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賢文
(山東省沂源縣職教中心學校 山東沂源 256100)
“屠龍”與“解牛”
馬賢文
(山東省沂源縣職教中心學校 山東沂源 256100)
一年一度的大學生就業又開始了。“畢業即失業”,相信每個面臨畢業的大學生都開始嘗到了酸甜苦辣的人生五味,又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高考考學生,就業考家長”,就業更是令很多大學生家長們即頭痛又無奈的煩心事,托關系,找門路,操心受累還不知道結果如何。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大學生不是正視現實,腳踏實地,而是眼睛看天,整天就想天鵝肉吃。到頭來,搞的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甚至在就業問題上慢慢失掉了自信心,留下了很消極的心理陰影,對以后的就業和發展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一面是大學生就業難,另一面卻是企業招工難。面對這個已經被談論了很久的矛盾,最近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北京師范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劉川生認為:“我覺得,好的大學培養的學生就業不難;一般大學培養的好學生,就業也不難;一些大學的學科符合社會發展,符合最近信息網絡和現代企業的發展,這些學科的學生就業不難;還有一些有國際化視野的學生就業也不難。那么到底是不是由于我們培養的人出了一些問題導致就業難呢?”
這使我想起了《莊子》里的兩個故事。一個是《屠龍之技》的故事。一個叫朱泙漫的人,為了學屠龍的高超技藝,典賣了所有家產,得千金后,投師學藝于屠龍家支離益。三年后,朱泙漫學成歸來,練就一身好武藝。有人問他:“哪里有龍?怎么施展你的屠龍之技?”朱泙漫無言以對,這才醒悟到自己所學的屠龍之技毫無用處。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熟知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一個姓丁的廚師,勤學苦練,把宰牛的技藝練得出神入化,宰殺切割完一頭牛,不但刀刃一點也沒有磨鈍,而且在整個宰牛過程中,“合于《桑林》之舞”,還能和著音樂的節拍,翩翩舞蹈。他還由此總結出了一大篇讓后來的人們津津樂道的養生之道。
我想,這兩個故事應該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通過這兩個寓言性的故事,表達的褒貶意圖是很明顯的。朱泙漫的不切實際和不正視現實,遭到了莊子無情的嘲諷。而庖丁卻受到了莊子熱情的稱贊,甚至欣賞和向往。莊子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君子遠庖廚”的時代,也就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一般的人們都很鄙視體力勞動,瞧不起廚師、木匠這一類藍領階層。殺豬宰牛更是一種繁重的勞動,并且總是與骯臟、腥臊、血污聯系在一起,手上油膩膩,身上臟兮兮,連找老婆都不好找,俗語說“跟著做官的當娘子;跟著殺豬的涮腸子”嘛!被人看作下賤的工作。可是,庖丁卻沒有理睬這一切,而是在一天天平凡的工作中深入研究牛身體的復雜構造,反復練習宰殺切割的技藝,使自己的技藝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令人贊嘆。
聯想到幾年前,“北大才子陸步軒當屠夫”的新聞曾一度傳遍大江南北,并引發了人們關于此行為是否浪費人才的大討論。然而數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陳生也悄悄進入養豬行業,并在短短一年內開設了近100家豬肉連鎖店,成為廣州乃至廣東最大的豬肉連鎖店,被人稱為廣州“豬肉大王”。在一次訪談中,他更是爆出驚人話語:“賣豬肉比賣電腦還有技術含量”。賣豬肉怎么比賣電腦還有技術含量呢?陳生對此解釋說:“賣電腦就是把各種硬件進行組裝,然后賣給消費者。組裝是一門技術,只要稍加學習便可。但是對于賣豬肉而言,肥肉、瘦肉、排骨等如何去分割、如何搭配,決定了賣豬肉的贏利還是虧損,其可變性很大。”他向記者舉例說,比如瘦肉,全都是瘦的不好吃;太肥了,也不好。從口感上說,或許加上3%的肥肉最好,但操作起來沒法教,可能就是靠手感。而且賣豬肉的刀手每天還要面對來來往往的各類顧客,有時可能是斤斤計較、喋喋不休的家庭婦女,有的也許是說著粵語不會講普通話的當地老太太……因此,做一個好的賣豬肉的一流刀手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的。
不論是“解牛高手”庖丁,還是北大才子出身的“豬肉大王”陳生,他們的生動的人生經歷都告訴我們:幸福生活來源于腳踏實地的努力。“治大國如烹小鮮”,“積跬步可致千里”。庖丁用了三年時間才達到“未嘗見全牛”的境界,十九年的豐富經驗也沒有改變他“怵然為戒”的謹慎。但反觀我們,有不少人只是生活于夢想中,理想十分遠大:“我要當大明星!”“我要當大老板!”卻不見他真正為此奮斗了多少、付出了多少。要想象庖丁那樣登上人生的高峰,“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必須先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爬。
現在一些大學生寧可在大城市做“漂族”和“蟻族”,也不愿意去小縣城,下基層,這就涉及到了觀念問題:到底什么是成功?過去我們注重知識,現在更注重能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應當少培養些只會背書的“孔夫子”,多培養些能發明鋸齒的現代的“魯班”。
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個細節,把平凡的事情做出大學生、研究生的水平,才是大學生、研究生們應該要做的。我想,大學生、研究生們與其在辦公室端茶倒水、看領導臉色,碌碌一生,還不如將自己放在最基層的位置,做一條野外放養的“猛獸”,如果你是一頭猛獸,那么你終有一天會呼嘯山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