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琪
(四川省廣漢市宏華外國語學校)
初中語文課堂散文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
吳琪
(四川省廣漢市宏華外國語學校)
散文是美文,如何引導學生領會散文藝術字字珠璣、形神兼備之美,是當前初中散文教學的重要課題。就初中散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提出三點意見,供眾位教師指正:有效導入,牽引學生走入情感世界;抓關鍵詞,感受文本藝術脈搏律動;擴大視野,融入學生社會生活世界。
初中語文;散文教學;課堂現狀;對策研究;有效導入
相比較于詩歌、小說、話劇等體裁的文章,散文的文體特征不明顯,風格較為自然,縱觀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散文正是學生最難上手的一項內容。很多學生心中有千言,但開口又是一片茫然,不知從何入手。語文教師如何提高散文教學水平,教出技巧、教出效果,是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急需解決的難題。
1.教了和沒教一樣
成功的散文教學,應當激發學習者的真實感受,引起讀者情感共鳴,讓學生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情真意切。大部分散文教學都陷入了怪圈:教師講了和沒講一樣,學生沒有與文章產生情感共鳴。散文教學流于形式、表面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局限在字詞、段落的背誦上,未能深入探究文章所要傳達的情感內涵。
2.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對學生展開調查,發現很多學生本身就對語文不太感興趣,遑論配合散文教學工作。大部分學生認為語文提分數慢,散文又是閱讀里面最不好拿分數的,因此抱著自暴自棄的心態學習。上語文課,很多學生要不是寫其他學科作業,要不就是睡覺,學習興趣不高,散文教學質量遲遲難以提升。
1.有效導入,牽引學生走入情感世界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就預示著成功的一半,教師如果能在散文教學中做好課堂導入工作,就能引導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順利完成課堂教學活動。散文好比心靈的揚聲器,所有的妙筆生花、巧妙構思都植根于作者對自己所要表現對象的精辟見解和深厚的感情之中,在教學時,教師必須以情感為紐帶,利用良好的導入將學生帶入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世界。
教學朱自清的寫景散文《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早春”主題的圖片,配以音樂,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體驗。當學生對美好的早春產生無比熱愛之情時,教師在PPT上打出《荷塘月色》《背影》《匆匆》三幅作品,配以解說:一位品著《荷塘月色》《匆匆》而過,給我們留下深刻《背影》的作家又踏《春》而來了,他是誰呢?在情境導入的感染之下,教師導入課文,將學生引入課題之中。
成功的導入,猶如樂章的序曲,能讓人受到強烈的感染。在散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導入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快速走入文章,正確理解文章、學好文章。
2.抓關鍵詞,感受文本藝術脈搏律動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詩眼和文眼實質上就是作品的關鍵詞,凝聚文章藝術構思,制約全篇情感走向。在進行散文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關鍵詞來把握全文。“文眼”是幫助讀者理解作品主題的關鍵,它是一扇窗戶,通過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藝術的脈搏與律動,領悟作品所蘊含的精神內涵。
老舍《濟南的冬天》一課教學過程中,當講到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教師要抓住“寶地”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文章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點?學生緊跟關鍵詞,結合文本分析,很快就能找出原因:濟南的冬天無風、無霧、無毒,尤其“溫晴”,因此老舍稱贊它是個“寶地”。全文所寫的山、水、陽光、白雪,都是與此相聯系的,“寶地”一詞可謂是全文的主線。通過關鍵詞,學生可以深入到文本的語境中,體會文章的內在意味。
在散文教學中,如果能緊扣關鍵詞統攝全文,便能有效組織學生進行文本解讀,學會梳理文路。學生通過對關鍵詞的分析,可以迅速掌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也變得簡單起來。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神不散”作為突破口,通過關鍵詞突破文本,達到教學目的。
3.擴大視野,融入學生社會生活世界
大語文觀下的生活資訊與語文學習是不可分割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散文更是作家對自己所生活世界的深刻體驗,教學散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文章的品讀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用心感受生活,用情體驗文章,接受多元刺激。
夸大閱讀視野,散文教學生活化,既能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又能拓寬文本,讓文本與生活共融,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提升初中散文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必須因地制宜、量體裁衣,不斷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散文就像一座干凈質樸的村莊,吸引著無數尋幽探秘的讀者,讓人流連忘返。初中語文將散文作為一道文學大餐擺在了學生面前,如何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品嘗這道芳香四溢的大餐,仍需眾位語文教師不斷探索。
孫啟良.淺談30年農村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心得:以農村生活為素材,培養學生閱讀寫作素養[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八卷)[C],201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