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瑩
(大連春田中學)
用“天時地利人和”構建綜合性學習模塊
——淺談“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策略
韓瑩
(大連春田中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相并列,這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語文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創新實踐的能力??梢?,語文綜合性學習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學習,它注重于學習方式的自主、實踐、綜合,又注重于過程的開放和互動,具有綜合性、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探究性、創造性、靈活性等特征。這正是“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的“天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闡釋,恰恰與回歸語文學科的本質的理念相契合,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學規律,指向育人、指向人性、促進人的發展,讓“核心素養”理念在教育教學中落地,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于是就應該有“學校搭臺,語文唱戲”的“地利”。
作為新課改引導下的教師,我們應有“讓每個孩子帶著微笑走進班級,帶著自信走向成功”的教育理想,這恰恰是“語文綜合性學習”得以順利實施的“人和”。
每節課的語文課前展示,可由2名學生主持,以小組為單位,以月份為周期,分別設置我們規定的綜合性學習內容。例如,“有朋自遠方來”主題,以“友情”為內容,具體安排為:“千秋一詩心”環節要求一組古詩配樂朗誦+賞析,一組現代詩配樂朗誦+賞析+仿寫;“書海拾貝”環節要求美文背誦+賞析+仿寫;“歷史故事”環節要求敘述故事+感悟。這樣的活動,使學生積累了知識,展示了才華,為課堂營造了濃濃的語文氛圍,同時也實現了在活動中育人的教育目標。
學校每屆新七年級的開學典禮都要進行神圣的“入學式”,在莊嚴的拜師禮結束后,學生便依次走上大舞臺,進行不少于1分鐘的自我介紹。這個過程是學生第一次在全年級的同學和家長面前亮相,是對他們勇氣的培養和潛能的激發。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要想辦法用新穎的形式來“包裝”自己的發言,并且要制作一頁包括自己姓名、照片、愛好特長、座右銘、夢想等內容的PPT,以便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的具體實施過程。
顧明遠教授說:“教育在細微處,成長在活動中。”教學實際上是經過策劃好的“教”與“學”的游戲活動,“游戲化教學”既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又可以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因此,我們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謀求學生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
學校每周給語文學科一小時的學科活動時間,旨在通過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體語文教師集思廣益,將“綜合性學習”活動精心設計,在每月末的年級語文活動中展現出來。為了保證學生的參與率,每次活動都是經過班級一至兩次海選,選拔出最適合該活動的選手,代表班級出戰,進行年級層面的展示,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我們的學科活動具有明確的評價機制,與學校的“評星晉級”評價體系一脈相承,每一次年級活動都進行現場表獎,頒發春田中學精心設計的證書,拍照留念。根據獲獎等級予以個人加星的獎勵,金獎、銀獎、銅獎、參與獎分別對應加10顆、7顆、5顆、3顆星的獎勵;設立個人單項獎,如“最具創意獎”“最美聲音獎”“小小演說家”“最佳挑戰者”等,予以個人加10顆星的獎勵,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本學期,計劃開展如下學科活動:9月份:現代詩歌朗誦大賽;10月份:讀書匯報會,主題為《我眼中的______》(《西游記》人物評析);11月份:現代詩創作筆會;12月份:課本劇大賽,將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裝》《寓言四則》《西游記》經典片段通過學生的表演展現出來。這些活動就是綜合性學習——“少年正是讀書時”的設計。
另外,每個學期學生創作的作品,無論是詩歌、散文、隨筆,還是文學評論,我們都要求學生不斷修改整理。每個班級成立文學社,由學生負責設計欄目、征集稿件,每兩個月或一個學期出一次班刊;每名學生利用假期的時間將自己的作品精心設計,結集成冊,給予加星獎勵。這正是綜合性學習——“文學部落”的體現。
其實,生活就是一本書,有的知識記錄在書籍中,有的卻在生活中。天時、地利、人和,促成了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實施??傊?,綜合性學習就包含在學生的生活中,有益的活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讓他們熱愛校園生活,煥發生命的活力,熱愛學習,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而作為語文老師,就要具有創新意識,為學生搭建更多更大的舞臺,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不斷成長。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