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芳玲(廣西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4)
?
試析微博平臺上的粉絲群體意見領袖
藍芳玲
(廣西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4)
摘 要: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的當今社會,微博平臺應運而生且蓬勃發展,給人們的即時交流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微博獨特的信息傳播模式使得粉絲群體的發展產生了變化,其中意見領袖的形成、影響也產生了變化。
關鍵詞:微博平臺;意見領袖;粉絲群體
2009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上線內測,碎片信息、人人平等的信息傳播模式及運行后廣大的用戶基礎等使國內的互聯網交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革新。與早前的網站論壇、貼吧以及豆瓣這類SNS網絡空間不同的是,微博的信息發布更為簡便,裂變式傳播快速有效,最重要的是,它賦予了每一個人平等的信息傳播權利。在這樣的媒介環境下,意見領袖的概念也在微博平臺發生了相應變化。在微博上,粉絲群體因其自身的特點而區別于普通用戶。所以,微博上粉絲群體的意見領袖的形成、發展也有其特點。
“粉絲”一詞源自英文“Fans”的音譯,這個詞包含著多方面事物,但就大眾普遍認知來說,粉絲在國內通常指代某一個人或團體明星的狂熱追隨者。大眾對粉絲保持著相對統一的印象,即粉絲是瘋狂的、令人費解的甚至“腦殘”的。這是由于粉絲進入普通民眾視野通常是因為“楊麗娟事件”等,他們消耗著極大的熱情和財力物力,卻通常沒有實際回報。所以,粉絲群體便給大眾留下了這樣印象。由粉絲群體的形成以及民眾對其的普遍印象,可以總結粉絲群體有著以下共同特點:
(一)感性
粉絲之所以成為粉絲,首先是他對某一明星或明星團體有著強烈的情感訴求,這些訴求驅使著他對偶像進行追隨并參與到粉絲活動中。因此,粉絲群體活動的首要動機便是對情感的滿足,這種自發形成的群體沒有規則、條例來約束個體行為。粉絲在組織、參與活動時,感性往往占上風,積極性、行動力一般取決于該粉絲群體對該明星的喜愛程度。粉絲群體容易渲染集體情緒,容易忽略信息的真實性。此外,當某個明星無法滿足粉絲日益增長、變化的情感訴求時,粉絲群體也會隨之減小,甚至最終瓦解。可以說,粉絲群體的形成、發展和解體都充滿著情緒化的色彩。
(二)獨立性
這里的獨立性既包含了粉絲個人也包含了粉絲群體。在粉絲群體中,個人首先是作為獨立的個體而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在粉絲行為和活動中,粉絲個人是保持著高度自我意識的,他依據自己的喜好來自行選擇要追隨的偶像,并自行決定是否要參與組織的活動、是否要繼續追隨該明星,保持著極強的個人獨立性。粉絲群體的獨立性主要是指其所有活動大多保持著群體獨立,自給自足、自我創新,一般不與其他粉絲群體交流、合作,甚至對與自身偶像存在競爭的對手粉絲群體還會表現出強烈的排他性。
(三)團結性
粉絲群體在組織、開展活動時,往往擁有著共同的目標:希望自己的偶像更好、更優秀,希望更接近自己的偶像明星等。這些共同目標讓粉絲群體至上而下團結起來。此外,與競爭對手的競爭、為偶像明星投入資金人力、粉絲群體內部的良性競爭等又會反過來穩固粉絲群體,鼓動士氣、增加黏度,增強粉絲群體的向心力。除了這些原因之外,粉絲是因為喜好同一事物而形成群體,個體之間擁有共同話題,感情交流更容易,因而易發展、建立親密關系,這也是粉絲群體異常團結的原因。
(一)微博平臺中意見領袖的形成
在微博平臺上,粉絲基本人人平等,粉絲個人的展現平臺、接觸機會等都是一致的,用戶之間不存在管制性。在這樣的平臺中,粉絲群體的創造力具有更大的爆發性,一人一句話就能匯集成海量信息。在這樣的媒介條件中,粉絲作為個體如何在成千上萬的信息中突出自己,打破人人均等的平衡從而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呢?筆者通過觀察、親身體驗及深入采訪,總結出以下幾類常見的微博粉絲群體意見領袖類型:
1.非正式官方組織類微博。這類微博用戶通常是由幾個粉絲共同管理,作為他們為明星所建立組織的民間官方微博使用,以此發布該組織的各類活動及信息。這類組織包括追星族中常見的明星個人或團體應援站、資源整合站等。這種類型的微博用戶,不再是個人用戶,而是好幾個粉絲集合而成的小團體,因此比普通個人粉絲擁有更多人力、物力和精力,相當于傳統后援會團體的線上代表。這其中也包括一些早前網絡平臺中的已有組織的微博賬號,如某明星百度貼吧吧務團隊、某明星在某地的后援會組織等。
2.個人特長產出類微博。這類微博用戶多為在繪畫、音視頻加工、美工、文字、交際等方面具有特長的粉絲個人。他們在日常追星活動中通過自己的特長對現有資源進行二次創作,或者針對明星的實時信息發表具有個人特色又吸引人的言論。這些作品和言論翻新了現有資源和信息,帶給粉絲更多新鮮感,從而吸引粉絲對他們進行關注和追隨。對這類微博用戶而言,持續不斷的創意和產出是維持、增加自身粉絲熱度的源泉,一旦吸引足夠多的粉絲之后,他們將建立更具人情味的個人權威和影響力,成為粉絲群體中的一部分意見領袖。
3.突出貢獻類微博。這類微博用戶通常是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人,在明星經紀公司發布專輯、周邊等產品的時候,為增加銷量,他們會花費大量金錢購買。同時,為了鼓勵其他粉絲進行線上應援,他們還會以金錢或其他物質對銷量前幾名或者確認購買的粉絲進行獎勵。這類粉絲常年占據著公司的銷量榜,為明星投入了巨大財力,因而被粉絲所熟知,得到粉絲的追隨,從而變成粉絲群體中意見領袖的一小部分。
(二)微博平臺中意見領袖的影響
盡管粉絲群體中的意見領袖黏度較小,但是作為一個零散非正式群體的意見領袖,其對粉絲群體的影響還是巨大的,通常以個人微博用戶最為常見。如上文所述,
意見領袖在通過微博號召、呼吁粉絲購買公司產品、給明星投票等方面是相當有號召力的,而一些熱心粉絲也常常通過私信,告知意見領袖一些投票、選拔等消息,讓意見領袖號召粉絲群體進行投票。此外,在粉絲群體中,意見領袖之間是相互交流、相互聯系的,這與傳統的意見領袖機制不一樣,微博使他們可以零距離、及時交流。因此,一些事物會在意見領袖之間互相傳播,最后擴散到各自的粉絲里,從而擴大對整個粉絲群體的影響,這種交流帶來的影響力是相當巨大的。甚至一些已經被取消關注的意見領袖,在其他意見領袖的帶動下也可以重新回到群體視野,最終再度成為意見領袖。因此,粉絲群體中的意見領袖常常呈現鏈式傳播,傳播內容、效果一再被加深,最終達到影響最大化。
由上述內容可知,粉絲群體意見領袖的形成、發展多依靠粉絲自身,然而這些條件也存在一定限制,只有少部分人能從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群體的意見領袖。此外,由于整個群體置身于微博這樣一個虛擬網絡平臺,擁有一技之長或有一定經濟基礎、能穩定產出的人,不問出身、不問年齡、不問教育水平都可以成為整個群體的意見領袖。這種認可方式是存在風險的,這些人盡管技能得到認可,但是其思想認識、教育水平等方面還不足以達到意見領袖的條件,以至于可能出現被人利用而散播假消息的現象,擾亂整個群體的秩序。并且,值得關注的是,當粉絲群體之間出現競爭時,雙方意見領袖的引導將對競爭產生直接影響。因為粉絲群體的感性特征,他們的情感歸屬性往往讓他們只愿意跟隨各自意見領袖的引導,此時,不成熟的意見領袖將引起反作用,放大競爭的負面情緒,引發群體效應,最終導致網絡暴力和惡性競爭的產生。
除此之外,由于粉絲群體獨特的意見領袖形成機制,不少心智不成熟的粉絲易受此誘惑,為博關注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例如,跟蹤明星,干擾其私生活以拿到獨家照片、視頻等。粉絲群體容易被煽動,情感不穩定,容易爆發群體效應。因此,正確引導粉絲群體情緒的工作應當得到重視。鑒于其意見領袖的形成機制,有經紀公司通過培養職業粉絲混入粉絲群體,以粉絲的名義享受著公司提供的資源待遇從而發展成為意見領袖,刺激粉絲消費、投票等。
這種做法在規范粉絲群體意見領袖機制中可以借鑒。此外,筆者認為,微博平臺也應當針對用戶普遍低齡、情緒易被煽動等特點,啟用后臺限制技術或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避免網絡暴力的發生。
一個群體的規范化需要多方作出努力。鑒于粉絲群體的特點,微博軟件方、公司、明星本人以及有關部門等都應作出努力,推行網絡文明,避免意見領袖引發群體效應,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出版社,1999:196.
[2] 丁漢青,王亞萍.SNS網絡空間中“意見領袖”特征之分析——以豆瓣網為例[J].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House,2010:82-83.
[3] 胡瑛.媒介重度使用者“粉絲”的受眾特性解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0(5):62.
[4] 劉志明,劉魯.微博網絡輿情中的意見領袖識別及分析[J].系統工程,2011,29(6):8-9.
作者簡介:藍芳玲,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