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東 袁濤 宋美 楊秀芬
盲人按摩中專課程體系校本化建設
·高旭東袁濤宋美楊秀芬
將山東省濱州市特殊教育學校2007年至今進行的三次遞進式盲人按摩中專課程體系探索和實踐進行總結,概括為七個“注重”,即更加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更加注重教學的實用化、個別化和多元化;更加注重按摩相關的文化、思維、溝通、合作等核心能力的拓展和德行培養;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科歸屬內涵;更加注重拓展課的作用;更加注重實訓基地在學生培養中發揮的積極作用等。新課程體系彰顯了盲人按摩中專課程的校本特色,對當前形勢下特教院校盲人按摩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課程體系;盲人按摩;職業教育;校本特色
對于特校盲人按摩專業而言,在國家統一規劃教材的基礎上探索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一直是眾多特教職教教師及管理人員努力探究的課題,也是決定特校盲人按摩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
我們從2007年至今對盲人按摩中專課程體系進行了三次遞進式探索和實踐,由此建立的盲人按摩中專新課程體系初步彰顯了校本特色。
《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出臺,助推了我校新課程體系對“課堂教學、專業科研、實訓和畢業生指導”的整體規劃和有效實施,尤其將畢業生指導納入其中,讓部分畢業生返校再讀,并逐步推行畢業生聯盟和跟蹤指導服務,從學校課堂學習、實習實訓、就業生存等方面培養學生并為其終身服務。例如,在拓展課的“專業能力課程”中增加了大量與學生專業水平提升密切相關的科目,并將畢業生列入其中,體現了對畢業生終身發展負責的課程設置原則。
根據國家職業能力培養要求,我們與人社局、殘聯積極溝通,在新課程體系中將“國家保健按摩師職業技能鑒定”“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一技之長)”等與學生日后就業、創業密切相關的訴求納入教學范疇。同時,在拓展課中針對有升學意愿的學生專門設立了相關科目,進行個別化輔導,滿足了學生多層次需求,最大限度地為畢業生職業準入和職業拓展提供幫助。
根據三年一貫的盲人按摩專業中職課程整體設置,同時借鑒了現代職業教育課程設置理念,我們將所有課程分為“必修課”和“拓展課”兩大類。其中每一類都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職業能力課程”兩大部分。職業能力課程由“專業能力課程”和“核心能力課程”組成。專業能力課程又分為“職業特定能力課程”和“行業通用能力課程”兩個板塊,核心能力課程則包括“方法能力課程”和“社會能力課程”兩部分。
新課程體系緊緊圍繞按摩師職業訴求,打破了原來以學科系統性為特點的教材體系,去掉“推油”“各國保健按摩”等與盲人就業關系不大的內容,特別加大了與就業相關聯的文化、思維、溝通、合作等核心能力的培養力度,如必修科目中的“核心能力課程”和拓展科目中的“文化基礎類課程”。我們明顯強化了這些與按摩相關的文化、思維、溝通、合作等核心能力課程。通過學生座談會、班主任訪談等反映,學生十分喜歡此類課程,因為此類課程正彌補了他們的短板。
中醫診療經驗需要日積月累,課堂教學和學校學習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特校的課程體系必須考慮如何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離開學校和教師之后,依然能夠較好地學習并提升專業水平。為此,新課程體系中特別強化了學生思考、認知、自控、適應等能力的培養,以期學生能夠終身學習,不斷發展壯大自己。如方案設置了“實用信息技術”(必修)和“中國盲文”(個別化,拓展)兩大工具性科目和“自我管理與自我學習教程”等職業方法層面的科目,意在培養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解決了多年來因入學水平不齊(如年齡大、無盲文基礎甚至無文化基礎等)造成的學生盲文、計算機等工具性科目薄弱而影響自學能力的問題。
同時,就盲人按摩專業的現狀來看,學生畢業后就業并不困難,但是就業后的進一步發展卻不盡如人意。究其根源,是方法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相對不足。所以我們也嘗試將職業能力課程進一步細化,將學習能力培養提到更加重要的層面上來。
原有課程規劃基本上參照了普通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標準,不符合盲生的知識結構特點,不符合職業按摩師的能力訴求,讓本來就有視覺學習障礙的殘疾學生學起來更加困難。為解決這一為題,新課程體系將已有的科目歸屬進行了適度調整和知識要點整合、刪減,使課程目標更加明確,更加符合盲人按摩師職業要求。
例如,將“身體素質訓練(原‘體育’)”“政策法規(原‘政治’)”等部分公共基礎科目納入職業能力課程范疇,并在科目名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實施形式和評價方式等方面做出了相應調整,使培養目標直接指向學生作為按摩師職業能力的提升。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學科名稱、歸屬的改變不只是外部的變更,更體現了內涵的變化。如將“體育”改為“身體素質訓練”,目的是通過對體育課內容、授課方式等的更改,使其在教學中更大程度地為按摩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服務。比如,“身體素質訓練”一科要求在學生耐力、協調性訓練等方面進一步強化,以利于按摩施術,而爆發力、速度等方面則適當降低了要求。
如何解決特殊學生突出的個別化教學問題呢?我們嘗試了“拓展課”。在新課程體系中,拓展課與必修課比例接近1:1。同時在拓展課體系中涵蓋了必修課體系的所有模塊,拓展課的科目類別也遠遠超過了必修課。其目的是真正實現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滿足學生的多方面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對于特校盲人按摩專業而言,實訓基地(按摩中心)處于工作鏈的中心環節,承擔專業課教學、對外經營、保健按摩師職業技能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畢業生指導、學術研究和交流等多種任務,在學校按摩專業特色辦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此,我們在新課程體系設置中,進一步加大了按摩手法、實訓、社會實踐、工作環境適應等實操類科目的比重和在實訓基地學習訓練的時間。最近,我校將按摩實訓基地向“按摩學院”發展列入學校重大工程,實訓基地在學生培養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特殊教育學校,256603)

作者:李佳剛(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指導教師:劉靜靜
G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