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
(德惠市第二十八中學 吉林德惠 130000)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李 彬
(德惠市第二十八中學 吉林德惠 130000)
新課程重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獲取,在“探究”中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自主質疑,是一個必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符合素質教育基本思想的。
提出問題 問題意識 教學模式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
新課改的理念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其關鍵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自主構建的過程,是認知矛盾運動的過程,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能夠自我發現問題、自我分析問題進而自我解決問題。本質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要求學習者能夠主動介入到學習當中。如果在新課程改革的學習中,不想提出問題,或者提不出問題,都是一種悲哀,無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1]
發明創造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一切發明創造都始于問題的產生。陶行知先生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人類的寶貴品質,因為問題是科學發現的前提,是新思想誕生的曙光,是創新精神的萌芽。強調問題意識不但促使人們不斷發現問題,還會促使人們去解決問題,直至有新的發現。在此過程中,人們的多種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得以發展。
現在最普遍的課堂提問模式卻是按照“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再提問——學生再回答”的程序進行的,從學生的角度看,能主動提問題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主動提問題的人數和次數逐年下降。表現為:一是不想提,二是不敢提,三是不會提。造成目前學生不愿提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源于學生性格、心理,興趣、方法等原因。另一方面源于教師,如有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不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有些教師的性格、情緒等因素,影響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有些教師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生提出問題,造成學生的心里障礙。[2]
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當前,新課改的實施,以及高效課堂的廣泛應用,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實現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培養創新三者水乳交融,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已然成為對教師的重要要求。然而,現實中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缺失已成了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農村中學中,情況更為明顯,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是大有可為的。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眾所周知,知識的儲存量和知識結構是問題產生的基礎。一個人對于某種事物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說,學生必須對新知識產生的好奇、渴望、疑問,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學習基礎上的。這就需要教師除了要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整合歷史知識,適當補充外,教師還應教育學生加強知識儲備,廣泛閱讀歷史書籍,擴大信息量,為敢問、會問鋪平道路。
陶行知說過:“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因此,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自由、寬松、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并促其主動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主體性參與教學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收起嚴肅的面孔,換上親切、和諧的笑臉,把微笑帶進課堂,說話要幽默,尊重學生人格,消除學生對提問題的恐懼感。在展示提升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反饋,我們要懂得采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尤其對于那些膽怯、缺乏勇氣的同學,應該多多給予鼓勵,耐心引導,使其能夠進一步探索,大膽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積極組織課堂活動,分小組教學,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參與、互動。豐富多變的教學環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發自內心的想融入課堂活動中,
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激勵、誘導,使學生由無疑可問到敢于質疑,這是問題意識培養的必由之路,但不是最終目標。教師要適時點撥、指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有了問題意識后,作為教師該怎么引導學生教會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已是一個核心問題。只有把問題解決了,學生才能真正進步。因此,教學活動應該生成有效的評價體制,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就感會激勵學生更加主動地提出新的問題,并積極解決。
總之,問題是創新的基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創新精神,課堂教學理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新形勢下,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們反思傳統的教學方法,著力改變教學中發問的策略。教師精要、有效的發問旨在引導學生更好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問,在發問中學會探究,問題意識的增強必將催生更多的創新之花。
[1]何德法.新課程標準下歷史教師角色的轉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12).
[2]周朝華.探討性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C].見:探究式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第2期.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