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
初中語文有效教學與教學過程優化研究
◎王琦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而且對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具有直觀的影響。將有效教學理論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構建學生自主參與的課堂氛圍,探索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對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
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態度,樹立現代課程觀,大膽探索新的教學理念;語文教師需要樹立全新的師生主體觀,將自身從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設計者、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并積極適應這種身份角色的轉變。在教學準備階段,要結合初中語文學科特征和教學目標、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如何學”,樹立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理念。此外,為了能夠更好的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教師還應該將積極參與教研活動作為教學準備的重要內容。
其次,在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實施之前,語文教師需要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需要制定有意義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能夠符合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和長遠目標,又能夠與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突出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差異性和個體針對性。教學設計中要采用科學的開課和導課方式,比如溫故導入、激疑釋疑導入、故事導入、懸念導入、激發情感導課、展現意境導入等。此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要注重內容設計、課堂教學過程設計,還應注重教學活動設計、課后作業設計、練習設計及復習設計等。
再次,為了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前確定課堂有效教學中學生的準備狀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教學前的準備工作不僅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等方面,還應該注重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狀態,需要對學生學習準備狀況進行確定和分析,進而使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高。通常來說,教師的備課可分為非教學性備課和教學性備課兩個過程,非教學性備課是指教師單純的對課文進行閱讀和賞析,并圈點批注查閱文獻。而教學性備課則是指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確定課堂教學中“教什么”,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這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是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的第一步。教師要結合初中語文學科特征和教學要求加強對學生學習目的教育,激起學生學習熱情,可結合各種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等來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要向學生清晰闡述初中語文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和欲望;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適當的組織競賽,激發學生的外在動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內在動機的常用方法有巧設懸疑、引起認知沖突、給予成功滿足、情感交流等。
其次,語文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調控與管理。一是教師要通過創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來調控課堂教學的進程;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和藹可親的教學態度來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隔膜;三是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運用焦慮來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實踐運用中教師要合理的控制焦慮程度,使其能夠成為促進教學的工具;四是在課堂教學上制定良好的紀律約束,提高學生的自律水平,使其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獲得自由的學習空間。
再次,教師在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實施中需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教學定位,明確“學什么,不學什么”,引導學生“怎么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要選擇恰當的切入點,而這個切入點一般是能夠體現全篇的關鍵性字詞、句段、細節等。文學不同于繪畫和音樂,其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反映社會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要通過語言帶領學生走進教材。
一方面,學校應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情況,構建多元并重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從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來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兼具“教與學”的評價,這樣才能體現出素質要求的特征。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評價通常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是否創設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是否注意到思維訓練的梯度,三是在課堂上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用,四是教師是否關注了學生個體發展,這些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多元評價體系。另一方面,語文教師為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可創設“自評——互評——點評——反思”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且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后繼形成影響。在有效課堂教學中,應提倡“自評——互評——點評——反思”的評價模式,其中教師反思是整個評價體系的核心。教師自評即對自身教學過程的回顧和總結,組內互評是課后教師之間對上課過程的相互評價,相互吸納借鑒反思,共同提升;專家點評則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學校組織邀請專家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并從中發現問題獲得指導,進而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教師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在自評、互評、點評的基礎上對自己教學過程進行品味和反思,獲得得失體會,進而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知識。有效教學理論應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和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最大效度的收獲,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獲得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繆秋亞.初中語文課堂教師教學行為的優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3.
[2]張新龍.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7).
(王琦安徽省淮北市實驗學校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