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冠華 周莓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條形統計圖”例題1。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了解它的特點和作用,學會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條形統計圖,培養動手實踐能力。
2.注重經歷條形統計圖的繪制和分析統計圖中數據的過程,能根據條形圖中的數據回答并提出簡單的問題,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3.注重體會條形統計圖數據中所蘊含的信息,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認識條形統計圖,了解它的特點和作用,能將統計表中的數據用條形圖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學會數據分析,提高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主題圖引入,利用認知沖突揭示條形統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觀看天氣預報節目嗎?
生:喜歡。
師:請看屏幕,這是咱們家鄉哈爾濱市2014年10月天氣情況。你認識這些表示天氣情況的符號嗎?
生:認識。
師:這個小太陽表示什么天氣?
生:晴天。
師: 這個符號呢 ?
生:霧霾。
師:這個月的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們清楚地表示出來嗎?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生1:可以用統計表來表示。
生2:可以用符號來表示。
生3:還可以用條形圖來表示。
師: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種喜歡的統計方法來表示數據。(小組學習,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以家鄉哈爾濱市10月份的天氣情況引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p>
師:很多小組已經完成了,哪組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們組是用統計表表示的。我是組長負責記錄,其他同學一個人數一種天氣。我們統計的結果是晴天有11天,陰天有5天,多云有6天,陣雨有4天,霧霾有5天。
師:這個小組分工明確,合作效率高。你們組統計完檢查了嗎?
生1:檢查了,我們將統計出的各種天氣的天數加在一起和10月份共有的31天作比較。
師:這個檢查方法特別好,我們對數據統計后一定要像這個小組一樣,記得檢查。
師:還有其他表示方法嗎?
生2:我們組是采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的,一個圓形代表一天,晴天有11天,所以我們畫了11個圓形。陰天有5天就畫了5個圓形……
師:除了用圓形表示,還有用其他符號表示天數的嗎?
生3:我們組是用對號表示的。
師:畫圖的方法的確比剛剛天氣符號敘述的更簡單明了,但是圓形和對號畫的有的大有的小,豎排畫的也不夠整齊,有什么好方法能夠使數據的表示更規范呢?
生:可以加上表格,在表格里畫就能對齊了。
師:運用表格的確是個好方法。還有哪個小組想和大家交流。
生4:我們組是用條形圖表示的。一小格代表一天,我們統計出晴天有11天,就涂11個小格,陰天有5天,就涂5個小格……
師:看來通過條形圖來表示數據的確更加規范了。晴、陰、多云都表示什么?
生:天氣。
師:(出示條形圖。)現在你能一眼看出十月份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了嗎?
生:不能,像晴天天數比較多,還得一個一個地數。
師:有什么辦法能夠使我們不用數,就能快速地知道每種天氣各有幾天呢?
生:可以在條形圖上加數據。
師:加數據這個方法太好了。在哪里標出數據呢?
生:在表格的左邊標上數據。從數字0開始,然后是數字1。(生邊說數,課件邊展示。)
師:(在學生繪制條形圖的基礎上,增添數據形成較為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同學們,有認識它的嗎?
生:條形統計圖。
師:對,就叫條形統計圖。今天這節數學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條形統計圖的世界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條形圖不能一眼看出每種天氣有多少天”這一知識沖突,引導學生在條形圖的基礎上,自主添加數據,形成較為完整的條形統計圖。】
二、分析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初步感知其特點
師:(出示條形統計圖。)從條形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晴天有11天、陰天有5天、多云有6天、陣雨有4天、霧霾有5天。
師:你怎么這么快就準確地說出每種天氣的天數?
生:因為圖中有數據。
師:同學們知道帶有數據的這條垂直方向的線叫什么嗎?它就是條形圖的縱軸。(生跟讀。)
師:這條縱軸上的數據表示什么?
生:天數。
師:這條水平方向的線叫什么?
生:橫軸,表示的是天氣。
師:從圖中你還知道哪些信息?
生1:從圖中我知道晴天的天數最多,陣雨的天數最少。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通過看左邊的數據知道的。
師:如果不看數據,你們能快速知道哪種天氣天數最多,哪種天氣天數最少嗎?
生2:能,通過直條的高低就可以知道晴天最多,陣雨天最少。因為晴天的直條最高,而陣雨天的直條最低。
師: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3:從圖中我知道陰天比多云少一天,因為陰天比多云少涂了一格。
生4:通過標題,我還知道這個統計圖統計的是哈爾濱市2014年10月份的天氣情況。
【設計意圖:為接下來條形統計圖與象形圖、統計表的對比做鋪墊?!?/p>
三、通過比較進一步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條形統計圖與象形圖進行對比,深度體會“清楚”這一特點。
師:剛剛我們從條形統計圖中獲取了許多數學信息。(課件出示象形圖和條形統計圖。)這兩種方法,對數據地表示哪種更清楚?
生:條形統計圖更清楚,因為有數據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每種天氣有幾天。
師:正是因為條形統計圖有了縱軸上的數據,所以能更加清楚地表示數據的多少。(板書:清楚。)
2.條形圖與統計表進行對比,深度體會“直觀、便于比較”的特點。
師: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又各有什么特點呢?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并回答。)
師:看來條形統計圖對數據的表示更加直觀,便于比較。(板書:直觀、便于比較。)同學們,條形統計圖利用直條的高低直觀地反映出數量的差異。這就是借助“形”來直觀表示數據,正是做到了“數與形”的有效結合,才使得條形統計圖能夠更加清楚、直觀地表示數量的多少,便于觀察比較。(邊說邊完善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使學生親身體會到條形統計圖做到了數與形的有效結合,恰當地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p>
四、繪制條形統計圖
師:從統計圖中我們發現2014年10月份有5天的霧霾天氣,而今年入冬以來哈市也經歷了好幾次嚴重的霧霾。請看這是老師課前調查的一組數據。(出示1980~2014年10月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發現全國霧霾天數逐年增加,我們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
師:你能把統計表中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并完成問題嗎?
生:能。
師:那就自己試著獨立完成吧。(學生獨立試做,教師巡視。)
師:大多數同學都畫完了。大家請坐好,剛剛任老師發現有一名同學畫得又快又好,請她上前介紹一下方法,好嗎?
(生上前將畫的條形統計圖放在實物展臺上面對大家進行講解。生邊講解,教師邊在實物投影上演示,用紅筆畫出橫線。)
師:(出示剛剛巡視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錯例。)同學們看看這個條形統計圖畫得有什么問題?
(學生找問題,師生討論。)
師:再來看看這幅條形圖繪制上有什么問題?
生:涂得不規范,都出格了。
師:有什么好方法能夠使制圖更規范嗎?(學生回答,教師操作,在錯例上用紅筆畫上框。)
師:(課件展示畫框的過程。)老師也繪制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將噴好的條形統計圖粘貼在黑板上。)請你仔細觀察。完整的條形統計圖都有哪些部分?
生1:有標題,從標題中能夠看出統計的是什么。(教師將“標題”這兩字貼在黑板上。)
生2:還有橫軸和縱軸。(教師結合黑板上的條形統計圖進行講解。)
五、分析條形圖中的數據,尋找霧霾天氣越來越嚴重的原因
師: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越來越惡化。請看老師課前收集的3個條形統計圖,從中你能發現它們與霧霾天氣越來越嚴重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嗎?(出示三個條形統計圖。學生根據圖進行匯報。)
師:同學們通過對3個統計圖的分析和推理,尋找到導致霧霾天氣增多的原因。請看,這是專家對霧霾形成原因的統計分析,它叫扇形統計圖。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應該怎樣改善環境呢,你有什么好建議?(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統計的核心是數據分析,尤其是數據本身的讀取,通過數據來進行推斷、預測、推理等。借助幾個條形統計圖的對比,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推理。】
六、知識延伸和拓展
師:同學們發現了嗎?在哈爾濱市機動車保有量統計圖中,縱軸上老師并沒有標清數據?為什么呢?
生:因為像15萬、129萬這樣的數據太大了,不能再用1格表示1個單位。
師:那怎么辦呢?
生:根據統計數據的增加,1格還可以代表多個單位。
師:說得真好,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將繼續學習1格代表多個單位。其實統計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課件出示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統計圖:橫式條形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希望大家能夠掌握更多的有關統計方面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設計意圖:對知識進行拓展,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統計的興趣?!?/p>
評析:
此課的教學特色是貼近生活,突出核心,抓住特點,激勵探究。
一、選擇情境,貼近生活,增強體驗
教師將原教材中的主題圖改為家鄉哈爾濱市10月份的天氣情況,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由于2014年10月份哈市有5天霧霾天氣,從而以霧霾天氣為主要情境貫穿課堂始終。課堂上教師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在條形圖的基礎上自主添加數據,從而形成較為完整的條形統計圖。教師出示課前對全國10月份平均霧霾日的統計表,結合這一情境引入繪制統計圖的教學環節。在學生掌握制圖方法后,教師又借助幾個條形統計圖的對比,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推理,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統計的核心是對數據進行分析,尤其是超越數據本身的讀取。
二、突出核心,獲取信息,分析數據
統計的核心是數據分析。此節課,教師為突出這個核心,以獲取信息為前提,以數據分析為過程,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引導學生進行了3個層次的學習。1.全面觀察,掌握條形統計圖的構成內容及各自作用。鼓勵學生從圖像、數據中提取盡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包括讓學生運用得到的信息來回答具體的問題。2.數據之間的讀取,引導學生找到圖表中數據間的關系,對數據進行操作。3.超越數據本身的讀取。通過對3個統計圖與霧霾天氣增多存在的內在聯系的分析,使學生對數據進行推斷、預測、推理,逐步提高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數據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抓住特點,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課上,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使學生理解借助條形統計圖可以整體從形象上感知各種數據的大小、多少,同時從圖中的具體數據掌握數據。這樣既可以借助“形”直觀地反映出數量之間的差異,便于整體比較,又可以借助數據,便于具體分析。這樣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使學生直觀掌握條形統計圖、數據的大小、便于整體比較的特點。
四、注意拓展和延伸,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以“哈市機動車保有量統計圖”大數據為例,引導學生根據大數據繪制條形統計圖,確定縱軸上表示數據的方法。通過對各種統計圖的大概介紹,如:橫式條形圖、復式條形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在拓展中激發學生探究統計知識的興趣。
編輯∕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