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剛
職特融通背景下聾人高中班會課與心理輔導
·李易剛
在職特融通聾生職業教育背景下,聾生在與同齡健全職高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班主任可通過班會課適時有效地進行教育與疏導,幫助他們堅持學業,樹立信心,做好就業的各項準備,邁過一些心理門檻。
職特融通;聾人高中;班會課;心理輔導
2013年,江陽職業高級中學和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聯合辦學,成立瀘州市聾人高中部,設立了平面設計和電子商務專業。通過專業教師與手語教師合作教學、聾生在隨班輔讀教師支持下到江陽職高走班學習等方式,開展職特融通式聾生職業技術教育機制的構建與運作。
筆者所帶的2013級聾生是“職特融通”的首批受益者。他們初中畢業后在瀘州繼續高中學業,并且獲得與同齡健全職高學生同班學習的機會。但是,機會與挑戰并存,聾生在這種學習方式與學習環境的轉變中,會遭遇一些新的心理沖突。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我始終關心他們的心理動向,適時地通過主題班會課,幫助他們邁過一些心理門檻。
聾生進入高一下學期,堅持學業的信心不足。一方面,因為聾生入學時年齡偏大,上高中時年齡最大的學生已22歲,他們就業的愿望有些急迫;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沿海地區“用工荒”的出現,之前畢業的聾生就業環境有較大提高,工資待遇好,工作滿意度較高,介紹同學入職也很方便。
到底是輟學打工,還是堅持學業?聾生對此有些左右為難。針對他們的這一困惑,我設計開展了“輟學打工or畢業就業”主題班會課。
第一步:列表對比輟學打工和畢業就業的優劣勢。先分組討論,再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將同學和老師所能想到的優勢和不足,羅列在表格之中。
第二步:采用先求同再求異的方式,比較輟學打工和畢業就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步:指導聾生自己做選擇。通過幾個事例讓學生明白選擇也是取舍,既選擇優勢,也看到不足;選擇要尊重個人的需求;選擇要理性冷靜等。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課,幫助聾生看清楚自己的選擇,堅定自己在初中畢業分流時堅持學業的選擇。
高二年級時,學校實施了職特融通的新措施,讓我班的學生進入到江陽職業高級中學平面3班隨班就讀。聾生得知這一消息,表現出各種情緒,既期盼,又害怕;既好奇,又抗拒。如何讓他們以開放積極的心態去融合班學習呢?我設計開展了一系列主題班會課來幫助他們。
第一課是“鷹媽媽的期許”。通過觀看記錄電影《探索與發現》中小喜鵲學會飛翔的片斷,閱讀《懸崖上的老鷹》進行角色體驗等方式,讓聾生通過觀察體悟,從之前“你為什么要讓我們到江陽職高上課”的質疑,到明確表態“明白了,我們愿意去。”
第二課是“手語是最美麗的語言”。通過手語詩歌朗誦、手語語言學小講堂、手語舞蹈欣賞等方式,讓聾生正視自己的語言。鼓勵他們在面對健聽人群體時,坦然自如地用手語表達。
第三課是“聾人與健聽人溝通的方式”。通過模擬情境表演的方式,讓聾生做好與健聽人老師及同學溝通的禮儀、技能的準備。
聾生進入江陽職高融合班學習之后,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拍上課打瞌睡同學的照片并上傳到QQ空間、課間只與聾人同學聊天、質疑健聽人同學之間的交流方式等。究其原因,聾生由于入學較遲,年齡比融合班的聽人同學大3至4歲,心理發展程度有所不同;由于生源的影響,職高部分同學表現出學習不夠刻苦。聾生不能正確地認識造成這些問題的客觀原因,采取不恰當的方式進行渲染,這是特別需要引導的。
開展了以下三個主題班會課:“腳下的泡都是自己磨出來的”,讓聾生明白每個人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態度都有自己的理由,且這種生活態度所產生的結果由自己承擔。旁人可以善意地提供建議,但也必須尊重他人的選擇。“看見他人的優點”,欣賞職高同學的作品,以職高同學完成作品速度快、有創意、有個性的特點,說明要去發現他人的優點,而不是僅僅盯著他人的缺點。“為什么不能”,則通過引入法律知識,教育聾生不適宜將他人照片發布在網上,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班會課上,一課針對一個小問題,幫助聾生糾正認知的偏差,杜絕有可能傷害他人的不恰當行為。
特殊教育學校的封閉式管理、家庭嚴密的監管,是出于對聾生安全的必要防護措施,確實可以有效地杜絕不法聾人趁機誘騙聾生出走,逼迫他們去違法犯罪。但是不得不承認,聾生的生活大都只在學校和家庭內部,對社會的認知不足,社會交往的技能缺乏,社會化進程受阻。因此聾生進入高二后,我在班會課中非常重視社會性認識的課程。
一是聾生進入社會的心理準備。這主要是針對聾生從入學起在學校和家庭的“庇護”下成長,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所接觸的“社會各界人士”都是愛心人士,給予他們無私的幫助和關愛。這給他們造成一種“世界只有美好”的錯覺,一旦進入社會遭遇冷漠或歧視時,便會不知所措。因此,在班會課中告訴聾生真實的世界既有美好,也有丑惡。重點引導聾生如何應對社會中可能會遭受的不同對待,如關愛、幫助、排斥、欺騙、冷漠、疏遠等。
二是聾生適應職業生活的準備。首先預設除了職業技能之外,聾生進入社會需要面對的各種事務:如簽訂用工合同、遵守入職后的勞動紀律、租房、工作之余的休閑娛樂生活、婚戀等,分主題設計班會課,幫助他們做一些準備。主要的課題有“合同與協議”“如何與同事相處”“聾人的婚戀生活”“聾人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聾人的業余生活”等。通過具體的實例,模擬情景進行實地指導、談話、看圖片視頻、點評與聾人相關的新聞等方式,幫助聾生形成基礎性的認識,培養一些基本能力。
江陽職業高級中學是一所全國重點職業中學,經過多年的優質辦學,積累了很多的實習及就業的資源,聾生也同樣享有這些資源。但是聾生在面臨這些機遇的時候,卻表現得膽怯和猶豫不決。這反映出他們內心還是更偏向于在聾人群體中就業和生活,對融入主流群體顯得信心不足。
在班會課中,通過“健聽伙伴心連心”的活動,提供聾人學生與職高學生除了學業之外進行零距離交心的機會,讓聽人同學對聾生進行鼓勵;“聾人創業明星”上,觀看《包堅信》《金羽鳥》《三顆石頭》等優秀聾人通過努力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的視頻,鼓勵聾生對自己樹立信心。此外,帶領聾生參加江陽職業高級中學組織的雙選會,將聾生推到平等競爭的前臺。
總之,在職特融通聾生職業教育這種新的教育機制之下,要留心觀察,敏銳地發現聾生的心理動向,恰當地利用班會課,擺事實講道理進行指導,及時地幫助他們消除各種心理障礙,為將來順利地就業、幸福地生活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646000)
G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