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棟(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四中學)
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程國棟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四中學)
在目前物理的新課標標準中提出了“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然而合作學習的方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教學組織形式,從合作學習著手,闡述了目前在物理實驗課堂所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合作學習;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標教學實踐的產物,它的主要含義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某項共同的任務,學生之間產生分工合作和責任分配這樣的一中互助性學習。然而在合作性學習中不僅僅可以體現出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的利益,還能夠實現個人的價值,另外,在合作學習中還能夠鼓勵學生在共同完成某一任務時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它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在學習過程中所收獲的體驗和經驗,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具體來說,它有些特有的特征:1.積極互助,所在小組內所有成員務必人人參與其中;2.小組中建立自己的行為規則,分工合作,更多地強調集體的榮譽感和對其他成員的鼓勵與支持;3.組內成員之間能夠資源共享,互幫互助;4.異質分組,這樣可以建立起多元的學習世界,具體來說,每個小組的成員在性別、學習能力、步調、其他品質上必須有所不同,這樣才能實現組內成員的自我發展和共同進步,當然也幫助和接納了其他人;5.有一定的獎勵體系,完成任務就是獲得集體榮譽。
1.合作學習重在形式,缺乏實質性的開展
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在之前就有提出過,特別是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一直是很多老師無法去掌控的一種教學方式,首先主要是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把握欠佳,并沒有真正去想在本節實驗課程中學生會收獲什么,學生能體驗到什么等問題,其次是當在實驗課中采取了合作教學模式之后,老師對于課堂上的把控度又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學生就會互相嬉鬧,并不能使全組成員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驗中去。比如在進行《電磁感應現象》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當老師采取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首先跟學生說了下做實驗的一些注意事項,實驗的目的,同時布置相應的實驗作業——分析探究電磁感應現象所產生的原因,然后讓學生自己分組做實驗。結果實驗室內熱血沸騰,真正自己動手做實驗的并不是很多,有很多學生看到實驗器材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做實驗,有的就是簡單地按照書上的演示實驗機械照搬做了一遍,有的甚至在實驗室中相互“表演”,最后在小組進行匯報時,老師也僅僅只看了成績相對比較好的學生的實驗結果,當老師再提出之前的問題時也只有個別幾個能夠完整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2.實驗教學中目標不明確,合作學習分工不清楚
如在上述的案例中,老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時,并沒有主動指導或關心各個小組的任務完成如何,分工如何,具體的實施方案等等,所以實驗室才會出現如此熱鬧的場景。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在實驗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受傳統的教學模式所影響,還有對合作學習中的分工不是很清楚,使得學生在進行隨意分工時不能進行合理的指導,如果老師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這會使得合作學習開展得有聲有色。
1.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布置合適的合作學習任務
班級中每個學生的水平都不一樣,無論是知識發展水平,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都層次不一,所以要讓所有學生在這種差異下進行交流與合作,就要求老師應科學地組建一個優秀的合作小組。然而在進行合作學習前,老師可以設置一些與實驗有關的問題,讓各個小組的組長領著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查找資料,搜集更多與實驗有關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手段不僅使學生之間相處更加融洽,還擴大了學生的視野。
2.合作學習中制訂合適的學習內容
針對物理學科不僅有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有實驗課程的講解,在理論內容的講解時注重的是內容的選擇和講解的形式,然而在實驗教學中,每一個實驗要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其中,這就要求老師在選取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全面。比如:研究物體的質量和密度,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小燈泡額定電功率的測定等實驗都是用于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所選內容不僅要注意難度要適中,具有可合作性,還要使得實驗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
3.及時有效地對合作學習進行合理客觀的評價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進行及時客觀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的成長,在合作學習中更大地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團隊的力量更加強大,合作更加順利。另外還要注意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評價,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這樣會使得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驗中。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重要性,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學生更加喜愛物理,更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故在實驗教學中要多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得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在交流中汲取優點,在思想的碰撞中學會知識的創新,這也是當下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點。
唐榮.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7).
·編輯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