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瑋一
(邢臺學院,河北邢臺 054001)
淺析男中音藝術歌曲《沁園春·雪》的藝術處理
郝瑋一
(邢臺學院,河北邢臺054001)
毛澤東詩詞歌曲產生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紅色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眾多作曲家們爭相譜曲的經典,詩詞《沁園春·雪》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著名作曲家田豐將這首詩詞改編成了一首藝術歌曲,此歌曲的音域適合男中音演唱。歌曲的曲式結構并不是規整的曲式。通過對歌曲的曲式結構、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達的分析,闡述了在演唱時要注重歌曲的咬字吐字、聲調、呼吸及共鳴的靈活運用。同時,演唱者還需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深刻領會詞曲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歌曲的創作背景。不僅需要把歌詞所表達的山河壯麗、豪情萬丈的氣魄表現出來,同時也需要將曲子跌宕起伏的氣勢和歌詞完美的結合,深刻體會并表達出來。
藝術歌曲;沁園春·雪;演唱技巧;情感表達
我國近現代藝術歌曲寶庫中,有許多藝術作品都是通過借助前人寫詞,后人譜曲的方式譜寫而成的,《沁園春·雪》就是這樣一首壯志激昂的藝術歌曲,它影響了我國幾代人的思想。全曲情緒跌宕起伏,節奏變換頻繁,演唱者必須具備演唱技術才能演繹這首作品。《沁園春·雪》是根據我國著名詩人毛澤東同志于抗戰期間的創作,這首詞表現出了濃郁的愛國情懷以及曲作者的二次創作,使得此曲更具代表性。詩詞《沁園春·雪》是毛澤東同志于1936年2月的創作。在紅軍勝利到達陜北登雪山觀景時有感而發。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使得革命隊伍不斷壯大,看到了祖國的前景一片廣闊。憑借著對革命勝利的預見,堅信革命最終會走向勝利,體現詩人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心。
毛澤東,中國革命家、理論家,戰略家和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字潤之,筆名子任。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的湘潭縣韶山沖。被視為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毛澤東詩詞》、《毛澤東選集》以及《毛澤東文集》。《沁園春·雪》就是根據《毛澤東詩詞》中改編成的一首。田豐(1933-2001)湖北人,是20世紀下半葉中國當代重要的作曲家,近代歷史上的第一個為保護少數民族源文化的“殉道者”,他創作的交響合唱《毛澤東詩詞五首》,被譽為中國合唱史上短短不到一百年時間的最高峰。
藝術歌曲《沁園春·雪》一首比較適合男中音演唱的藝術歌曲,這首藝術歌曲可以分兩個層次分析:歌詞分為上下兩闋。上闋描寫北國壯闊山河景色,諸如“千里”、“萬里”,等體現出祖國山河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體現出祖國美景的寬廣壯麗。下闋寄情于景由祖國寬廣壯麗景色牽引出古今英雄人物,抒發詩人抱負,更以激勵革命者愛國情懷,保家衛國。詩歌情感基調和內涵,前后呼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情感是歌曲作品的基本情緒和精神象征,如果只有聲音沒有真實感情,那么出來的聲音是缺乏生命力的、機械的。因此演唱者要在發出完美的聲音時,也要將感情融入其中。《沁園春·雪》中毛澤東在寫作時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及對祖國山河無限的熱愛之情,以及對革命最終勝利的堅定信心,都要表現得淋漓盡致,是歌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歌曲的上闋著重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極力表現出北國風光的婀娜多姿、生機勃勃。而“千里”、“萬里”體現北國疆土遼闊、景象壯美。“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其中有高山、有大河,由北向南、由東至西的介紹,使得景色呈現高低有序,層次分明變化的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寬廣的胸懷以及雄偉的氣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將“山”、“原”等轉靜為動,使得祖國河山充滿活力與競爭,也表現出詩人那種奮發向上、永不服輸的精神。“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就如同一位妖嬈的美女一樣亭立在祖國大地上,體現出中華大地充滿生機與活力。
藝術歌曲《沁園春·雪》開篇就奠定了全曲的風格特色與明亮的色彩。“北國”二字就向我們傳達出寬廣遼闊、氣勢恢宏的感覺,從“風光”二字不言而喻的民族自豪感綿延而出。由“千里冰封”的景色娓娓道來“萬里雪飄”的壯闊。后重復的最后一句“萬里雪飄”更深刻的描繪出了如此美景帶來的贊嘆與無比自豪。就詩詞而言也屬于本詞的高潮了。柔和繾綣的間奏將之前的舒展高亢帶回到了直敘的情緒上。“望長城”、“莽莽”、“上下”、“滔滔”、“銀蛇”、“蠟象”這些詞堅定而自信的描繪“北國風光”。最后的“欲與天公試比高”驕傲而不失柔情的展現出了不屈的斗志。歌曲的下闋注重歷史,以引入歷史人物的評論來贊頌無產階級革命。上下闕銜接無誤,上闋寫景,下闋寫進“風騷人物”來襯托出當代無產階級,這正是偉人的超凡氣概。例如“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體現出江山美好,使得無數英雄人物為之奮斗。而“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表達出對先代偉人治國之法的淺析與不贊同。最后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表達作者對革命勝利堅定的信心以及偉大的抱負。
男中音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時,不僅要注重演唱技巧,也要深入地理解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內心世界的一次完美詮釋。歌詞的上闕“大刀闊斧”地描寫出北國雪景。演唱者應該既要表現出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又要表現出祖國大好河山被占領、國內不和的憤慨心情。下闋表現出毛澤東對無產階級革命最終會取得勝利的堅定信心,完美的表現出一位偉人的內心世界。所以演唱整首作品時要上下連接,上闋演唱得壯觀大氣,下闋演唱得要具有議論性、鏗鏘有力,不斷的結合歌曲進度和情感變化,完美的演繹出歌曲的意境。中國的歌唱藝術是以民族唱法為主體的,并且和演唱者形體表演交相輝映,把表演者的感情、咬字吐字、演唱腔體交相輝映的一體性表演藝術,并且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聲情并茂、字正腔圓、神形兼備、唱表結合、載歌載舞的二度創作原則。體現了中國各個民族的藝術特點、欣賞習慣和審美意識。
中國五千年文化底蘊,音樂作品層出不斷,并創造了非常獨特的演唱技法,最終形成了獨有的中國聲樂學派。伴隨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已成為中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唱藝術是人們普遍接受的一種藝術方式,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震撼人們的心靈,改善人們的心情。不同的人所受教育不同,演唱技巧也就大不相同。如果想完美的表現出詞作者與曲作者的思想,演唱技巧及細節上要多費些功夫。一般來說,唱些比較輕快的歌曲時,咬字吐字方面應表現得特別靈活、輕快;唱一些雄壯激昂的進行曲時,咬字應結實有力;演唱比較抒情一點曲調時,咬字應優美柔和;演唱慢速度的歌曲時,在咬字方面應該比較圓滑一點,從而達到“以情帶字,字里傳情”的目的。“咬字不清,吐字不明,有如鈍刀殺人。”唱歌詞要清晰有力。而想要把歌詞中每個字演唱得字音清晰,就必須要做到將四聲準確無誤的發出來,同時要做到吞吐有力,聲韻母發音清晰,從而使歌詞中每個字的字音都清晰可辨地傳到臺下任何角落的觀眾耳中。如果演唱者唱念歌詞時咬字含糊、字音不清,會極大程度地破壞了表演的美感,同時也會使觀眾的審美遭到嚴重地破壞。然而要做到唱念歌詞咬字清晰,演唱歌曲時不論旋律多么委婉曲折、節奏多么快速多變,必須堅持咬字和發音的清晰度。然而有的演唱者一味的追求在演唱時咬字吐字的清晰程度,而使得音樂失去了它應有的美,那就得不償失了。歌唱演員所說的咬字,是以發音的聲母來說的,也就是俗語中的字頭,按照準確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咬準。吐字是相對于字尾和字腹來說的,也就是拼音中的韻母,把字腹的韻母,按照合適的口形給以吐準引長,并且收字母時要清晰。歌唱中吐字咬字的一般規律是:漢字發音時,基本上是以輔音作為開頭為主,字頭說的就是發音的開頭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音”:唇音(b、p)、舌音 (d、t)、牙音(j、q)、齒音(z、c、s)、喉音(g、k、h)。例如“北國風光”中的“北”、“萬里雪飄”中的“飄”、“江山如此多嬌”中的“江”等字眼要唱的準。“北國風光”中的“風”、“引無數英雄竟折腰”中的“引”等要唱的短。“北國風光”中的“光”、“萬里雪飄”中的“飄”等要唱的輕,才能將祖國美好景色完美表現。運用這五種發音方法來發音時,要非常明確地使用用力部位,出口不能模糊不清。我們要把“咬”字的技巧充分利用起來,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字腹 (韻母)是一個字在歌曲演唱過程中的延長部分,是因為它在演唱過程中所占用得時值比較長,同時也是一個字在歌曲演唱時響度最大的部分,是一個字的主體部分,它對歌唱的好壞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例如:“北國風光”中的“國”、“萬里雪飄”中的“飄”等字要拉長聲音,這樣不僅能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闊,還表現出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對革命最終勝利的強大自信。應把每個字的尾音收住,這樣才算是完整的唱出了這個字,否則只能算是唱了半個字。在給每個字字尾收音時,不僅要收得自然舒適,更要收得準、短、輕。在收尾的時候要準確無誤,不要任意收放,并且演唱是響度要得當,時值要做到收音即停。
漢語本身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并且是一種具有藝術性的語言。每一個音節或字在單獨發音時是不一樣的,每個字都有它不同的升、降、高、低的音高變化,這就是音調。漢語中的這種聲調的變化,把它融入在咬字、吐字中時,雖然演唱者能夠根據前三部分字頭、字腹、字尾非常完美的把字吐清楚了,如果說演唱者在臺演唱時聲調不對,唱出來的字很容易使人誤解,也會對演唱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有所差異。如果說我們能夠把四聲搭配得當,就會在聲調上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低有高,有落有起,有短有長,這樣的話就會使得朗讀時非常好聽,演唱的時候也會相對輕松,比較容易上口,這就強調了詩詞不僅要具有藝術性,還要有完美的旋律美、節奏美。歌唱的藝術是與字音的聲、韻、調這三部分息息相關的,只有真正地將字音完美結合、融會貫通,演唱者演唱時辯證、理智地處理好每個字與音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根據歌曲情感層次的變化,作出相對應的變化,干凈利落地表現出每個字、每一個詞的感情來,這樣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完美地完成歌唱時所需的發音吐字。“歌唱是一門集藝術性、科學性于一體的聲樂藝術,我們在演唱作品時,要求具有穩定喉頭明確呼吸支點、飽滿的氣息、準確的吐字、咬字、聲帶適度振動與歌唱呼吸的協調合作、恰當混合共鳴以及富有力度,色彩性聲音調控能力,從而獲得高質量、高規格、高效能的歌唱聲音。”而這首歌曲中有一些字的咬字方法確實需要多加注意。這首歌曲中“北”、“光”、“引”、“莽”等字,不光要音準情感等的發揮,還要咬字清晰,發音要比一般的字要重。例如,高潮部分“還看今朝”中的“看”字,不能盲目的追求高音,還要咬字清晰,否則就會含糊不清,不能清晰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隨著歌曲情緒和節奏的發展,不同時間段咬字吐字方法有所不同。開頭屬于抒情部分,旋律陰柔平緩,咬字應該舒展有力,聲音實而又不失空曠感,能使觀眾感覺到祖國廣闊的山河景象。中間部分節奏稍顯有些輕快,咬字應該輕巧有力,體現出作者愉快的心情。結尾部分情緒豪放、雄壯,咬字要短而有力,干凈利落。古語說:“善歌者,必先調其氣。”這說明了在古代的時候我國歌唱家就十分重視呼吸,把呼吸放在歌唱的首要位置。隨意的歌唱僅僅是為了抒發情感,而專業的歌唱訓練是為了用美的方式來詮釋情感,而正確的歌唱就是從正確的運用呼吸來開始的,因此音樂技巧的訓練是從呼吸開始的。
世界著名聲樂教育家卡魯索也曾經說過:“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藝術,學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觀的藝術高峰的第一步。”可見,歌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掌握呼吸至觀重要。掌握熟練了呼吸技巧對于下一步的共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歌唱過程中呼吸和共鳴的完美運用標志著歌唱的專業化。在歌唱教學當中實現共鳴是為了美化自己的聲音,用美的聲音來更好的詮釋歌曲當中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隨意的歌唱僅僅是為了抒發情感,而專業的歌唱訓練是為了用美的方式來詮釋情感。為了能夠讓聲音具有回旋和穿透的效果,演唱者在歌唱的時候共鳴是必不可少的。共鳴,就是讓聲音全部匯聚到身體的某一個點上,然后從這個點迸發而出。然而聲音的共鳴和呼吸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學會了用穩而不亂的氣息進行歌唱的情況下,接下來就要進行聲音共鳴的訓練,用穩定的呼吸來支持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完美的實現共鳴。
《沁園春·雪》是一首篇幅宏大、藝術性強的一首抒情歌曲,歌唱者演唱作品時,要有良好的共鳴以及氣息的運用技巧,才能完美的演繹出歌曲情感,感染觀眾。例如“萬里雪飄”,這句歌詞一共運用了四小節,體現了祖國遼闊的土地壯麗的北國風景。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因為戰爭而顯得情緒低沉,這不僅需要完美的胸腔共鳴,更需要充足的氣息來支撐。最后一句“還看今朝”更是整首歌的高潮,需要無懈可擊的氣息和扎實的演唱功底來完成。總體來說,要想把一首歌演唱的淋漓盡致,充足飽滿氣息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演唱《沁園春·雪》這首藝術歌曲時,要深刻理解歌曲中豪放、壯闊磅礴氣勢等情感,結合自己所學的聲樂技巧,完美無缺地將作品的藝術特點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將一代偉人的愛國情懷完美詮釋。演唱這首歌不僅需要嫻熟的演唱技巧,還要有無盡的情感流露,將這首歌真正的意境表達出來,給歌曲注入無盡無限的青春活力。男中音在演唱《沁園春·雪》藝術歌曲時要深刻理解詞作者在詞中表現出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以及對革命最終會勝利的豪放情懷,同時還要將曲作者優美、壯闊、磅礴的氣勢完美演繹,同時對于演唱藝術歌曲時不僅要將情感完美演繹,還需要正確的把握咬字吐字、聲調以及呼吸共鳴等演唱技巧在歌曲中的運用,只有這樣將情感與技巧融為一體,才能將歌曲完美詮釋。
J652.5
A
1672-4658(2016)03-0157-03
2016-05-23
2015河北省教育廳項目.課題編號:SZ16225;2015年度邢臺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課題編號:XTSK1563
郝瑋一(1980-),女,邢臺市人,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碩士,主要從事聲樂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