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中共新和縣委黨校 新疆阿克蘇 842100)
淺析新和縣青年創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劉志強
(中共新和縣委黨校 新疆阿克蘇 842100)
1.新和縣人文地理概況:新和又名“托克蘇”,維吾爾語意為“水源充足”,是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鎮。地處古“絲綢之路”天山南麓北道,塔里木盆地北緣,東與庫車相望,南與沙雅相連,西與溫宿相交,北與拜城相鄰,總面積8223平方公里,轄六鄉兩鎮,總人口17萬余人,是古“龜茲國”繁錦之區,享有“漢唐重鎮”、“龜茲故里”、“班超府治”的美譽。境內有歷史文化遺產65處,面積達10萬畝的“漢唐屯田遺址”被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2.新和縣青年創業基本現狀:新和縣青年創業往往起步較晚,生產經營項目單一,規模小,檔次低,綜合效益差,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青年創業層次較低,普遍缺乏相關技術,大部分都停留在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傳統種植、養殖業,單純從事生產的多,從事產品加工、銷售的少,從事單一種植、養殖的多,從事綜合立體開發的少;從事粗放經營的多,從事集約高效經營的少;從事傳統經營的多,從事現代科技經營的少。加之農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往往不會一朝致富,只能依靠自身的勤勞和努力,慢慢積累財富。由此逐步形成了青年創業后勁不足的現狀。
1.主觀因素
(1)青年觀念陳舊,開拓創業意識淡薄,受傳統觀念束縛。部分農村青年仍存在重安穩、易滿足,安于現狀的小農意識,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缺乏開拓進取和投資創業精神。認為從事農業生產既辛苦,又沒有前途,是典型的“泥腿子”,所以不愿務農,大多都選擇了外出務工。
(2)創業青年自身的限制性因素。一是不少青年的創業知識嚴重缺乏。尤其是青年民工,他們雖然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與創新精神,在城市打工生涯中也積累了豐富經驗與技能,但他們受教育水平、人力資本限制與城市創業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些選擇創業的青年人既不了解管理知識、財稅知識、法律法規,也不了解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更不了解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就盲目選擇創業,從而在創業過程中步履維艱,埋下創業失敗的隱患,甚至有更多青年攝于風險壓力而不敢涉入創業活動;二是社會經驗不足是最大困惑;三是由于閱歷的限制,加之自身整體素質不高,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不強。選擇在家創業與現代效益農業基本無緣,只能經營傳統種養業。
(3)受創業環境制約。農村青年在創業中“聽聽心動,講講激動,回來一動也不動”的現象,除了自身因素外,創業環境不優也是制約農村青年創業的重要因素。一是創業融資渠道不暢。農村青年由于資金原始積累較少,再加上農村信貸支持農村青年量小面窄受惠者少,限制了農村青年創業和發展壯大。二是技術、信息和政策等軟條件缺乏。農村青年信息面窄,對國家農業農村政策缺乏了解,把握分析處理信息的意識和能力較差;對農村實用技術的適用性把握不準,缺少技術支持;國家在政策補助和農業保險方面力度有待加強,農民承受自然災害打擊的能力和程度有限。三是引導幫助不夠,輻射帶動效應有待充分發揮。農村青年從事創業,往往需要正確的引導與幫助,但現在各級組織在創業引導服務方面的功能還有待強化,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創業輻射面還不夠廣,帶動力還不夠強,在項目引進、技術指導、信息提供、資金幫助等各方面都有待加強。
1.青年創業的機遇
從宏觀層面上講,當代社會的制度安排對青年創業產生著積極影響。這些制度安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從中觀層面上講,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創業活動,鼓勵全民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以及2003年以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使用“創業”、“創新”、“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和“鼓勵多種形式就業”, 表明了黨和政府對創業活動的重視。
從微觀層面上講,國家有關部委、共青團組織以及阿克蘇地區即新和縣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創業的政策措施。
2.青年創業面臨的挑戰
新和縣青年在享有優越條件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主要有:整個社會的創業氛圍還不夠濃厚;社會上重群體輕個體、重成規輕革新、求順從缺自主、多依賴少獨立的意識根深蒂固,造成擇業上的高低貴賤之分和創業者遭受歧視的現狀;在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使人們養成了中庸守舊、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壓抑了人們的創造與創新能力;傳統觀念的輿論導向和習慣認識嚴重壓抑著青年的創業欲望和創業激情。
3.籌集創業資金難
青年創業需要啟動資金,其初始資金往往來源于個人和家庭的勞動和經營所得的積累,或者青年通過銀行貸款等途徑獲得,但由于我國現階段個人創業貸款機制不夠健全,而且社會專項捐助少,因此單靠個人力量籌集創業資金和獲取創業貸款的空間非常有限。新和縣政府在幫助青年創業籌資上雖然也多方努力,但來自政府資助的創業基金目前只占青年創業基金的一小部分,且這部分創業基金還沒有進入良性的循環再生軌道,因此很難滿足當前龐大的青年創業群體的需要。
4.缺少創業訓練和培訓
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縣絕大多數青年求職前沒有接受過職業技能訓練,創業經驗缺乏, 創業能力較弱。與此同時,由于缺少創業培訓,許多已取得大學文憑的青年,也沒有做好創業的能力、經驗等方面的準備。
對于農民工來講,他們更難獲得專業的培訓。因為社會上的培訓主要是社會職業培訓機構提供的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雖然各級政府也推出了許多免費或低費用的創業培訓項目, 但這些項目往往是針對下崗職工與大學生的,青年民工則很難獲得這樣的培訓機會。
1.成立一個青年創業服務協會。青年創業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政府宏觀調控、市場資源引導、社會力量支持都是形成青年創業扶持平臺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建立以政府牽頭,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人事、工商、稅務、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和組織共同參與的開放性、綜合性的青年創業服務協會,以“服務性、互助性、自律性”為宗旨,以發展及培養優秀創業青年為核心主體,為創業青年提供一個“信息共享、資源互補”的服務性公共聯合平臺。專注于為創業青年提供行業信息、專業培訓,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2.形成兩個體系。一是政策支撐體系。成立由政府組成的領導機構,整合政策,積極優化政策環境,為青年創業提供更有效的政策支持。青年創業扶持政策應以激勵創業動機、減少創業障礙、改善創業環境、保護創業者權益為基本目標,為青年成功創業創造條件。二是主體培育體系。創業青年主體的壯大與成長是引導創業發展的根本與基石,實施創業培訓,提升青年的創業意識和基本能力是能否實現成功創業的關鍵和保證。三是幫扶平臺體系。青年創業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政府宏觀調控、市場資源引導、社會力量支持都是形成青年創業扶持平臺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