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婷 吳 偉 周小嵩
(大連交通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8)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員教育管理路徑探析*
潘 婷 吳 偉 周小嵩
(大連交通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8)
新媒體時代的高速發展,給高校黨員培養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將高校黨建工作與新媒體有機結合將為高校黨建工作注入時代活力,為高校黨員培養教育工作開辟新篇章。
新媒體 黨員教育 高校黨建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渠道正快速發展。作為一種新型信息傳播媒介,新媒體具備了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內容豐富、覆蓋面廣、使用方便、互動性強等特點,這些特點具備強烈的時代特征,在青年人及部分高知識人群中廣受歡迎,并已成為現代人獲取信息和人際交流的重要渠道,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碎片化、多元化的信息正在影響著廣大青年及高知識分子人群的思想及觀念。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迎接挑戰,利用新媒體優勢開創高校黨員培養教育新局面,是新時代賦予高校黨建工作的新使命。[1]
1.傳統黨員培養教育模式不能滿足新媒體時代學生黨員培養的需要。目前,高校黨員日常教育還是按等待上級部署和安排、照搬照抄其它單位理論教育實施方案等方法進行,難以引起高校師生尤其是年輕師生的興趣。同時,社會處在一個轉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國內外形勢與政策等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對高校黨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戰。面對新媒體時代,信息發布的及時、準確、高效,第一時間占領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已成為黨員培養教育管理的迫切需求,傳統教育模式帶來的主客體信息不統一致使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無法滿足需求。[2]
2.新媒體帶來大量多元信息沖擊學生的價值觀,對高校黨員教育管理帶來新的挑戰。由于新媒體具有高度開放性,這給高校的黨員教育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量大、傳播速度迅速,其信息傳播具有無障礙性和無選擇性,使得受教育者由被動接收教育過程轉變為主動自我教育過程,甚至衍生“自媒體”散播各種信息。當下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一些不良信息會對廣大黨員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同時,新媒體因其廣泛的實用性、獨特的吸引力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傳統的黨員教育管理方法的效果。這些都為高校黨員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3.新媒體信息傳播優勢沒有得到良好運用,致使黨員培養教育管理模式陳舊單一。實際操作中,很多高校僅僅將多媒體作為黨員培養管理的渠道,并沒有掌握新媒體信息閱讀規律,發布消息不具備吸引力,不符合學生閱讀胃口。歸結其原因是缺乏對新媒體“生動性、及時性、互動性、趣味性”等優勢特征的思考與運用。比如,個別微媒體僅將黨的政策理論照搬照抄,雖然利用新媒體發布新消息,但長篇大幅晦澀難懂的論述,使學生沒有耐心閱讀,造成信息閱讀量過低,無法達到真正培養教育管理目的;雖然運用新媒體介子開展黨員培養教育工作,卻仍使用傳統的教育管理方法,換湯不換藥不能很好激發學生熱情,在學生黨員教育中收效甚微。
1.高校黨建專職工作人員不足,缺乏學習和知識更新,不能及時轉變教育觀念。隨著在校大學生人數的增加,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人數也在逐漸增加。按照相關規定,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專職工作人員應該按照1:250的比例配置,但實際上,目前各高校都很難達到這個比例,一般為1:40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造成高校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壓力相當大,對新媒體領域下黨員的管理教育新模式的探索難以兼顧。高校黨建教育工作者的新媒體教育觀念亟需轉變,運用新媒體工作能力有待繼續提高。
2.大數據時代信息更新快,面對紛繁復雜的多樣信息沖擊,高校黨建工作者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教育學生黨員。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尤其在新媒體傳播領域,西方宣揚所謂的“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念也通過網絡涌入國內。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長期以往,將導致青年學生開始淡化、甚至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在價值觀上出現偏差。這種形勢下,我們加強學生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愛國熱情,培育歷史責任感,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校黨建要從我國國情出發,結合黨的歷史、方針政策,加強愛黨、愛國教育。
3.沒能摸好“脈”,對癥下“藥”,缺乏對新媒體客觀規律的認識。黨建工作者要掌握新媒體傳播快、范圍廣、生動性等特點,不斷探索新媒體平臺黨員教育的新渠道、新方法。黨建工作者要通過探索學習掌握新媒體教育平臺上黨員思想教育的客觀規律,對癥下藥,增強黨員教育的實效性。高校黨建工作者要積極走進學生,給學生把好脈,注重信息的消化吸收,注重引導,吸引學生眼球,啟發學生思考,發揮好學生黨建“自媒體”的光和熱。
1.見縫插針,與時俱進,黨員培養教育短頻快。結合新媒體客觀規律,要注重信息發布及時性,第一時間占領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高地。高校還應當招募一批學生黨員志愿者,做好新媒體學生黨員教育培訓平臺的日常更新和維護工作。同時提高高校黨建專職工作人員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黨員教育藝術滲透。巧妙利用成功新媒體黨員教育素材進行轉發,同時注重新媒體趣味性,利用一切可以抓住學生關注的點開展教育。通過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平等對話方式啟發引導學生,將單一灌輸變為有藝術性的滲透。
3.創新模式,按需供應,黨組織生活走進學生黨員。大力發揮新媒體交互性強的優勢,結合新時期學生特點,讓黨的組織生活走進學生中間,開展線上黨課討論,給黨員過“政治生日”等方式鼓勵學生黨員利用多媒體亮身份,樹立榜樣。
掌握新媒體平臺運行規律,積極拓展活動形式,豐富教育內容。發揮新媒體功能,利用新媒體優勢服務于高校黨員培養教育,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黨員與非黨員之間、黨務工作者和黨員之間都能自由、平等的學習交流,開拓高校黨建工作新篇章。
[1] 覃華云,谷彥錦,譚機永.關于運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探析[J].1014(5):107-109.
[2] 孫亞忠.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員教育平等代際間“對話關系”之構建[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4):784-788.
2015年大連交通大學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研究立項課題(一般項目):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員教育管理路徑探析(DJSZ-2015-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