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南昌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南昌 330008)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肩周炎患者出院康復的影響分析
黃 芳
(南昌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南昌 330008)
目的 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肩周炎患者出院康復的影響。方法 將40例肩周炎患者按隨機數字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出院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評定2組干預效果。結果 觀察組中患者的康復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肩關節疼痛改善率及肩關節活動功能改善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干預能提高肩周炎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治療效果,改善其肩關節功能恢復,達到患者康復目標。
延續性護理干預; 肩周炎; 出院康復
肩周炎又稱粘連性肩關節囊炎,是肩周肌、肌腱、滑囊炎及關節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癥,以肩關節疼痛、運動功能障礙和肌肉萎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其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病程一般在1年以內,較長者可達到1~2年。患者通常住院康復治療后病情好轉即會出院,然其出院時仍會有肩部疼痛及肩關節功能活動受限,在家里進行相應的康復治療,可進一步提高其預后。延續性護理干預是將醫院護理延續至家庭的一種護理模式,在肩周炎患者出院期間實施康復及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其康復的主動性和依從性,從而提高其預后[1]。本文選擇南昌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肩周炎康復出院患者,觀察延續性護理干預此類患者出院后的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室2014年5—12月出院肩周炎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愿意配合該項量表調查并接受院外延續護理,既往無胸部外科手術史,無糖尿病、頸椎病、肩部和上肢損傷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等容易引起繼發性肩周炎的相關疾病。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齡35~45歲,平均年齡42.7歲。將4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0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患者家屬出院后根據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和護理干預,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應出院指導及出院后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干預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患者在住院期間,對患者及家屬實施康復的相關知識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出院后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對患者功能改善起著重要作用,讓家屬及患者掌握相關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及技巧。出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法。1)護理人員做到定期隨訪。延續性護理由經過培訓的資深護士負責,出院時進行健康指導同時發放醫護人員聯系卡,以便患者能及時聯系。出院后護士進行定期電話隨訪,分別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周開始,而后每隔2周對患者電話隨訪1次,詳細了解患者的康復及肩關節活動情況,并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對患者家庭康復措施和護理干預措施進行指導、家庭訪視,對患者進行肩關節疼痛度及肩關節活動能力評定,并做好記錄,根據患者肩關節活動能力的改善進行針對性的延續康復。2)護理人員做到正確生活習慣指導。消除恐懼,告訴患者肩周炎是可防可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注意肩關節局部保暖,隨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受風及久居潮濕之地。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避免提重物。要加強營養,可適當多吃具有補益肝腎、滋養筋脈之食物,做到合理搭配。3)護理人員做到正確康復指導。指導患者堅持鍛煉肩關節功能,“自我鍛煉”常用的方法有:梳頭、爬墻練習、攬腰、拉輪練習、屈肘甩手、展翅、體操棒練習[2]。護士要及時交待練習時的注意事項:鍛煉動作范圍宜逐漸增大,如一動作完成后感肩部酸脹不適,可稍休息后再作下一動作,每一動作均應緩慢,且不應引起疼痛。鍛煉方法宜一日多次進行,并以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為原則。
1.3 疼痛評定標準
根據數字疼痛評分表分別對患者進行出院時及出院半年后肩關節疼痛評分(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痛),兩次評分相差≥3分為1級改善,評分相差<3分為2級改善,分別計算出對照組和觀察組的1級改善者和2級改善者百分比。根據通用量角器分別對患者測量出院時及出院半年后肩關節活動范圍,兩次測量值相差≥90° 為1級改善,測量值相差40°~90° 為2級改善,測量值≤40° 為3級改善,分別計算出對照組和觀察組的1級改善者和2級改善者百分比。
1.4 統計學方法
將2組患者的所有數據輸入SPSS18.0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康復依從率、肩關節疼痛改善率及肩關節活動能力改善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康復依從率、關節疼痛改善率及關節活動能力改善率對比 %
肩周炎患者出院后康復及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肩關節運動功能及肩關節疼痛度有著重要作用,但常規的康復護理模式不能滿足肩周炎患者出院后家庭康復中的護理需要,而社區護理和家庭護理等對患者康復起著重要作用[3]。
延續性護理是基于人文關懷理論和整體護理理論之上,為滿足出院患者的需求而開展的延伸服務,它使醫院的醫療護理服務不再僅僅局限在患者住院過程中,而是延伸到出院后繼續治療和康復中[4]。延續性護理充分考慮到患者需要,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體現,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出院后的護理干預指導,提高患者康復效果。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中康復依從性、肩關節疼痛改善率及肩關節活動功能改善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延續性護理干預能提高肩周炎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治療效果,改善肩關節功能障礙,降低肩關節疼痛度。
[1] 宋勝男.護理干預肩周炎[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6):137.
[2] 胥少汀.實用骨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1614-1617.
[3] 田秀玲,陳穎,趙星.肩周炎的康復治療與護理[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3):373-374.
[4] 黃麗明,譚慧蓮.出院患者延續護理的研究現狀[J].當代護士,2013,9(中旬刊):11-12.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6-09-15
Q473.5
A
1009-8194(2016)12-0078-02
10.13764/j.cnki.lcsy.2016.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