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淼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立學校 遼寧盤錦 124200)
多媒體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重要作用
馬 淼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立學校 遼寧盤錦 124200)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即聽覺藝術。因為音樂主要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音樂使人們通過聆聽來感受其包含的藝術概念和情感。通過對音樂旋律、節奏和力量的理解,讓你的想象力得以開展,所以應該集中在聽。電視是一種視覺媒介,它主要通過生動的畫面,提供具體、直觀的形象,讓人理解內容和圖片的意義,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力。因為有特定的生動形象作為基礎,學生通過看電視獲得信息,比聽得到信息快得多,這是聽覺媒體所不及的。由于小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有所限制,所以,學習音樂,光聽或光看都不能得到好的效果。然而,使視聽藝術教學結合起來,效果自然是非常不同的。而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則填補了這種不足。給音樂教學增加了無限的魅力。[1]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比靜態刺激強大得多,是最令人難忘的。根據國外的研究,通過聽力獲得的知識記憶率為15%,而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記憶率為25%。因此,可以積極的結合音頻和視頻同步的教學手段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動態圖像演示,如閃爍的文本、圖形、縮放、移動變換顏色等方法、直觀地顯示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有強烈的刺激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創造情境教學是不可缺少的。[2]
例如,講授《小袋鼠》時,由于學生很少看過袋鼠,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樂形象,可以借助多媒體準確地表現出小袋鼠的形象,上課前,先在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讓學生合著音樂,看著畫面,律動進課堂。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中,學生樂于聆聽,樂于參與音樂課堂中的各種活動。學生在畫面與音響的恰當結合中,在教師的情境提問創設中,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萌發了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會唱后,還可以利用“附件”中的“錄音機”將學生的演唱配上伴奏錄下來,然后播放,全班欣賞,使學生感受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欲望。
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將靜態的教學資料,恢復其鮮活的面目,使其變得生動多彩。采用CAI動態圖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3]
在上音樂課時,唱歌和跳舞更活潑一些,但音樂的基礎知識的講述則會讓學生感到無聊,老師也感到頭疼。使用多媒體,可以把學生熟悉的旋律進行改變,比如聽起來美麗的旋律成為哭腔,輕松改為沉重悲傷,讓學生聽音識別各種樂器,然后觀察他們的圖形告訴音調和聲音,這樣,學生不僅記住書的概念,同時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的內涵。沒有這些工具,難以描述這些不好形容的知識。
優秀的音樂教學對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創造力是非常有效的,尤其要注重對學生的歌唱教學“自主”和“創造”的精神,讓學生有機會即興發揮,發揮他們的靈感。歌唱動作一般都來自現實生活。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熟悉的內容剪切成錄像回放給學習,然后引導他們大膽的仔細觀看,激發他們積極思考,鼓勵他們大膽地創編。在教學《動物說話》”時,首先播放歌詞中出現的小動物的片段,讓學生模仿片段中小動物的叫聲和行走的樣子,然后讓他們組團合作編排動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舞蹈動作生動而豐富。唱完這首歌后,筆者又讓學生進行歌詞創編,“剛才我們演唱了《動物說話》,那么我們能不能來自己創編一段歌詞,編得最好的同學,老師就把他的作品用實物投影展現出來,大家共同演唱。”此時此刻,孩子們都顯得很興奮,即使學生平時對音樂不感興趣,也開始接受并積極參與,充滿了對創新的渴望。
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多媒體輔助,可以優化提高教學效果,摒棄落后的教學方法,突破創新,擴大補充知識容量。例如在欣賞教學中,以前總是對錄音磁帶進行剪輯,不僅費時,而且效果不理想,但電腦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剪輯,使以前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效果更佳。[4]
在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我第一遍播放時,采用原速,學生聽完后說此歌曲表現的是一種悲傷、沉重的情緒,第二遍,我放快了速度,學生聽后發現,悲傷、沉重的情緒沒有了,樂曲變得面目全非。通過這樣,讓學生認識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投入意識,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在短短的一節課時間里增大課堂的教學信息容量。如在認識管弦樂器一課中,如果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出示掛圖再講解板書恐怕一節課的時間不會夠,然而運用了多媒體計算機,這一內容只用了半節課時都不到的時間,既讓學生在高漲、激動的情緒中學習,又保持了學習中思維的連貫性。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掛圖及音響播放所消耗時的時間,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將更廣泛的應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上,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從而全面提高了音樂教學水平和質量。
[1]張莉.讓音樂畫面來武裝音樂課堂[J]《學習方法報(教研版)》,2012年
[2]張瓊珍.如何使小學音樂課堂充滿活力[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5年
[3]王小波.職校音樂鑒賞課如何培養學生興趣 [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4年
[4]楊星.在音樂鑒賞課中培養中職生的興趣 [J]《東方教育》,2015年
[5]陳任重.新活力 新課堂——多媒體與音樂教學的整合效應 [J]《小學科學:教師》,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