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紅
(臨夏市新華小學教育集團 甘肅臨夏 731100)
探究激勵教育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
長 紅
(臨夏市新華小學教育集團 甘肅臨夏 731100)
激勵教育模式在各行各業都能有效應用,使用正確激勵方式對教師與學生進行激勵,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他們工作、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進而提高工作與學習的效率。所以,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采用激勵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激勵教育模式 小學語文教育 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廣。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轉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使廣大教師循序漸進的轉變思想觀念,千方百計創造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交流、自主合作。逐步走向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道路。然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教師在知識方面的引導和啟發。其實更需要教師在情感方面的激勵教育。我們知道任何人在做桌件事時都需要外在的動力。外在動力驅動內在潛力,進而形成穩定的積極情緒,才會產生工作或學習的高效、高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應用激勵教育模式定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語文各項活動,熱情閱讀寫作,自主完善人格,進而全面發展。形成語文的綜合素養。[1]
激勵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以鼓勵,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的自身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2]
小學生的身心各方面正處在成長中,實施激勵教育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提高自我的認知能力。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時可以看作是一個不斷提高認知的過程。教師在語言、物質等方面給予學生鼓勵與關心,能夠防止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熱情。[3]
激勵模式是恰當處理相關關系以及相關聯系元素的精要概括。直接對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著一定調動意義的。激勵教育模式是以“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宗旨。體現對人的人性化管理。以關注人的活動為核心。采用恰當科學合理的激勵手段最終促進人的活動效率、活動質量,從而使人達到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育的激勵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激勵主體(語文教師),客體為小學生。激勵教育手段。具體解釋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恰當可行的方式手段激勵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參加語文活動、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完善個人品格。[4]
1.根據學生個性差異適當進行激勵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及計劃生育的普及,現代大多數小學生的家庭環境較為優越,在家長及長輩的寵愛下,很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的個性,對于語文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這樣的發展現狀給現代小學教育帶來了較大的困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個性差異,對學生適當進行激勵教育,保障不同層級學生的不同學習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不斷進步。如性格較為外向的小學生較好動、熱情,對教師的評價較為重視,在他們參與語文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適當對他們進行激勵,不能夸大,不然會使學生產生驕傲情緒。一些小學生較為內向,有的甚至表現得較自卑,這樣的學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假使教師看到這些學生的長處,必須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另外一些學生躁動不安,學習習慣不夠穩定,對于這樣的孩子,教師應該積極引導他們參與語文實踐活動,例如:做手抄報、黑板報等,使他們充分發揮個人特性,展現自身優點,不斷發揮語文個性特長。
2.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通過創建激勵情景,在《四季》一文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及學生的好動特點,讓學生在讀文章時可以自主地加上動作,提高注意力,增強學習主動性,并且深刻體會文章中“挺”“彎腰”等幾個動詞的含義。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說說對春夏秋冬的認識以及最愛做的事情,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調動起來,爭先恐后地發表問題,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3.設計語文活動巧妙激勵
語文教師要通過設計語文活動巧妙地進行激勵教育。促進小學生主動參與語文活動,積極參加實踐練習,可以組織朗讀比賽、寫字比賽、寫話比賽、演講比賽等,在競賽活動中,小學生能看到自身存在的專項不足,激發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致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學習會更有效分層次獎勵那些在比賽中朗讀感情充沛的同學、書寫流暢剛勁的同學等等。通過小組比賽培養小學生互助互愛、團結奮進的友愛精神;教育具有小學生力爭上游、奮力拼搏的競爭精神;評比能使學生較容易地意識到個人的努力程度將影響到集體榮譽以及集體榮譽帶來的影響,使學生會自覺協調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語文比賽對優勝者的獎勵能夠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有成就感。使他們飽嘗勝利果實的喜悅并對未來充滿希望。[5]
4.保持鼓勵期待心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保持鼓勵期待的心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老師的關心。例如,在實際課堂中,有一位女學生,性格乖巧,但很少主動回答問題,由于過于安靜很容易被忽略。當她被問到“雨點是怎么來的”時候,只是漲紅著臉。此時我對她進行引導,對她抱以期待的心理。她小聲地說道:“是不是太陽公公哭了”?在老師的肯定下,這位學生能夠勇敢地站起來發表觀點。
激勵教育對學生心理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激勵教育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希望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對激勵教育法的理解,優化激勵教育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使用情況,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1]周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0(2):62.
[2]李賀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激勵教育[J].速讀(中旬),2014(5):83-83.
[3]呂學軍,王兵.激勵教育的理論及原則[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
[4]許靜.創新型人才激勵模式構建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151:39—41。
[5]吳立新.激勵性評價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