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吉林省和龍市八家子鎮上南中學)
讓課堂因生成靈動起來
劉曉林
(吉林省和龍市八家子鎮上南中學)
“課堂是涌動著的生命。”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不斷的動態中生成問題。只有具有生成問題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收集整理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盡管生成是“無法預約的美麗”,是無法事先設定或無法預料的,但我們在生成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那么我們如何及時捕捉這份“無法預約的美麗”。那就要教師在每一堂課前做好充分的預設,在備課的時候要多花一點功夫,多想一些意外,努力創造有利于生成的外部環境,課堂上就不會手忙腳亂。
例如在備課八年級關于珍愛生命健康權的內容時,我設計一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觀察搜集哪些是對自身生命健康的不利的行為,從而領悟到:珍愛生命,珍愛健康。在學生匯報的資料中,我發現在搜集的照片當中,校園中他們下課時、體育課、大課間活動時,許多動作非常危險。我便抓住這個細節,又抓拍了幾張,如:走廊追逐打鬧,樓梯欄桿上的危險動作,體育器材上的不規范動作,坐在4樓教室窗臺上等照片,匯集一組,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準備在課堂中利用起來,給他們更深的感受。我預設的情況在課堂上發生了,當進行到這個環節時,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老師認可作為教學資源,都在交流,哪個他曾經做過,哪個他經常做。在同學們的觀察后,我的提問隨之而來。這些動作熟悉吧?圖片上有你嗎?勇敢點接受我的采訪可以嗎?有個大個子男孩站起來,先樂了,“老師,那個樓梯欄桿上的是我”“奧,謝謝你的勇敢。能問下你當時害怕嗎?”“呵呵,怕什么啊?”“你怎么想的啊”“呵呵,我覺得難度系數挺高的。”我愣住了,我沒考慮到學生會這么回答我。“那你當時沒考慮過這動作的危險系數嗎?”我們生活中的不經意給我們生命帶來的危害,不僅傷害到我們自身,你們的父母、親人的感受你們想到過嗎?再往大里想,你們的這些行為,可能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如果多想想,再讓你去做這些,你想到的還只是“難度系數嗎”?
這個環節雖說是我預設好的,但學生回應的角度卻是我沒有料到的,但我抓住這個角度,及時引導,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其中,感悟對錯,營造平等的交流氛圍,讓他們真正感悟到關愛健康,珍愛生命。
這個教學環節讓我認識到,只有彈性的預設才能有更多有力度的生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預設時,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學情,貼近學生,結合實際情況,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才能生成精彩,讓教學充滿靈氣,讓課堂因精彩生成靈動起來。
教學過程中的生成資源絕不都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而是在教學中產生的新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上發生突發事件是常有的事。對于教師,如何面對課堂上的突發問題,教師要依靠敏銳的捕捉能力,并隨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對于有價值的“突發問題”加以引導,巧妙利用,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把這些“突發問題”轉化為課堂的“亮點”,轉化為能為自己的課堂添磚加瓦的生成性資源,從而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
在教學七年級“情緒”話題的活動課過程中,我通過查找資料,總結歸納了幾種適合中學生調整不良情緒的方法,做好準備,在活動課中,試圖與學生一起操作體驗。在體驗“音樂減壓法”的過程中,我的設計是這樣的:以減壓音樂為背景,隨著教師冥想:將自己置身于空曠的海灘,有著柔軟的細沙、輕輕的海風、不斷拍打的海浪聲,放下心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深呼吸,慢慢的放松。我的設計意圖,是帶著學生一起體驗感受,緩解情緒。但是在課堂中,我發現有的學生根本不在狀況,我趕緊停下來,與學生幾句話的溝通中讓我頓悟:
學生A:我從來沒到過海邊,我想什么啊,想不出啊。(學生哄笑)
學生B:我們從小生長在林區,周圍全都是山,一想全都是大樹,森林,哪來的海啊。(又是笑聲)
我馬上隨著學生的思路說:那我們換個場景,試試?有個女學生還自告奮勇說她來配合,我和學生一起體驗感受:初秋的午后,暖暖的陽光,透過樹葉,灑滿身上,深吸口氣,感受落葉與陽光的味道,微涼的風滑過臉頰,不愿睜開的眼,微仰著頭,索性躺在松軟的落葉上,拋開繁重的課業,父母的嘮叨,老師的教訓,偷得半日的悠閑,慢慢享受……
那女孩的話音落了好久,教室里只有音樂慢慢的流淌,我與學生,似乎都置身于秋日鋪滿落葉的林間,感受陽光的暖意。直到音樂停止,我和學生用眼神交會,微笑示意。雖然這堂課的內容沒有按照我設計完成,但是我和學生都感覺到,這是讓我們感受最深的一堂課。
課堂沒有預約的精彩。課堂的精彩出自教學的細節,這細節就需要老師用彈性的預設,為生成留下空間;用敏銳的眼光,抓住生成;用端正的心態,煥發生成;用廣博的知識,引領生成。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理解,陶冶情感,發展能力,喚起生命的感動。讓我們和學生一起成長,這樣,課堂才能因生成而變得異常美麗,讓課堂因生成靈動起來。
向愛平,袁志博.讓課文課堂靈動起來:尋找教學預設與生成的平衡點[J].江西教育,2007(7).
·編輯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