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鳳華
(廣西河池市天峨縣民族中學 廣西河池 547300)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技巧
班鳳華
(廣西河池市天峨縣民族中學 廣西河池 547300)
伴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優化課堂結構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嶄新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思想品德教師的主要任務。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既是新教材的特點,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培養現代化建設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闡述的是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技巧。
思想品德 課堂教學 互動技巧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要求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簡單接受知識的積累過程,更是學生情感交流、精神構建、人格健全的發展過程。因此,初中思想品德必須實現高效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思想品德課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課程包含的知識面也比較廣泛。它可以更好地面對、解決學生們成長過程中的困難、挫折,從而完善自我。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一般都是通過課堂傳遞,教學中教師占有主動學生處于被動,上課時只有教師滔滔不絕,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呆板缺乏生機活力,觀念的落后,教學模式的陳舊,使教學效果不曾理想,而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師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是教改的主要內容之一,它要求思想品德課摒棄以往沉悶無趣的教學方式,以師生互動為主體,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的途徑,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可以改變教師的“一言堂”,無論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是生生之間的互動,都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堂上,教師會運用討論式、辯論式、小品表演等多種師生互動的方式來激活課堂,例如有的教師會做一些探究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游戲,使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活躍思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表現的機會,表達欲、發展欲會得到充分發展,與此同時,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僅能順利進行,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感情更容易被激發,課堂師生互動有助于教學相長,有利于加強思想品德課的活力。因而,初中思想品德要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效果,那么師生互動勢在必行。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師只有掌握有效的師生互動技巧,營造師生互動環境,才能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學校教學活動所必需的客觀條件。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首先要保證班級人數規模適宜,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班級人人都有參與課堂討論、回答老師提問,參與正常的課堂活動,與同學老師正常交往的機會。倘若環境較差或一個班級人數過多,那些性格內向或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就會因此失去很多課堂交往的機會。此外,要創設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在教學時,要顧及教室中的各個區域,顧忌到每個學生,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以平等友好的心態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友好交流,創建民主教學,增進師生之間情感,消除學生心理重壓,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敢辯,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自由學習。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育觀念對教學起指導和統率的作用。教師只有樹立全新的現代教育觀念,才能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課堂師生的有效互動。
傳統思想品德課以強化學生獲取知識為主,因而會花費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機械記憶相關知識點,卻未曾引導學生實踐探究、分析概括、參與體驗。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因而,思想品德教師要徹底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淡化學科知識,強調學生學習時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受、參與,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出學生內在潛能,提高師生互動的實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主陣地仍然是課堂,在教學中,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學方法。除了應有的傳統教學方法“讀、講、練”,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直接關系到新形勢下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提高,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變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多媒體視頻、圖畫、聲音等,使內容更充實,教學更生動形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為思想品德課教育方法創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課堂教學是一個有組織的系統,構成課堂系統的各要素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動態的教學系統力求通過開放式教學來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整體學習質量。
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發揮自主性,總結形成不同的知識結構,而后讓學生思維互相啟發,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建立新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探索學習能力與合作交流意識,而后教師指導提煉概括,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提取知識,并在教師幫助下理順知識間關系,形成結構化知識。整個課堂教學呈現動態開放,知識取之于教材,取之于學生,取之于生活,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更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比如:在學習《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時,運用問題探討式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討論身邊的變化及引起發生變化的原因,通過對生活中的實例討論,結合所學知識點及充分感受到的發生在身邊的變化,感悟引起變化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求知熱情,在此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并提高自身素質。又如在九年級“珍惜資源,節約能源”教學中,讓學生成立興趣小組開展“節約用電”“節約用水”活動,增強課堂教學實踐性,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環保意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1]沈莉芳《初中政治導學案設計的“織網”藝術》[J] 考試周刊 2012(03)
[2]王中華《如何加強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J] 學園 教育科研 2012(03)
[3]宗紅華《如何提升初中思品課教學的有效性》[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