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秀君
初中英語朗讀教學策略與方法
□ 謝秀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適度朗讀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及效率,并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朗讀情境,并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技巧及方法,此外,還要豐富學生的朗讀途徑,唯其如此,方能有效達到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最終目的。
初中英語;朗讀教學;策略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讀是學習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之一,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前提。
朗讀是我國傳統教學中一種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英語,多數都缺少使用英語的環境,因此,除了多聽外,很重要的學習手段就是多讀,高聲朗讀,進而熟練至背誦。初學英語的人不必刻意去鉆研語法,只要反復進行大聲朗讀,并注意模仿運用,到一定程度,就會自然而然地記住所讀的內容,并將其說出來。朗讀時,腦、眼、心、口協同并用,是一系列復雜的心智活動,能培養學生的技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突出了“讀”的作用。
1.朗讀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2.朗讀有助于學生對單詞、短語的識記,學生如果孤立、死記硬背地記憶單詞、短語就很容易遺忘,而把單詞、短語放在句子里、課文中,聯系上、下文認真學習,反復朗讀,則有利于識記,便于掌握、運用。
3.朗讀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當學生認真朗讀、朗朗上口以后,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就不再是一件難事了。
4.大量準確的朗讀能夠促進學生聽力和口語的進一步完善,并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朗讀興趣,就難以收到預期的朗讀效果。因此,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必須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為目的,豐富朗讀形式。
1.創設良好的環境,誘發朗讀情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環境,因此,教師應該以滿腔的熱情,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朗讀、樂于朗讀。此外,教師還應努力為他們提供朗讀英語的機會,給予學生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培養其英語學習的信心。
2.變換多種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情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體味朗讀的快樂,激發其朗讀的興趣。也可根據內容體裁、風格特點,通過提示朗讀、分組朗讀,采取個別與個別、集體與個別、集體與集體等多種朗讀情境。針對不同年級的初中生,還可以采用不同的鼓勵和激勵方式,如讓英語朗讀較準確且比較大膽的同學嘗試當“小老師”,起領讀、示范作用;為英語朗讀較好的同學發獎品;根據對話分角色朗讀,增強學生的英語朗讀興趣,等等。久而久之,通過英語朗讀就能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成績,從而有利于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提高朗讀能力外,還應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能。實踐證明,只有持之以恒地抓好朗讀訓練,學生才能不斷地提升朗讀能力,并最終實現英語交際能力的有效提高。
1.重視語音教學
在初一入門階段,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發音,并掌握好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組合、輔音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使之能根據所學語音知識準確地讀出并記住單詞。同時,教師還應教會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如句子的重音、連讀、失去爆破、意群等,以及句子的語音、語調,像陳述句和特殊疑問句讀降調,一般疑問句最后一個音節讀升調,等等,這些都是初一學生必須掌握的。
2.做好領讀和跟讀訓練
領讀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奠基石。調查發現,多數學生初學英語時,對英語知識都缺乏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領讀時要講究方法。在領讀單詞時,教師讀一遍,學生讀兩遍,要求聲音洪亮,并邊讀邊寫,這樣才有助于記憶。在領讀句子時,可以將一個長句按短語分為若干個意群,該停頓的地方停頓,待各意群讀熟了以后再讀整個句子。例如,帶領學生模仿時,可以采用這樣的停頓方式:Last Sunday,/Tom and I/went to the park/by bike.其次是跟讀,要求學生一定要全神貫注地聽,默默跟讀,然后再大聲朗讀,教師則及時進行指導糾錯。此外,教師還應該盡量提供學生朗讀的機會,每天早自習時間和上課時,讓學生聽15分鐘錄音,通過模仿錄音跟讀單詞和課文,使學生在邊聽邊讀中掌握單詞的正確發音和語調及表達技巧。如能長期堅持,那么,學生就能按正常的語速,準確、流利地根據意群來朗讀課文了。
3.做好示范朗讀
初一學生對英語都充滿了好奇,他們對英語有較濃烈的興趣,且每個班都有一些接觸英語較早、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對此,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資源,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助手,從而維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使他們通過互幫互助,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4.小組或全班集體朗讀
在英語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開展集體朗讀不失為朗讀教學的一種方式。實踐證明,通過集體朗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沉浸在英語學習的濃厚氛圍中,激起他們強烈的自我意識;另一方面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升華其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提高合作精神。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開展集體朗讀,提升班級學生學習英語的士氣,幫助他們樹立集體意識,對班級英語水平的整體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筆者還針對學生在朗讀中表現出的典型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感悟課文,這樣,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就會收獲滿滿。
5.加強背誦,培養語感
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因此,通過朗讀、背誦典型的對話或者短文便成為學習英語、培養語感的一種便捷、有效的途徑。在初一時,教師就要抓住時機,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大聲朗讀,并積極背誦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習慣用語,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基礎。實踐證明,只要養成了朗讀和背誦的好習慣,學生自然就會記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習慣用法,從而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最終促使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學生的語言運用,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技能,在教學中,開展形式豐富的朗讀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
總之,朗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英語學習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遵循朗讀教學原則和認知規律,認真地分析學生英語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不斷探索朗讀教學策略,選擇適合學生的朗讀教學方法,使之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英語朗讀感興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樣可學,從而達到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目的。
(編輯:朱澤玲)
G633.41
A
1671-0568(2016)27-0071-02
謝秀君,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臨江鎮吳文純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