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璇
(四川宜賓市興文縣大壩苗族鄉中心幼兒園 四川宜賓 644405)
學齡前兒童是否適合寫字
羅 璇
(四川宜賓市興文縣大壩苗族鄉中心幼兒園 四川宜賓 644405)
幼兒教育學是指探討幼兒教育現象,揭示幼兒教育規律的科學。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基礎。我通過幾年從事教育教學的實踐觀察到的是家長都更加的注重幼兒在智力上的發展。而對智力發展的理解很多就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尤其是學習書寫。我們不可以決定幼兒的發展,但我們可以不去阻擋幼兒的發展,要相信存在的既是合理的。那么孩子多大適合寫字,根據《幼兒教育與發展》和我教學的經驗認為:幼兒階段可以進行書寫準備,但不提倡大量書寫和提倡提前進入小學階段是寫字,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小學化”的三個建議:一、進行學前書寫準備;二、正確選擇書寫工具;三、避免幼兒長時間握筆書寫。
幼兒 是否 適合 寫字
幼兒教育學是指探討幼兒教育現象,揭示幼兒教育規律的科學。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基礎。199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三條明確規定:“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p>
然而每個幼兒園是否真正能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呢?我通過幾年從事教育教學的實踐觀察到的是家長都更加的注重幼兒在智力上的發展。而對智力發展的理解很多就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識字、寫字、背書、學算數、說英語等。在比較偏遠的地區,家長的綜合素質普遍偏低,對幼兒教育的理解很有限,多數家長單方面覺得“知識改變命運,貪玩毀掉一生”。只有認識更多的字,書寫許多的作業,考上名牌大學才是有出息的人,長大才有作為,孩子的任務就只有好好學習,什么唱歌、跳舞、畫畫又不能當飯吃,就是胡扯蛋,玩游戲更是浪費時間,荒廢童年學習的美好時光,是幼兒園老師想偷懶而為自己找的一個借口而已?,F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好像更重視幼兒的教育了,把幼兒送的幼兒園來就是來接受早期教育的,想幼兒從小就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每位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學有所成,獨占鰲頭,如果來幼兒園是做游戲,玩玩具的,那何必要花那么多錢送到幼兒園來玩耍呢?在家就可以玩了,還用花學費?買些玩具給他讓幼兒自由玩耍就可以啦!
通過家訪或與家長交流,我得知多數家長痛感自己以前的家庭條件不好,因為家里兄弟姊妹多,家庭人口多,家族有男女歧視等多種不同原因,而導致自己的學習時間短,文化程度比較低,自己的工作、婚姻都因此受到較大、較嚴重的影響,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或孫子,就不想他們再走自己的老路,吃自己吃過的苦。想讓他們從小就在好的條件下接受教育,從而忽視了玩耍才是孩子的天性,讓他們愉快的成長,擁有美好難忘的童年。
現在許多家長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幼兒園去,這是為什么呢?通過我在私立幼兒園代過兩年多課的實踐來看,我覺得原因是因為私立幼兒園更加“了解”當今家長的心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家長想幼兒學什么,幼兒園就“配合”教什么;家長想幼兒成為什么樣,幼兒園就努力將幼兒改變成什么樣。只要幼兒園“做到了”,家長高興了,交費就容易了。入園難,排隊入園,找關系入園的情況就頻頻出現,就像買東西物以稀為貴,價高者得,家長的吃穿,面子都不重要,讓孩子上名校優質園才是硬道理,這樣一來公立園的生源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針對這個問題公立幼兒園多少也會走入一些誤區,模仿私立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和模式,以緩解招生難的情況。我園就這一問題,多次利用開家長會或家訪時與家長進行交流,輔助家長理解,玩游戲同樣可以學習更多知識并有助于學習它其的知識,幼兒可以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達到雙贏,但效果不佳,多數家長很難理解。
為什么幼兒教師要求是專業對口并取得了相應教師資格證的人員來從事,我想更多是因為合格的幼兒教師是學習過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接受過專業素養培訓的老師。他不同于其他教育階段的老師,是不容替換的具有特殊使命,特殊意義的一個職業。教育部門也多次提出要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但我園地處較偏遠的山區,因無法完全改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有誤認識,所以在教學安排上或多或少的都會出現要求幼兒書寫漢字的情況。這讓老師都感到很無奈,這也不是誰一人可以改變的現狀。
前段時間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國培’2012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其中有一位高校的教授在講座中談到有關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聽后讓我茅塞頓開,深有感觸,更是受益匪淺。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我們回答:問成人身上一共有多少塊骨頭和新生兒的手腕處有幾塊骨頭?我們都知道成人身上一共有206塊骨頭,可第二個問題就沒人能回答了,等我們討論了一會兒后老師說出了答案是沒有成骨,當時全場都震驚了,怎么會沒有?是的,新生兒手腕的骨頭是需要不斷的從軟骨長成成骨,可想而知3-6歲的幼兒手腕骨頭的發展,相當于一個根本沒到能走路,能說話年齡的嬰兒,逼著他學走路,學說話一樣。這樣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會導致幼兒手腕和手指的骨頭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形,并產生焦慮和挫折感,身心受到極大的傷害,這不是害了幼兒嗎?
那么孩子多大適合寫字,根據《幼兒教育與發展》和我教學的經驗認為:幼兒階段可以進行書寫準備,但不提倡大量書寫和提倡提前進入小學階段是寫字,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小學化’的三個建議:
一、進行前書寫準備
二、正確選擇書寫工具
三、避免幼兒長時間握筆書寫
一般來說,幼兒是否適合學寫字,要看他們的手指發育程度。寫字技巧是手部精細動作的一部分,因此就“學齡前兒童發展量表”與寫字相關的發展看來,一般兒童滿三歲會仿照別人畫圓,三至四歲會用前三指拿筆,四至五歲會用剪刀剪出簡單圖形,五至六歲會畫三角形、頭、身體、四肢等。但還不能很熟練的握筆書寫字體,在幼兒從事用筆時輔助選擇筆的類型就是關鍵,不是什么筆都適合幼兒使用,他們的發展程度只適合用較粗較短的材料,如油畫棒、水彩筆、粉筆、樹枝等,他們只需要用這些筆在紙上、墻上或地上勾畫出較明顯較粗略的圖案,就可以了,并不要求使用長而細的鉛筆在一個小格子里模仿那不情愿書寫又寫不好的字。中國有句俗話:吾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人都有很多不愿意做的事,何況是孩子,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大人、老師大欺小,問問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我們都當過孩子,還記得孩時的理想嗎?現在是否實現了,如果沒有,又問問自己是為什么?我們可能不能決定幼兒的發展,但我們可以不去阻擋幼兒的發展,要相信存在的既是合理的。大樹不一定只有筆直的才漂亮,不同的造型有著不同的欣賞價值。
說了這些希望家長正確認識這個問題,不要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我覺得培養一個健康、快樂、陽光、自信、誠實守信、不怕苦難、勇于面對、知道回報等等這些優秀的品質,更能讓他們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