互聯網金融不僅能快速、全面地收集和處理融資雙方的信息,打破原有小微企業貸款中存在的信息壁壘。同時,互聯網金融機構還能通過計算機的自動化功能提出科學有效的決策方案,解決小微傳媒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并進一步消除了小微企業貸款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為不同的小微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融資服務。
3.時效優勢?;ヂ摼W金融通過計算機處理金融業務,互聯網先進的信息處理與傳導機制使互聯網金融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了操作流程的標準化,不僅能縮短審批流程的時間,加快審批流程和放款速度,極大地提高業務的處理時效,也更符合小微企業貸款需求急的特點。
4.普惠優勢。開放、共享的互聯網金融特性,極大地擴展了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業務邊界,且融資參與者更加廣泛,使其具有了普惠金融的資源優勢。互聯網金融機構根據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特點,利用其融資門檻低的優勢,不斷創造契合小微傳媒企業期限和額度需求的各式各樣的融資產品,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微傳媒企業在舊有的金融機構體系里實現不了的貸款需求,打破了傳統金融領域“長尾”市場融資難的困境,從而將更多的小微企業納入信貸市場,使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得到有力解決。
(一)小微傳媒企業概念的界定
我們可以將傳播各種各樣的信息及知識的傳媒業的實體部分所形成的企業群稱為傳媒產業,加之很多人都認為傳媒業具有文化娛樂的性質,國際上也稱傳媒產業為娛樂傳媒業,故從現代意義上來說,傳媒業除了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以及出版等傳統的媒體行業外,還包括一系列與大眾傳播媒體關系較為緊密的娛樂產業等?!皞髅疆a業一般包括以下產業:電影、電視網絡、電視傳輸、唱片產業、互聯網廣告和其他服務、雜志出版、報紙出版、書籍出版、商業信息、廣播廣告和戶外廣告、主題和娛樂公園以及體育傳媒等。”[3]“根據我國目前對于大、中、小、微型企業的劃分標準——《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傳媒產業的小微企業劃分標準是營業收入小于100萬元,從業人員小于10人?!保?]
因為文化傳媒企業不僅具有典型的信息服務類企業的特征,且傳播的內容又極具文化藝術內涵,加之中國文化傳媒企業特殊的意識形態屬性,其成為文化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傳媒企業是從事信息服務業與文化產業交叉產業的一種企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行業,傳媒產業里小微企業的數量與文化產業的其他子產業一樣,也占據絕對多數。與較為大型化的傳媒企業相比較,小微傳媒企業存在固定資產少、企業規模小以及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等特點,但其在創新性、靈活性方面則有獨特的優勢,市場性也更加突出,因而“較之大型傳媒企業需要更具針對性、更強的政策扶持與環境支撐”。[4]
(二)小微傳媒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
1.小微傳媒企業經濟實力不強,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難以獲得商業銀行的信貸融資。小微傳媒企業生產規模小,固定資產少,訂單不穩定,經濟實力不強,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違約風險大。從風險控制的角度考慮,小微傳媒企業很難獲得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銀行的信貸支持。加之股票市場融資的門檻高、成本高,小微傳媒企業主要依靠自身積累、民間借貸、風險投資等籌措資金。
2.小微傳媒企業融資成本較高,且周期較長。小微傳媒企業主要從事創意類業務,項目時間要求高,具有融資次數多、單筆融資金額少的特點,運作起來比較繁瑣。在沒有較為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的形勢下,銀行在獲取小微企業的信用情況時,一般都要付出較大的成本代價,其貸款的成本也會增加,因此對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收益就會縮小。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小微傳媒企業的貸款問題,銀行一般都持不情愿的態度。即使想予以貸款,銀行放款的門檻也往往不低,都要求小微傳媒企業提供固定資產來作為抵押,這對固定資產相對缺乏的小微傳媒企業來說是一個大難題。此外,金融機構繁瑣的貸款程序、嚴格的層次審批制度,也導致融資周期較長。項目時間要求高、資金的使用無法預測和資金需求剛性大的小微傳媒企業,都無法輕易地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
3.小微傳媒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銀行貸款審批趨于謹慎。一般情況下,銀行只有在對借款者的項目發展勢頭、經營狀況、財務情況等進行了解并掌握相關信息后,才會考慮要不要放款。但是,小微傳媒企業規模小、人員少,機構設置、機制體制不完善,難以提供足夠的信息,進而使得相關信息透明度不足。因此,在難以掌握小微傳媒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在審批時對小微傳媒企業所提交的貸款申請,會持極為謹慎的態度。即使最后批準了,也往往將利率往高的地方走,而這毫無疑問會抬高小微傳媒企業的成本,使其不堪重負。
4.金融資源高度集中,針對小微傳媒企業的業務發展緩慢。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針對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傳媒企業的金融業務有了一定發展,但在金融資源上仍然呈現出高度集中的情況。“2014年底,我國銀行業法人機構總資產為666.94萬億元,其中大型國有商業、股份制銀行總資產為375.25萬億元,占全部金融資產的56.26%?!保?]
互聯網金融發展至今共出現六種典型模式,分別是眾籌融資模式、P2P網絡貸款模式、電商小額貸款模式、互聯網整合銷售金融產品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以及金融機構創新型互聯網平臺模式。筆者認為,小微傳媒企業可采用其中的P2P網絡貸款、眾籌融資以及電商小額貸款等三種模式籌集資金。
(一)P2P網絡貸款模式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點對點融資模式。該模式的本質是借助網絡平臺,使民間借貸呈現網絡化,借貸雙方通過P2P網絡平臺上發布的借貸需求信息,實現想出借資金的個人將資金出借給具有融資需求的個人,這是一種直接融資模式。該模式下,借貸雙方的對接均在網絡這一平臺上完成。目前,不同的P2P網絡平臺,如宜信、人人貸以及拍拍網等,有不同的運作模式。拍拍網所采用的是全線上模式,為借貸雙方提供交易平臺;人人貸是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在線上取得資金,在線下獲取、審批項目;宜信則采取債權轉讓的交易模式,充當借貸雙方的居間人的角色。小微傳媒企業因缺乏抵押物、財務制度不健全、企業發展前景不明朗、貸款風險較高,難以滿足傳統金融機構的貸款要求。通過P2P借貸融資模式,小微傳媒企業能夠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相對來說處于較低層次的利率的借款,而小微傳媒企業的經營者在貸款后也容易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可以說,P2P融資模式提升了信息搜尋和匹配的效率,降低了投資方和融資方之間的交易成本,使小微傳媒企業打破了以銀行信貸作為其唯一渠道的固化格局,從而進入了多元化融資的市場通道,走上了由市場確定的融資規模以及利率水準,極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融資體系。
(二)眾籌融資模式
眾籌一說最早在美國興起,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發起人通過互聯網平臺,將自己的眾籌項目發布出去,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并使用產品、股權或者服務等一系列形式向投資者給予回報。眾籌融資模式自出現以來發展迅猛,逐步從歐美發達國家向其他國家迅速傳播。眾籌的基本模式分為3種:
1.股權眾籌。投資者以獲得一定比例的股權作為回報,對項目或公司進行投資。此模式多用于初創企業或中小企業的開始階段,如“天使匯”、“創投圈”。較之其他股權融資手段,股權眾籌集資的靈活性、時效性、低成本和低風險特性非常適合創業階段的小型公司采用。
2.獎勵眾籌。即投資者以獲得一定的產品或服務回報為目的,對項目予以投資,如“眾籌網”以及“淘夢網”就屬于這一模式。
3.捐贈眾籌。在這一模式中,投資人不要回報,對相關的項目、公司等進行無償的捐贈,其典型代表有“微公益”等。捐贈眾籌模式的項目主要“涉及影視、音樂、出版、科技、設計、動漫、游戲、教育等多元化的項目創新模式”。[6]
文化傳媒企業主要從事新聞服務,以及廣播、電視、出版發行和版權等服務,也涉及電影及文藝服務等業務,天然地與眾籌融資項目有親緣關系。所以,目前適用于小微傳媒企業融資的眾籌模式主要是獎勵眾籌。從本質上看,眾籌模式可認為是融資模式及營銷模式二者的組合,小微傳媒企業在開展融資活動的過程中,“也對企業和產品進行了低成本的推介,能夠利用互聯網平臺在短期內吸引更多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關注”。[7]當前,我國眾籌融資正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潛力巨大,這種與“團購”極為相似的融資模式,必然能為眾多的小微傳媒企業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眾籌融資過程中應該注意避免產生非法集資風險。
(三)電商小額貸款模式
所謂小額貸款,指的是“向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提供的額度較小的持續信貸服務,基本特征是額度小、無擔保、無抵押、服務于低收入貧困人群”。[8]關于電子商務小額貸款,學界尚未提出一個準確的定義。根據小額貸款的內涵,以及電子商務小額貸款自身所具有的特點,筆者在此對電子商務小額貸款模式作出如下界定:在互聯網企業控制下的小額貸款公司,向通過其搭建的電子商務平臺實施經營活動的網絡商家提供方便快捷的無擔保、無抵押的短期小額信用貸款。這種模式“以大數據的供應鏈融資模式為基礎,小貸公司依托電商平臺上積累的貿易商經營、財務、交易大數據,引入網絡數據模型和在線遠程視頻資信調查手段,對小微企業的財務真實性和還貸能力進行評估”。[6]電子商務小額貸款將金融的抵押貸款渠道進一步轉化為信用貸款渠道,采用無抵押方式,且不需要銀行的授信額度,只按照小微企業的具體信用行為來進行融資,大大降低了小微傳媒企業實現融資的門檻和融資的成本?,F階段,各大電商、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產業鏈核心企業等都開始應用電子商務小額貸款服務。按照小微企業的個性化融資需求來設計金融服務,具有快速、方便、簡單、花費少等一系列的優勢。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阿里小貸累計客戶數超過了65萬家,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600億元,貸款余額超過125億元”。[9]此外,眾多的電商,如百度及京東等,都紛紛成立了小額貸款公司,并以較低的成本和更為便捷的服務,為眾多的小微企業提供滿意的融資服務。目前,通過電子商務小額貸款模式融集資金,已成為不少
小微傳媒企業的優先選擇。
作為文化傳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傳媒企業發展迅猛,在活躍與繁榮文化市場、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擴大文化領域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然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小微傳媒企業的融資難題,極大地限制著其發展壯大。本文聚焦于互聯網金融新形勢下小微傳媒企業融資渠道的創新,發現互聯網金融能夠非常有效地應對小微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太大而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為小微傳媒企業開拓新的融資路徑。
參考文獻:
[1] 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12):11-22.
[2] 孫國茂.互聯網金融:本質、現狀與趨勢[J].理論學刊,2015 (3):44-57.
[3] 余麗蓉.論傳媒產業在文化產業中的地位[J].學術界,2014 (04):101-108.
[4] 張錚,熊澄宇.我國小微傳媒企業的融資困境及其破解路徑分析[J].現代傳播,2014(10):102-106.
[5] 蘇敏.互聯網金融視角下的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5(04):27-30.
[6] 張嶺,張勝.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114-118.
[7] 洑建紅.小微企業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4(03):22-29.
[8] 陸明明.我國互聯網金融典型模式研究[D].廣東財經大學,2013:26.
[9] 谷秀娟,張夏婧.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101-104.
作者簡介:鄧良柳,女,貴州黎平人,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區的新聞與傳播。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