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材
(達州市通川區江陵鎮初級中學校 四川達州 635000)
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劉珈材
(達州市通川區江陵鎮初級中學校 四川達州 635000)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至理名言,他道出了國家興旺發達的內在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的21世紀,知識對于國家的發展與繁榮就顯得格外的重要。而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如果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創新,而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創造型人才就成了國運興衰的關鍵。
初中 歷史教學 創造思維
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此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淺談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首先就要使學生有不斷創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斷創新的欲望,才能進行有意識、有意義的創新活動,也才能達到創新的目的。中國擁有幾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世界也有幾千年的文明。對于這些文化和文明,中學生才開始接觸歷史,總是充滿好奇,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有了創新的欲望和需求。但是在現實中,學生的有些問題在教師看來非常的幼稚,甚至是無意義的,但對學生來說卻是一種探索、一種創新,是一種對好奇心的滿足,他們正是帶著這種好奇心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所以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多么幼稚,多么無意義,教師都不要簡單的禁止和否定。而是要給予十足的解答,以利學生創新欲望的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否則,學生的創新欲望就會慢慢萎縮,很難具有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活動是人們從事的主要活動。但是要知道創新會伴隨相應的失敗和風險。當創新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知識創新的難度會越來越高,失敗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一次創新的成功也許是千百次創新活動受挫的結果,一個人創新活動的成功,也許是成千上萬的人創新失敗的結果。面對創新路上的困難,只有具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始終如一地堅持創新,才可能最終獲得創新的碩果。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應該是歷史學科的優勢。通過歷史讓學生知道并懂得:人類歷史上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很多都是經過科學家的艱苦勞動和無數次的失敗才創造出來的;此外,通過講述無數創新的例子使學生心靈深處產生震撼和共鳴,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升華,逐步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現行的歷史教材,總的來講比較重視知識的科學性和邏輯性,而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方面并沒有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我們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來彌補,如通過開展歷史“小論文”、“創作”、“競賽”、“辯論”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如在講解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的民族英雄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聯想林則徐的生平事跡,世人對林則徐的評價,民族英雄有什么樣的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英雄的特征是否會發生改變,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人可以和林則徐一樣可以稱為民族英雄等等。通過相關知識點的串聯并進行推廣假設等,這就是發散思維的具體表現。如若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
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包括學習過程方法掌握與選擇的獨特性,思考問題角度與質疑內容的獨特性,解決問題方式的獨特性,學習結果表達的獨特性等多種方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到如下方面:
1.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如果我們對已有的理論和成果不加任何質疑地全盤接受,那么學習就變成了一味的機械死板學習,人類也將永遠停滯不前。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和見解,更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對現成的科學理論和傳統觀點提出質疑是創造出新穎、超常成果的途徑,也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必需。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在學習《秦亡漢興》一課后指出:秦朝統治者心胸狹窄、不容賢才是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的加速器。而漢初之所以會出現“文景之治”盛世局面是與漢朝前期統治者愛護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該生從人才的角度分析秦滅漢興,這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少有人提及,這種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膽而可貴的,就是學生思維獨創性的表現。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引導他們善于發現問題,提出疑義,創造性地解決,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2.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標新”和“立異”都是一種創新。鼓勵學生大膽獨立思考,敢于標新立異,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1).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使其正確地認識到任何學者、權威都不可能窮盡真理之長河,任何人都有發現新知識的可能,樹立敢于“班門弄斧”、“異想天開”的思想。
(2).在教學上要發揚民主,為獨立思考創造條件。現代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即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知識,這就給了學生標新立異的機會。但學生的標新立異難免伴隨著幼稚和錯誤。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簡單加以否定,反而應該對學生正常的標新立異,要給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和支持。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既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也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而不斷提高國民素質,為國家的興旺發達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