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凡貴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大課間體育活動研究
□ 孟凡貴
大課間體育活動興起之后,在實施的過程中改變了部分教師的教學觀,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使學生樹立了終身鍛煉的體育觀。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徹底改變,活動的內容沒有貼近學生的實際,學校的設施無法保障大課間活動的順利開展等。所以筆者在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全校師生思想要一致,高度重視大課間體育活動,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靈活利用學校的現有教學設施。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保障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大課間;活動;課程;改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21世紀建設祖國的重任將要壓在他們的肩膀上。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筆者對本地學生的形態發育水平、營養狀況、體能素質等進行了相關調查,發現學生的運動速度、爆發力、運動的耐力以及肺活量等都在急劇下降,如果以這樣的體能素質,必然無法勝任建設祖國的重擔。那么該如何提高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呢?在這樣的形勢下,大課間體育活動逐漸發展起來了,并且在全國各省市中小學得以推廣。筆者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談談自己的看法。
大課間體育活動和體育課所開展的活動有所區別,它針對我國傳統體育教學活動作了一些改革。在每天上午第二節下課后的課間操時間內,把做課間操的單一模式改變成多種活動模式,延長其活動的時間,由以前的5分鐘延長為25~30分鐘,活動內容不再局限于課間操,而是采用多種活動形式,增加了許多活動項目。大課間體育活動填補了體育課的不足之處,它能夠讓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每天達到一小時,在有序的、系統的、有計劃的安排下,學生在參加多元化的課間體育活動時,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快樂,所以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后,學生能夠有效地調整自己學習和休息的時間,身體也比以前強健了。
1.改變教師的教學觀,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把動作要領示范、講解之后,通常就會做壁上觀,不再和學生一起活動,只是偶爾在旁邊指導一下,這種教學觀念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之后,體育教師應教學的要求,不可能再做旁觀者了,他們的角色發生了變化,除了是“主持人”的角色之外,還兼有“活動合作者”的身份,完全脫離了“教授”的角色,他們和學生一起“瘋”,一起玩。當教師加入這個隊伍后,以其優美的動作、熟練的技巧以及堅強的意志激發學生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興趣,學生紛紛仿效教師的標準動作,活動的效果大大增強,由此可見,教師的加入會給大課間活動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體育教師的教學觀發生變化之后,他們的視野放寬了,能夠從大局出發,統籌策劃好大課間體育的活動程序。教師的體育知識面拓展了,教學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體育教師的總體業務水平也提高到新的一個臺階。
2.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樹立了終身鍛煉的體育觀
學生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雖“歷經磨煉”,但是從中享受到了活動的快樂,認識到了體育活動對身體的重要性。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團結合作,培養了學生協調解決困難的團體精神,培養了學生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的頑強意志。學生于大課間體育的戶外活動中,能夠呼吸課外的新鮮空氣,接觸溫暖的陽光。各種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身體健康了,各種疾病“望而卻步”了,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深深地“植入”了學生的大腦內。
1.教育觀念沒有徹底改變
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之初,因其新鮮性,所以得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可是在實施一段時間之后,學校領導和教師迫于升學的壓力,只好顛覆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教學觀念,把大課間體育活動當作普通體育課中的點綴物,不但不積極參與,有時還打壓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2.活動內容沒有貼近學生實際
大課間體育活動和體育課的區別在于:體育課的授課內容是以教材為主,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重在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有些學校在設計大課間體育活動時,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沒有尊重學生的選擇,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設計了統一單調的體育活動。學生因此不喜歡這些體育活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打消了。
3.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夠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在上午第二節課后舉行的,實施對象是全校的學生,這就要求學校的硬件設施一定要跟進,否則整個活動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此次課題活動的調研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學校場地不夠,大課間體育活動無法滿足全校學生的參與,只好分期、分批活動;有些學校經費不足,無力購買大課間體育活動所需的器材,導致已設計好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無法開展。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學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1.全校師生思想要一致,高度重視大課間體育活動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出現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它摒棄了體育課活動的不足,是全校性的活動類體育課。它的活動理念、活動組織形式等都比體育課要“高出一籌”,對于學生身心健全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全體師生要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全民”參與到大課間體育活動中來。
2.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
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的設計所要面對的是整個學生群體,所以要切忌形式單一,而應該貼近學生的實情,和其它學科或者考試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可以開展健美操、韻律操以及傳統游戲的活動等。在開展健美操活動時,可以和音樂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活動開展之初可以讓學生自行下載伴奏帶,自編健美操的動作,自排隊形等。活動的時間長短、活動的難易程度、活動量的運動負荷等都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運動負荷過量,既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會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除此以外,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和組織形式不能一成不變,而應該適應時代發展的變化,不斷更新,使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活動與效果有機統一起來,激發學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學生才能享受到其樂趣,身心也才能得以健康發展。
3.靈活利用學校的現有教學設施
在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不能因為學校的場地、設施的不足而中止此活動的開展,而應該發掘學校現有設施的潛力,充分利用它們,促進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學校操場容納不下所有的學生參與課間體育活動時,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散到各個區域內開展活動,比如,教學大樓面前的空地上、學校食堂、學生禮堂以及會議室,等等。學校運動器材不夠的情況下,可以開展一些器材自行制作的課間活動,例如扔沙包、跳繩比賽、跳皮筋比賽以及踢毽子比賽等。
總而言之,開展好大課間體育活動,將對學生健康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學校和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體育活動,把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到底。
[1]魏建麗.大課間活動形式探討及怎樣發揮教師在其中的正能量[J].搏擊(體育論壇),2013,(04):34-35.
[2]劉嵐,羅建明,文群崗.中小學開展民間傳統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實踐研究[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4):32-34.
(編輯:趙 悅)
G633.96
A
1671-0568(2016)27-0043-02
孟凡貴,山東省聊城莘縣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