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緒獎
培智語文教學中兼顧自閉癥學生的教學策略
·林緒獎
針對培智班級自閉癥學生較多的情況,語文教師可采取適當刺激、同伴互助、優先發言、角色扮演、主動安撫等策略,讓自閉癥學生融入語文集體教學,促進其語言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培智語文;自閉癥學生;教學策略
近年來,特教學校自閉癥學生數量逐年增加。由于自閉癥學生集體教學困難重重,通常不單獨編班,而是根據入學時間就近編入培智班中。以我校2010級培智班為例,班級共有12名學生,智障兼腦癱、多動癥學生8名,自閉癥學生4名(小F、小Y、小D和小J)。4名自閉癥學生語言發展滯后,存在情緒、社交障礙,語文課堂教學參與度低,大多數時間處于自我封閉狀態;而8名智障學生則是話多好問,前學后忘,需要不斷鞏固所學內容。如何在語文集體教學中兼顧自閉癥學生,促進自閉癥學生語言、情緒調控和交往能力的發展,讓他們慢慢融入集體教學活動中?六年來,筆者做了如下探索。
自閉癥學生不愿意和別人交往,不大關注周圍世界,但也不是完全不交往、不關注。適當刺激物出現時,他們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刺激物可以是積極刺激物——自閉癥學生特別喜歡的事物;也可以是消極刺激物——自閉癥學生特別討厭的事物。[1]
積極刺激物能強化學生的正確行為。如通過獎勵巧克力的方式,讓愛吃巧克力的小F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恰當利用消極刺激物,也可以強化學生的正確行為。如為了讓小J(不喜歡寫字、讀書,兩相比較更不愿寫字)參到語文朗讀活動,筆者先說“我們來寫字吧”,待其不同意后,再說“那我們來讀書吧”,效果就會很好。
自閉癥學生入學的最初階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利用刺激物,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促進自閉癥學生參與語文學習。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和教師慢慢熟悉,抵觸和冷漠的態度慢慢轉變,就可逐漸減少刺激物的使用頻率,甚至取消。
語文教學中,可利用同伴互助的形式誘導自閉癥學生開口說話。這里的同伴可以是陪讀的家長,也可以挑選他們熟悉的班級同學。
在低年級階段,自閉癥學生基本不關注外部世界,呈現自我封閉狀態,對教師的防范心理較強,或躲避,或抵觸,但對于家長則較為依賴。讓學生和家長一起讀書,回答問題,他們一般較為樂意開口。隨著年級升高,自閉癥學生和同班智障學生慢慢熟悉,可以讓自閉癥學生選取自己熟悉的智障學生作為朗讀伙伴。在朗讀詞語和課文時,請其熟悉的智障學生和他們一起朗讀,他們通常就會自然、愉悅地跟著朗讀。
同伴互助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效果十分明顯。教師可組織學生玩詞卡游戲,根據自閉癥學生能力將他們分到四個小組中,每組安排一位能力較強的智障學生先做組長,然后各學生輪流做組長。組長負責拿詞卡,小組中的四位同學輪流認讀。誰正確讀出詞卡,詞卡就歸誰,活動結束時比比誰的詞卡最多。游戲活動中,智障學生的熱情會感染、鼓勵自閉癥學生,使自閉癥學生從最初沒反應,到逐漸愿意參與,最后熟悉這一游戲,甚至也能做小組長。因此,利用同伴互助不僅能很好地誘導自閉癥學生開口說話,也能加強他們與同學的交往互動,使他們形成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
進入中高年級,自閉癥學生已熟悉學校、班級、教師、同學,會和教師、同學問好。但自閉癥學生的反應常常比智障學生慢,課堂上教師提問后,智障學生常會大聲搶答,自閉癥學生很少有機會發言,甚至會出現聽到智障學生的回答后就不去思考的情況,這十分不利于他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
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要求全體學生回答問題前先思考,會了舉手,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說,但不可出聲。沒有了智障學生的搶答,自閉癥學生就會慢慢地開始思考,教師耐心等待一會,看到自閉癥學生舉手時,可優先請他們回答問題。也可先讓智障學生回答,再讓自閉癥學生評價智障學生的回答。讓自閉癥學生優先發言或評價同學發言,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主動意識和自信心。
自閉癥學生語言單調,語言理解能力弱,難以借用語境加工語言信息,很難理解正常的社交信號,在語文學習中他們的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經常是分家的。為了促進自閉癥學生對敘事類和對話類課文的理解,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
針對自閉癥學生不能區分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關系及作用,不能正確使用對話規則表示客氣,不能區分新舊信息以致錯誤使用不同的人稱代詞等情況,[2]每次角色扮演前筆者都對自閉癥學生表演的角色任務進行分解,幫助他們明確表演的具體任務,并進行多次練習。此外,可讓他們觀察同學的表演,提醒他們進行角色表演時要注意什么,再讓他們和智障學生一起表演,從而不斷促進他們對所演角色的理解和認同。
除了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每天的日常對話則是更為真實的角色表演。每天筆者進教室時都會和自閉癥學生打招呼,注視著他們說“xxx,早上好”,下課離開教室時,又會對他們說“xxx,再見”。最初他們是在陪讀家長的提醒下回應“老師,早上好”“老師,再見”。二年班時,一名自閉癥學生會獨立回應筆者的問好;到了五年班又有一名自閉癥學生在下課時主動和筆者說“老師,再見”;六年級時,最后兩名自閉癥學生也能和筆者主動問好以及說再見了。有兩名自閉癥學生還會和筆者交流他們的家庭生活。
在角色扮演、日常對話中,他們慢慢把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統一起來,逐漸增強的理解力又促進了他們對課文的閱讀理解。
自閉癥學生的情緒波動較大,有時常人沒有注意到的變化,都會激起他們的強烈反應,導致行為失控。語文課堂上,教師在帶領自閉癥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學習時,更要時時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一有情緒變化的苗頭,就要立即安撫學生,當其情緒穩定后,再繼續教學。
如當環境嘈雜時,小D就會用尖叫發出抗議,而班級有兩個智障學生很喜歡放聲朗讀,有時還會比誰的聲音響。為了避免刺激到小D,每次讀書時筆者都會提醒這兩個學生輕聲點,并要求小D聲音大點。當她的聲音高過別人時,就不會尖叫,情緒也就穩定下來了。
再如,小J很容易焦慮,其焦慮初期最明顯的現象是呼吸越來越快,喘息聲越來越響,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安撫,就會吐口水、推倒課桌,甚至亂扔東西。每次課堂教學中,只要聽到他異常的呼吸聲,筆者就會立即停下教學工作,給他提供愛玩的積木或者愛看的繪本,緩解他的焦慮情緒,等他情緒平穩后再回到課堂教學中來。
六年來,通過班主任、家長和筆者的共同努力,從一、二年級課堂事故頻發,到三、四年級課堂事故偶發,再到五、六年級課堂事故難得一發,這四名自閉癥學生已經逐步適應了語文集體教學,并逐漸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語言、情緒和社會交往能力均得到了發展。
[1]雷秀雅.自閉癥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賈林祥.自閉癥兒童的語言障礙及其形成原因[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7).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特殊教育學校,215600)
G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