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平
?
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張壽平
【摘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增強學生心理機能、開發學生心理潛能、培養學生良好個性、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自2006年秋季開始在全區48所公辦初中、小學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本文就如何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展開深入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增強學生心理機能、開發學生心理潛能、培養學生良好個性、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教育部先后頒發多個文件強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9年8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2002年8月,又下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條件的城鎮中小學和農村中小學,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暫不具備條件的農村和邊遠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中小學地區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規劃;重點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試點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工作;逐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5年,武漢市教育局印發了《市教育局關于在“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武教基[2005]45號),東西湖區地處武漢市西郊,屬于武漢市新城區,現有中小學53所,自2006年秋季開始在全區48所公辦初中、小學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1.分類要求,分級培訓,分層推進,營造推進心理健康課程實施的良好氛圍
教師保持健康的心理不僅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近兩年來,武漢市東西湖區充分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對教育事業、對教師和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于2006年啟動了教師心理健康全員培訓計劃,在學校領導者團隊、專業骨干團隊和專任教師團隊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學校領導者團隊建設。本區教育局黨委黨校負責學校領導者團隊建設,在區“十一五”教育干部培訓規劃中,將教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了校級干部培訓課程體系,其目標是讓學校領導者熟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政策,了解教師心理健康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樹立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參與、全面實施、全程體現”的理念;懂得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
(2)專業骨干團隊建設。市、區專業骨干團隊建設主要通過市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組織的培訓來完成。培訓對象為本區市級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和中心備課成員,其目標是讓骨干教師深刻領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懂得教師心理、學生心理維護的專業技能,能對本校教師、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或問題趨向進行分析,能做個案輔導和分析,同時在全區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在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方案設計和活動實施方面起到專業引領和示范作用。
(3)全區專任教師團隊建設。區教師進修學校、區教科室共同制定培訓計劃,聘請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組織實施,培訓目標為讓所有專任教師了解師生心理健康維護的一般知識,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能自覺維護自己和學生的心理健康。
2.同伴互助,專家引領,課題研究,有效推進心理健康備課組建設
(1)同伴互助。2006年9月,本區成立了第一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備課組,13名成員主要是由區教科室、學校市級骨干教師和近年來在市、區兩級心理健康優質課評比中獲獎的教師組成。2008年成立了第二屆中心備課組,成員發展到20名。中心備課組活動主要以同伴互助為主,主要圍繞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維護和課程實施開展研討,力求做到研究與培訓相結合,實踐與反思相結合,教授與學習相組合。中心備課組每月聚會一次,每學期初,中心備課組討論工作計劃,確定培訓內容,自行設計培訓方案,然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中心備課組成員通過同伴互助,不僅發展了自己的專業能力,還實現了個人的自我成長,如完善了對自己的認識,提高了耐挫力,學會多個角度想問題,做到及時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形成積極心態。
(2)專家引領。2007年,我們聘請高校、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和一線知名教師為我區做教師心理健康和自我維護等專題輔導20余場次,輔導時間80學時,受惠教師437人。專家的引領,使本區教師懂得了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的一般知識,掌握了自我維護的基本技能。
(3)課題研究。在“十一五”期間,全區共承擔與教師隊伍建設和心理健康有關的課題項,其中市級3項,區級2項。5所學校作為市級心理健康和教師心理維護的重點課題研究的實驗學校,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我們以課題為載體,倡導預測性研討和反思性研討,加強學校心理健康備課組建設。在備課組建設過程中,我們倡導教師增強“三種意識”,創設“三種載體”,落實“四定一全”,實施“兩種教研”模式。“三種意識”即終身學習意識,自我反思意識,問題研究意識;“三種載體”即以課例為載體,以案例分析為載體,以專題研究為載體,以此來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老師們通過發現問題、確定專題、集體探討、課堂實踐、課后研討等步驟,將研討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研討向課堂延伸?!八亩ㄒ蝗奔炊ń萄谢顒訒r間、定活動主題、定研討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課組成員全員參加。“兩種教研”即課前的預測性研討和課后的反思性研討。預測性研討主要是討論活動目標的設定,教學資源的選用,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計等;反思性研討則主要是圍繞實際教學過程與預測性研討結果相比,出現了哪些預料之外的課堂情景,分析產生的原因,討論改進的策略等。
1.建立“政府宏觀指導、部門相互協調、學校具體實施、上下齊抓共管”的組織機構
從2007年開始,區政府把“中小學設立心理咨詢室,并配備專、兼職教師”納入年度績效目標考核;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在2008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把“開展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和諧;中小學設立心理咨詢室,并配備專、兼職教師”作為創建的重要目標;區婦聯開設專題講座、開展關愛女性健康活動,有力維護了女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區教育局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本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下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意見,制定考評細則,督促學校執行在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決定,建立經費投入、師資培訓、課程落實的保障機制,有效維護學校全體師生的身心健康。各部門根據自己的工作職責,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區教育局黨委負責學校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借助黨委黨校培訓校級干部,把教師的心理健康維護作為重要的培訓內容,借助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深入研究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注重心理疏導的途徑和方法。區教育局普教科主要負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督導、檢查和評定;在每學期開學檢查過程中把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作為開學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督促各學校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時、教師、教材和工作計劃,按要求建設心理輔導機構。教師工作科制定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把教師心理健康維護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內容。教師進修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納入教師教育體系之中,統一組織、管理和考核,并實行學分登記。教科室負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和研究,培訓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建設心理健康中心備課組核心團隊,了解學校執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難、要求及建議,保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規范性、科學性、實效性;學校和教師則從操作的層面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相應的政策、法規變成具體的教育行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不僅僅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而是滲透在教師的一言一行和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之中。
2.建立“與重點工作結合、與常規工作結合、與崗位工作結合”的工作機制
本區在推進心理健康教工作中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與重點工作結合,2006年,全區啟動了初中標準化建設工程,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落實列為初中標準化學校建設評估標準,按照分管局長對責任部門提出的“責任到人、對口指導、上門服務”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四輪下校活動方案。第一輪下校,檢查、督促并指導學校制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劃,要求學校在年度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德育工作計劃中要明確提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和要求,建立相應的心理輔導機構;第二輪下校,深入課堂聽課,觀察學校師生心理健康現狀,查看心理健康課程實施情況,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并指導教研活動;第三輪下校,跟蹤聽課,參與并指導教研活動;第四輪下校,進一步完善教研活動。2007年,市、區教育局制發了關于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教研組建設“兩項工程建設”的文件,我們把教師心理健康維護與“兩項工作建設”相結合,把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納入“兩項工程建設之中”,并把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及維護成效作為“兩項工程建設”的重要考核指標。二是與常規工作相結合。要求學校將心理健康課程實施工作納入學校常規工作管理之中,要制定工作計劃,組織心理健康教師培訓,開展心理健康維護主題活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例會制度、定期研討制度、信息反饋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黨員教育、教師教育、師德建設、教師績效評價等工作中去。在每學期開學常規檢查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落實、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心理輔導機構的建設等作為重點檢查項目。利用教育簡報、東西湖教育信息網、東西湖教研科研網等載體,及時報道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動態,進行網上交流活動。三是與崗位工作結合。引導教師正確認識自己的崗位職責,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規劃,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悅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從職業中獲得滿足和樂趣。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崗位工作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心理健康共同發展。
3.建立有利于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的評價激勵機制
改善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師職業素養,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認為評價激勵和成功體驗有助于教師心理健康維護,消除教師職業倦怠,提高教師職業認同。區委、區政府從2008年開始設立“園丁獎”,每年列支專款120萬用于對優秀校長、書記、教師、師德十佳的獎勵。“園丁獎”設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建立了骨干教師的獎勵制度,更重要的是讓學校、家庭、社會充分肯定教師的職業價值,讓所有積極工作的教師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效提高了教師的職業認同。在“園丁獎”的評比條件中,教師心理健康的素質和自我維護的能力作為重要的評比條件。相應的,學校也注重人文關懷,實行人文性評價,讓教師享受成功的快樂。每位教師都有自己最亮麗的閃光之處,對教師的評價重要的是評出自信,讓每位教師都能做最好的自我。分層評價并綜合教師的年齡、職稱和技能級別,制定分層的評價細則,讓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能在激勵中找到發展的目標。這種評價激勵著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個長同時改變了中年教師的觀念,使他們感受到年齡的增長是一種積淀,是一種提升,決不是放棄追求的開始。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作為武漢市地方課程在全區實施僅兩年,但是我們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工作初見成效,發展態勢良好,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心理健康維護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二是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的工作機制逐步健全;四是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的培訓計劃有序進行;五是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的意識明顯增強;六是研究教師心理健康維護課題的人數增加,成果初步形成。下一階段既要落實課程,同時也要走內涵發展、專業發展之路。教育行政部門要出臺相應的實施意見和考評細則從制度的層面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落到實處;教科研部門要從專業引領的角度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性、科學性、實效性;學校和教師則要從操作的層面上把相應的政策、法規變成具體的教育行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不僅僅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而是滲透在教師的一言一行和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之中。
(編輯:趙悅)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7-0088-03
作者簡介:張壽平,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教育科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