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飛
(邢臺學院,河北邢臺 054001)
新版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冷飛
(邢臺學院,河北邢臺054001)
應用型、職業型人才,是現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洞髮W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亟需改革其傳統的知識講授型教學,向以培養解決問題思路的案例教學轉變。根據社會需求和自己的工作實際,提出了采用新版本軟件后,該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目的是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以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迫切需要。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學方法改革;應用型人才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是高等院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大一新生開設的一門計算機公共基礎必修課。其目標是普及計算機知識,提高大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搜集、信息處理的能力。主要講授內容目前已過渡到 Windows 7和 Office 2010。在時代背景、社會需求和軟件版本不斷升級的多重壓力之下,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亟需改革。
第一,時代在改變。今天我們正從工業化時代走向移動互聯網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課的出現,說明人們獲取知識正向微小、快捷、實用方向轉變。計算機教師身處這個時代,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案和課件,一方面要補充新內容、新技術,把最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引入課堂教學,另一方面要刪減教材中陳舊的過時內容。
第二,社會需求在變化?,F代生活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一改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標準。以往企業招人看學歷,看人品,人招來后,企業再慢慢培養;現在企業招人更看重應聘者是否“召之即來,來之能干”,強調人才的應用能力。新版《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學方法應與社會需求相一致,培養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
第三,軟件版本的不斷升級。以往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講解的軟件都是十幾年前的老版本,比如操作系統是Windows XP,辦公軟件是Office 2003。隨著近幾年計算機軟件的不斷升級,Windows 7和Office 2010是目前比較主流的軟件版本,雖然很多內容在不同的版本其本質是相同的,但是軟件界面變化比較大,比如Office 2003 和Office 2010的界面風格就完全不同,前者屬于命令菜單式風格,即所有命令均可以在相應的下拉式菜單中找到,而后者屬于按鈕組形式,即所有命令以按鈕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選項卡和選項組中。
計算機基礎教學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多換位思考,了解學生們的興趣所在。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適當拓展知識面,巧妙穿插學生們感興趣的知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比平時更能,也更愿意記住那些枯燥的理論知識。
據筆者觀察,大一新生每個人的手里都必有一部智能手機,或者是基于安卓系統的系列品牌手機,或者是基于IOS的蘋果手機,而只有極少部分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更沒有同學擁有臺式機。采用新版本的《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材在介紹計算機硬件系統時還是沿襲傳統教材的思路,主要介紹個人計算機系統。教師在課堂講解馮·諾依曼計算機的五個基本功能部件是參照傳統的臺式機為模板,而學生又沒有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對教師所講的理論知識不感興趣,而他們手里的智能手機,很多都是考上大學后,父母為了獎勵孩子,給孩子新買的,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些擁有最新的硬件和功能豐富軟件的智能移動終端,迫切希望對它們進行更深入的了解,而這方面的知識課本上沒有,教師在課堂上又不講。該教法導致的后果是學生認為在大學里學的知識沒有用,不感興趣,屬于被動填鴨式教學,因此產生抵觸和不愿學習的心理就不難解釋了。計算機教師教學時雖然要以教材為依據,但要根據時代的特點,在有限學時下,適當拓展知識面,既能把最新鮮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比如在介紹操作系統軟件時,不能僅限于介紹個人電腦上的操作系統軟件,還可以以問題的方式,詢問同學們是否了解智能手機上的操作系統有哪些?分別是哪個公司出品的?各占多少市場份額?有哪些優缺點。在講解計算機的主要功能部件,鼓勵學生DIY一臺個人計算機后,話鋒一轉,反問同學們智能手機到底是各種零部件組裝后貼上某一品牌,還是完全由某公司生產制造。在得到同學們的不同答案后,以蘋果手機為例,講解其從設計、生產、組裝和銷售的一系列的流程,最終來到我們消費者的手上。
軟件的“二八法則”是指一個軟件中20%的功能可解決80%的需求。新版大學信息技術基礎主要講解的軟件有 4個,分別是 Windows 7、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2010。在課堂上把它們的功能全部介紹完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因此在講解功能的取舍上應根據工作需求和“二八法則”進行取舍,通過案例對20%的常用功能進行梳理,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必要的技能。
新版大學信息基礎課程介紹了Windows 7操作系統的功能,特點是知識點多,有的知識點非常簡單,比如Windows 7的啟動與退出,有的知識點屬于同學們經常使用但概念模糊,不能準確以專業術語描述,比如快捷方式,快速啟動欄,系統托盤區、睡眠、休眠等,有的知識點則平時用的不多,也不好理解,比如磁盤管理,控制面板,任務管理器。計算機教師也是平時操作計算機最多的人,對哪些知識點使用最多應該心知肚明,根據二八法則和工作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精講Windows 7桌面相關知識、Windows 7文件管理,其他知識點少提或不提,避免學生的記憶負擔,鼓勵學生課下自學。
新版《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在教學上選擇具有時代特色的電子商務作為行業背景,以真實的公司為原型,案例組織緊緊圍繞工作流程進行,充分體現應用性、職業性。
教師在課堂通過“辦公用品采購”案例,講解Excel 2010在日常辦公事務數據處理中的基本流程,以及Excel工作表的設計、數據的錄入與計算、簡單的數據分析處理功能,其內容為:小張是邢臺某科技有限公司新入職的行政文員,工作職責之一就是負責辦公用品的購買和領用登記。為了方便管理,他需要將采購單的數據輸入到計算機中,這樣便于后期的管理和統計。雖然小張的Word表格用得很熟練,但是Word在計算方面功能很弱,他聽說Excel計算功能很強,非常適合處理日常事務中有數據計算的事務,于是用Excel來記錄和管理辦公用品采購資料。
本案例所涵蓋的Excel數據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工作薄及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單元格的格式設置、單元格數據的快速錄入、公式及函數的簡單應用、條件格式的設置、數據的排序及篩選、數據透視圖及數據透視表的創建。
以實際案例的形式講解軟件功能比傳統的教師首先講解軟件功能,然后舉一個小例子實踐的授課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因為案例來自于真實的企業需求,所以培養出來的人才更能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無縫對接,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工作過程是指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教學案例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將工作任務目標設定為案例目標,將工作過程演變為“解決路徑”,充分體現“工作思路”與“軟件功能”的有效對接,注重“為什么要用這個功能?”,而不是“該功能是什么?”,將應用能力的培養嵌入到案例中,相比于傳統的軟件功能介紹式的授課方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比如通過Word會議通知制作案例介紹Word 2010文字、表格、圖文混排,其工作過程為“通知的錄入→查閱通知排版規則并排版→拼寫和語法檢查→修訂審核→打印”,該實現路徑就是現實工作中實際的工作流程,同時給出了Word格式設置、審閱等功能的實際應用場景。
通過案例“企業簡介演示文稿”的制作,介紹如何高效快速地制作一個讓人感覺漂亮的PPT,其工作過程為“創建演示文稿大綱→應用主題美化幻燈片→利用版式設計幻燈片→利用母版統一幻燈片樣式→設置超鏈接和動作→設置幻燈片的切換效果→設置幻燈片的動畫效果→設置幻燈片的放映方式→演示文稿制作完成”。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梢詭椭麄冊谖磥淼膶W習中,當遇到新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我要干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因為怎么做的問題,可以借助于“百度”、“Bing”等獲得幫助。
應用型、職業型人才,是我們這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目前很多大學向應用型轉型的目的。如何將傳統的學科型教學,即教師教學依據教材教學向以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案例教學轉變,是新版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實際證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真實的公司為原型選擇案例,是培養應用型、職業型人才的一條康莊大道。此外,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避免填鴨式教學,在課堂講解中注重工作需求和二八法則,在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靈活擴充知識面,既要把握主線,又要講求方式方法,把一堂課講活講好。
G642
A
1672-4658(2016)03-0184-03
2016-05-10
邢臺學院教學改革立項:新版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JGY14004
冷飛(1979-),男,河北邢臺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軟件.
[1]袁愛娥. 計算機應用基礎[M]. 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8.
[2]劉秀玲.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 現代計算機,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