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蓮
(山東大學 山東威海 264209)
教練技術在大學生職業咨詢個案中的應用*
馬 蓮
(山東大學 山東威海 264209)
教練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和行為改變技術,在推動企業管理和發展中已經有了很豐富的實戰經驗。教練技術的應用對于處在生涯發展探索期的大學生來說是很必要的,也有實施的可行性。本案咨詢是將教練技術用于個體咨詢中,運用教練信念和行為準則與來訪學生建立良好關系,澄清并共同制定咨詢目標,利用“平衡輪”、“閃光時刻”等為來訪學生賦能,探索新的故事推動其挖掘自身潛
教練技術 職業咨詢 個案 應用
教練技術于20世紀 90 年代初起源于歐美國家。它最初衍生于體育界的教練,而后應用于企業并被譽為21世紀具有革命性效能的管理理念與技術。通過激勵被教練者看到新的可能性,激發被教練者明確自己目標、價值觀和角色,讓被教練者去發現自身的能力,愿意通過自身力量達到目標。教練技術既是后現代文化思潮下咨詢行業的一種轉變,也是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短期焦點咨詢的一種新的技術應用,將其運用于職業咨詢是生涯教育本實踐的一種嘗試和探索。
林濤,男,朝鮮語專業,今年23歲,生源地山東,父母務農,家里姐弟兩人。他從小就比較聽話,自我評價為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主要的興趣愛好是打羽毛球,在班級擔任學生干部,任排球協會會員,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社團成為其會員,曾擔任助教,已簽約知名韓企。實習近兩個月后,林濤感覺那里比較枯燥,對“什么工作是適合自己的”思考了很久。在大學里,他學習成績一直靠前,性情溫和,思維清晰理性,相對較有條理。再有兩個月就大四畢業離校了,到底是繼續留在公司還是另謀他路?到底什么樣的工作是適合自己的?因此,個案是筆者運用教練技術于他的生涯發展問題解決上,他期待能在我的幫助下找到一個適合他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1.確定目標
通過咨詢預約表,我大體了解了他的基本情況。一開始,他比較拘謹地坐在了靠近書柜的一側,而我則大概成30度角與他相向而坐。通過選座位、倒水以及軟化劑的方法,我與林濤從打羽毛球聊起,試圖讓他感覺到放松,營造有利的教練環境以建立良好的關系。慢慢地,他交叉的臂彎開始放下來,后傾的身體開始向前,他放松了許多,似乎可以進入到教練的狀態中來。
他告訴我,他為了在大學期間培養專業技能以利于就業,他修讀了韓國語和國際貿易的雙學位。去年他很早就與該公司簽約。年后到公司實習了兩個月,在實習過程中,總感覺很無聊,總懷疑自己畢業后是否要繼續留下來。可是到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也不清楚。
“我在國際貿易部做實習生,主管比較嚴厲,脾氣很暴躁,經常讓別人感到緊張。我的很多同事都比較怕她,所以我感到壓抑。如果換到別的部門,目前看可能性不大。我感到很苦惱。”
“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你現在有點害怕這樣的氛圍,并且有點想逃離的感覺是嗎?”
“嗯,老師,我真不愿意在這樣的氛圍下工作,總是緊張兮兮的。我喜歡工作氛圍輕松些的環境。”
2.繪制生命平衡輪
我邀請他參加繪制生命平衡輪的活動中,他用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繪制了自己未來工作的生涯平衡輪,期望平衡輪處在比較均衡的狀態,五顏六色的色彩全在其中。可以看得出他對于工作能夠給他帶來的自由和休閑是很看重的。于是我問他:“結合這個輪子,他是否可以描繪未來五年的工作場景呢?”
他告訴我,對于他來說,除工作帶給他的成就感之外,他特別希望能有自己的自由時間自由地選擇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另外,他很看重自己的休閑。
“我的感覺是,你崇尚自由,自由對你來說很重要,是嗎?
“是,我可以按照我的方式去生活。”
他有時候想創業、覺得時間比較自由。有時候覺得公務員也不錯。在企業時經常感覺在公司工作有壓力。”我引導他對以上這些職業的工作狀況是否了解,并進一步發揮他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想辦法賦予積極正向的能量去解決。
3.挖掘“閃光時刻”
“在這之前是否遇到過這樣的經歷,處在一個氛圍不是自己喜歡的環境中,但是在你的努力下有所改變的一件讓你感覺最有成就感的一個事件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呢?”
他想了一會兒,眼睛亮了起來,很興奮,與筆者分享了他大一剛入學如何融入宿舍的一個成就事件。從成就事件中,他讓我感覺到他面對新環境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且有一個過程,但是他總會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此時,他已經由拘謹不安到現在有些興奮地告訴我說:“老師,我覺得我有這種能力可以探索未知信息的,我會用多種方法了解我的職業方向。”
4.賦能與行動
聽到這樣的聲音,我也感到特別興奮,讓我感覺到教練關系的互為賦能,一種積極正向能量的獲取。我提高了聲音,很高興地對林濤說:“真的為你而高興,本來我是想這樣告訴你,而你從中已經悟出了些許。”我繼續追問道:“那么接下來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他告訴我通過已經工作的師兄師姐可以了解,通過家里的親戚朋友可以了解,他列舉了老師、就業信息網還有大型招聘網站等都是獲取信息的有效渠道。我們彼此約定了完成以上任務的時間、反饋方式以及完成承諾后的嘉獎。
六天后的早上,我收到了林濤發來的郵件,一份長達13頁的感想,他總結了這一個周所做的事情,并且深深感覺到每種職業都有兩面性。當我看到他的積極行動時,遠遠超過了我們預定的目標,他找到了很多人了解創業者,公務員還有企業工作人員,通過多種方法對此綜合進行了分析并探索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尤其他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他在咨詢收獲中寫道:“原來認為創業的自由時間最多,也最靈活,但是通過對創業者的訪談,讓他感覺到創業者、公務員和企業人員的工作都有其耀眼的部分,也有其艱難的一部分。目前適應當前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畢業離校前,他非常高興地打電話告訴我,他已經做好了繼續留在該公司的準備,并感謝我此次咨詢帶給他的價值。
[1][美]羅伯特·迪爾茨著,黃學焦等譯.從教練到喚醒者[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34-139.
[2]韓威,魏搏,蔡甄.教練技術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教育與職業,2009.3
[3][美]艾倫.E.艾維,瑪麗布萊福德,艾維著,等.心理咨詢的技巧和策略—意向性會談和咨詢[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4年度學校教改立項項目“《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驗式教學研究”(項目號是B201420)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馬蓮,山東大學(威海)生涯發展教研室主任,講師、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BCC生涯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