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儀
患兒氯胺酮麻醉蘇醒期護理觀察
徐潔儀
目的 探討患兒氯胺酮麻醉蘇醒期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 60例手術治療患兒,根據術后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均采用氯胺酮麻醉方式下手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麻醉蘇醒期護理,比較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60例患兒都順利度過氯胺酮麻醉蘇醒期,未出現相關其他嚴重性并發癥,在及時采取救治措施后患兒生命體征均恢復正常。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3.33%;觀察組臨床護理非常滿意度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手術治療患兒采用麻醉蘇醒期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提高患兒護理滿意度。
患兒手術;氯胺酮麻醉;蘇醒期護理
氯胺酮麻醉具有誘導快速、鎮痛作用強、毒性低、麻醉維持時間短、可重復給藥等特點,是患兒手術中常用的麻醉藥物。氯胺酮臨床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反流、發熱、誤吸等,在麻醉蘇醒期還可能出現失明、幻覺、抽搐、驚厥等不良情況[1]。研究認為患兒氯胺酮麻醉蘇醒期是否可以安穩度過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與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有一定相關性。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生理解剖特征不同,在蘇醒期可能出現一些意外[2]。因為患兒在復蘇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意識模糊、躁動不安,相應地帶來許多不安全隱患,如非計劃性拔管、墜床、皮膚損傷等。所以現將本院60例氯胺酮麻醉手術的患兒的護理資料進行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術治療患兒為研究對象,均采用氯胺酮麻醉方式下手術,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5個月~7歲,平均年齡(4.7±1.2)歲;闌尾切除手術12例、鞘膜積液10例、睪丸下降固定術16例、腹股溝疝修補術18例、腸套疊復位術4例;手術時間20~155min,平均手術時間(65.4±29.9)min。根據術后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術前給予患兒禁食、禁飲以及藥物治療,向家屬講解術前禁食、禁飲的必要性。②護理人員對于饑餓哭鬧患兒要給予安撫。③給予較大患兒心理護理。④術前麻醉師、手術護士、手術醫生3方查對。⑤手術前、中、后的敷料器械查對等護理。觀察組給予麻醉蘇醒期護理,具體如下。
1.2.1 基礎護理 首先患兒因對陌生環境產生恐懼容易哭鬧,為避免增加患兒嘔吐、喉痙攣、舌后墜、躁動等不良反應,在誘導室患兒在家屬陪同下進行術前用藥,給予靜脈注射長托寧和丙泊酚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和鎮靜,等患兒安靜后再進手術室手術。在氯胺酮麻醉下完成手術后,準備好搶救所需物品,確保搶救設備的功能狀態良好。給氧、連接多功能監護儀,保持舒適體位,主動與麻醉醫師及手術醫師了解手術情況,妥善安放好輸液裝置及引流管等,保持靜脈輸液暢通及輸血、輸液順利進行。若術后留置導尿管則要定期清理尿袋內的液體,記錄尿量情況。為患者蓋好被子,間隔10min測量1次血壓、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基本生命體征。特別要注意觀察患兒的呼吸節律性,若呼吸道內有分泌物或嘔吐物殘留,則要及時清除、對癥處理。因為患兒本身呼吸系統沒有發育完全,相對來說頭大、頸短,鼻腔及上呼吸道等相對狹窄,呼吸道梗阻率更高。若出現梗阻對應的癥狀則要快速抬高患兒頸部,讓頭部后仰或側偏,以手上托下頜,面罩吸氧,若情況嚴重則以舌鉗拉出舌頭,必要時麻醉醫師進行氣管插管。
1.2.2 維持體溫 患兒自身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健全,外界溫度變化對患兒體溫影響較大。手術室內的溫度宜控制在25℃左右。另外,考慮手術切口處暴露、大量補充液體等因素也會降低患兒體溫,在麻醉蘇醒期要注意患兒保暖護理。沖洗液加溫至36~37℃后再用,輸液時根據情況使用輸液恒溫儀,完成手術后快速蓋好被子,必要時應用電熱毯幫助患兒取暖。
1.2.3 維持循環系統穩定 在嚴密監測脈搏、血壓、血氧飽和度的情況下,積極了解患兒術中出血情況,合理調節輸液、輸血速度,補充足夠的血容量。可遵醫囑應用適量的血管活性藥物。觀察患兒面色、引流液情況,警惕低氧血癥的發生。
1.2.4 預防意外損傷 患兒氯胺酮麻醉蘇醒期多有興奮、躁動、意識模糊、幻覺等異常表現,存在墜床等安全隱患。在復蘇期間上床欄,手腳進行保護并適當約束,使用約束帶時,手腳用棉墊包裹,手術時間>2 h,使用壓瘡評估單,患兒回病房時護士在床旁守護。護理人員做好安全防護護理工作,避免患兒自行拔管、墜床、皮膚損傷等意外損傷。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并發癥主要包括喉痙攣、舌后墜、嘔吐反流窒息、低氧血癥、躁動、蘇醒延遲、低體溫等。護理滿意度以調查問卷形式經患兒、家屬雙方溝通后進行評價,總分100分,90~100分者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60例患兒均順利度過氯胺酮麻醉蘇醒期,未出現相關其他嚴重性并發癥,在及時采取救治措施后患兒生命體征均恢復正常。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對臨床護理非常滿意度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n(%)]

表2 兩組護理非常滿意度比較[n(%)]
氯胺酮為非巴比妥類靜脈麻醉劑,可先阻斷大腦聯絡路徑和丘腦向新皮層的投射,故意識還部分存在,痛覺完全消失[3];隨血藥濃度升高而抑制整個中樞神經系統。麻醉給藥后其作用快速而短暫,能選擇性抑制大腦及丘腦,靜脈注射后約30 s即發揮麻醉作用,但不抑制植物神經反射[4]。麻醉作用持續約5~10min,一般并不抑制呼吸,但可能發生短暫的呼吸頻率減緩和潮氣量降低,尤以靜脈注射較快時容易發生。另外用藥后可引起血壓上升和脈率加快、喉痙攣。氯胺酮主要用于各種小手術或診斷操作中,若需要肌肉松弛的手術,應加用肌肉松弛劑;對于內臟牽引較重的手術,應配合其他藥物以減少牽引反應。還可作為其他全身麻醉的誘導劑或輔助麻醉性能較弱的麻醉劑進行麻醉,或與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復合使用[5]。
與其他麻醉劑相比,氯胺酮用于患兒手術麻醉中具有應用簡單、鎮痛效果強、快速誘導等優勢,在其麻醉蘇醒期藥物抑制作用緩慢解除、大腦皮質逐漸興奮,患兒會出現躁動及幻覺、肌張力增加等不良情況。患兒肝腎功能發育未完全,氯胺酮的代謝及排泄受到一定影響,麻醉劑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成年人[6]。在麻醉蘇醒期科學的護理措施能有效預防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該階段護理人員在掌握氯胺酮麻醉危險性的前提下,提前做到預防護理,對常見并發癥的處理也能及早發現和處理,避免事態發展嚴重。還要熟知患兒不同發育階段的生理解剖特征,給予細心的護理,保證患兒安全度過麻醉蘇醒期,提高手術療效。
綜上所述,對手術治療患兒采用麻醉蘇醒期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提高患兒護理滿意度。
[1]陳麗蓉.小兒氯胺酮麻醉118例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福建醫藥雜志,2015,37(5):157-158.
[2]高娜,王艷梅.小兒氯胺酮麻醉的觀察和護理88例.中國社區醫師,2012,14(31):330.
[3]金約西,姜愛芬,姜婉娜.不同劑量右美托嘧定用于小兒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觀察.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5):673-675.
[4]齊金蓮,武 柯,宗小川.小劑量氯胺酮對患兒術后蘇醒質量的影響.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4):211-212.
[5]張燕,劉雪婷.全麻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原因分析及護理.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291-292.
[6]梅燕,丁玉輝,羅宇.小兒全麻蘇醒期躁動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49-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59
2016-03-07]
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婦幼保健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