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武警福州指揮學院搶險救援教研室 福建福州 350002)
加強地震應急救援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研究
楊志強
(武警福州指揮學院搶險救援教研室 福建福州 350002)
我國地震應急救援人才隊伍整體上專業基礎薄弱、救援技術偏低、能力素質不高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加強教員隊伍建設,提高教員教書育人能力;加強救援人才隊伍培養,提高科學施救本領;科學組織救援演練,提升救援能力。
地震 救援 隊伍
我國地震災害頻發,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盡可能減少災后造成的損失,更好地實施救援,黨和國家不斷加強救援力量建設。但是由于救援人才隊伍整體上專業基礎薄弱、救援技術偏低、能力素質不高,遠遠不能滿足現場救援的需求,影響了災后救援的效能。針對地震應急救援人才隊伍的現狀、地震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我們要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的理念,尊重人才成長的規律,優化人才培養渠道,促進人才隊伍全面健康發展,淺談幾點對策建議。[1]
教員是院校教學的主力軍,也是提高地震應急救援人員培養質量和教學效益的實施者。救援人員素質培養的好壞事關災害現場救援的成敗,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因此要加強教員隊伍建設力度,使教員真正做到“學高為師”,既具有精深的專業造詣,又具有豐富的任職經歷和閱歷,更好地培養素質過硬的救援人員。
1.提高救援專業素質
(1)救援基礎理論扎實。能夠對地震應急救援相關問題進行正確的說明和總結,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正確把握和科學預測等。教員要了解地震應急救援理論和救援裝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熟悉搶險救援與法律法規,掌握武警部隊擔負的救援任務。
(2)救援專業理論精通。教員要精通任教救援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本專業的知識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及時了解本專業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把握本專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動態。
(3)救援實踐能力增強。真知來源于實踐,教員應把掌握的救援專業知識應用到救援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充實、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將成功的救援案例貫穿其中,這樣才更加貼近實戰,達到適應崗位需求,培養高素質救援人才的目的。
2.提高教學能力
(1)提高組織調控能力。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各項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科學的安排,并加以適時調控,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增強課堂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吸引性,培養和激發學員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2)提高教育引導能力。要深入挖掘救援專業內在的思想內容,在教學中對學員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使學員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在思想上受到啟發、得到提高。
(3)提高研究創造能力。要根據人才培養工作的新要求,追蹤救援專業發展的前沿理論,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以高水平的教學能力和學術科研成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院校教員的最終目標。
3.加大培訓力度
(1)參加培訓交流。有計劃地組織教員參加國內外救援專業培訓,擴大與國外、兄弟救援隊之間的交流,學習最新救援知識、彌補救援專業需求,研究并解決救援行動中存在的問題。
(2)推進學術科研。貫徹以救援隊完成救援任務需求為牽引、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突出重點、注重創新的原則,引導、鼓勵教員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員素質。
(3)參加救援實踐。堅持理論源于實踐,技能來自于實操的規律,積極協調、組織教員到災害現場參加救援工作,積累經驗,充實教學內容,使教學更貼近救援任務,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指導性、完整性。
救援現場復雜多變,任務艱巨,對救援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救援隊伍的素質是完成救援任務的必然要求。通過院校救援專業培訓或選送國外培訓,把救援隊伍培養成中堅的救援力量。
1.提升救援技能。救援技能是完成救援任務的基礎,也是鎮心之寶。現階段救援隊員的技能層次較低,教員要詳細分析各種救援技術的原理,結合現地進行實裝實操作業,使救援隊員曉之以理,記之于心,勤于動手。通過理論剖析,人、裝、現地結合訓練,全面提升救援隊伍的救援技能,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務。[2]
2.提高救援指揮管理能力。救援行動的順利展開離不開現場高效的指揮管理,從救援隊最高指揮員到行動小組指揮員,都是如此。教員在組織學習指揮員職能的基礎上,重點講解現地指揮管理的內容、方法,并適時設想情況,讓指揮人員先進行室內作業,爾后分組到現地作業,通過實景訓練,提高其指揮管理素質。
3.強化心理素質。災害救援現場,慘狀險境隨處可見,救援隊員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無私奉獻、敢挑重擔的心理狀態。教員要根據現場的現狀及救援需要,設計訓練內容,如果條件允許,可協調當地的醫院、醫療機構等單位,讓救援人員現場觀看需要包扎救治的重傷者,面對面接觸尸體,從而達到提高救援隊伍的心理素質的目的。
提高救援隊指揮員的指揮和管理能力。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指揮員要根據上級指示、現場情況,結合本救援隊的現狀,既要指揮本隊開設行動基地,展開搜救行動,還要對整個救援現場進行管理,涉及救援隊員、裝備、緊急避險等多項管理內容。行動中,各小組指揮員不但要組織好本組實施救援作業,還要合理安排人員的休息、輪換,保證隊員有充沛的精力連續實施救援作業;更要關注本組人員的位置,特別是休息的人數、位置,一旦緊急避險,確保每名救援隊員撤離安全地域。所以對各級指揮員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鍛煉,也更好地提升了能力。展開搜救作業時,救援隊員面對不同的救援現場,在原有救援技術的基礎上,還會研究出更好的搜救方法,還會采用更好地救援手段,實施救援。比如狹小空間救援,只有剪斷狹小空間深處的鋼筋(普通),才能打開救援通道,救援隊員可選的破拆裝備很多,但是能夠在此處使用的,首選是手持式便攜式液壓多功能鉗,因為別的破拆裝備相對笨重,有的還不便于展開作業。因此,在演練中,復雜的現場鍛煉了救援隊伍的意志,提升了救援隊伍的救援能力。
[1]朱愛先,賀尚峰.現代軍校教育教學理論概要(第1版)[M]. 2013,323-325.
[2]賈群林等.地震應急救援培訓的組織與管理[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