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佳
(雙陽區齊家鎮中心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研究
——讓農村藝術教育放飛快樂童年
邢麗佳
(雙陽區齊家鎮中心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養、身心健康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都具有深遠意義。
在農村,小學藝術教育往往局限于單純的課堂,音美知識的傳授,甚至停留在“唱唱、畫畫”的淺層面上。更有甚者,在“應試教育”框架下,藝術教育幾乎被貶到可有可無的地位。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淺談一下本校針對農村藝術教育工作的幾點做法:
本校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農村鄉鎮級中心小學。多年來,學校以“放飛快樂童年”為辦學理念,注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創辦特色學校,彰顯師生特長”為辦學目標,以課改為動力,面向全體,尊重個性,培養特長,選擇了具有農村學校特點的藝術教育項目作為突破口,以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為依托,以課后活動為載體,逐漸形成了“突出農村特點、以美育人”的藝術教育特色,達到以藝術教育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1.結合學校實際確立特點項目。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需要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而藝術素質也是其中的重要素質之一,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了布藝畫、植物種子粘貼畫和架子鼓為主的特色項目。
2.巧妙利用生活資源。由于孩子們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因而家中都有許多的植物種子和碎布角和布頭,利用現有的資源開設了以植物種子粘貼畫、布藝畫為主的12個活動項目、25個活動小組,全面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
1.建立領導機構,為創建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大隊輔導員為副組長,各辦公室負責人為組員的領導小組,為創建特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健全制度,規范管理,確保特色項目的實施
(1)建立特色教學管理制度。在學校總的制度要求下,每個特色活動小組都要制定活動制度,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
(2)建立領導負責制度。每個活動小組都有領導負責,實行責任包保,每天的特色活動時間要進行檢查、監督、總結。
(3)建立評價激勵制度。將教師特色工作納入崗位責任制,按評估體系進行評價、表彰、獎勵。本著合格+特長=優秀的原則,在評選優秀學生條件中加入“特長”這一條,即只有特長成績好的學生才能被評選為優秀學生。在學校的激勵機制中設了“特殊貢獻獎”,以激勵學校教師在創建特色辦學工作中建言獻策。
3.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開展符合本校實際的特色教育
農村孩子無論是家庭條件還是辦學條件都差于城市學生,為了實現農村孩子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素質教育目標,學校在特色項目的選擇上狠下了一番功夫。
(1)教師選項。要讓學生具有一技之長,教師首先要有兩計之長甚至多計之長。為此,本校把教師的特長定位為學校發展特色辦學的基礎,全校教師共上報書法、繪畫、球類、舞蹈、聲樂、器樂等特長項目10余個,基本滿足了學生特長培養的需要。
(2)學生選項。學校特色項目均采取“動態化”管理模式,即打破班級界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家長和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學習訓練兩個月后發現自己不適合此項目的可以改選其他項目,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
(3)學校選項。根據地位優勢、師資優勢和傳統文化確定了布藝畫、種子粘貼和架子鼓三個重點活動項目。布藝畫創作和植物種子粘貼均屬于手工藝術類,是我校獨有的特色項目。
① 植物種子粘貼是本校的傳統項目,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了解身邊熟悉的植物種子不僅僅只能做食物,還可以通過創造做成精美的藝術作品,另外選種非常適合于農村,能增加孩子們對農作物的了解。總體創作構思是學生個性思維的具體體現,選什么形狀的種子?什么顏色的?多大的合適等等都由學生自己去思考,再經過繪畫——拓印——粘貼——裝裱四步流程,最后出來的就是一幅幅立體感、親切感非常強的藝術品。
② 布藝畫創作。農村家家做鞋剩下的布頭、布角、邊角余料非常多,2003年,本校開始了布藝畫創作研究,剛開始的作品無論在顏色搭配還是整體構圖上都比較簡單,經過幾年的研究,目前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整個流程分為:主題創作構思——繪畫——拓印——劃痕——鑲嵌——裝裱等步驟,選擇布料的形狀、顏色、及布料的搭配,尤其是漸變色的變化,更叫功夫,主題創作構思使孩子們的獨立思維、個性思維得以盡情地展現。
③ 架子鼓演奏。2007年,根據音樂教師的特長,開設了架子鼓活動小組,因為學校條件有限,學生們初始練習節奏時只能打小板凳,別看設施簡陋,但是效果卻很好,學生們非常喜歡這個特色活動項目,有的學生甚至在家里吃飯的時候都用筷子打節奏。目前為止,學校已經擁有了12套架子鼓,60個啞鼓。在2011年雙陽區中小學田徑運動大會上,架子鼓演奏獲表演一等獎,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4.加強宣傳,促進藝術教育社會化
(1)認真宣傳和動員,使全校師生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織入校新生參觀學校的作品,觀看架子鼓小組的表演,從新生入校就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
(2)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和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
5.全員參與,保證特色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為了使特色活動面向全體,面向長遠,采取得力措施,做到了校內和校外時間有機結合,特色活動與少年宮活動有機結合。全校學生在教育局規定的特長項目訓練時間內,都在學校參加特色活動項目,根據個人喜好參加書法、兒童畫、籃球、排球、乒乓球、剪紙、舞蹈、器樂等多個藝術項目訓練。如果在特色活動時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還可以利用少年宮活動的時間進行學習,學校也會有專任的老師進行指導。
6.加大投入,確保學校特色活動的高效運行
學校特色開辦以來,得到了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2010年,投資500萬新蓋了教學樓,為特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優越的條件。先后投入資金二十幾萬元購置活動器材、設備。為了提高特色活動的水平,學校加大了教師培訓力度,支出培訓費近五萬元,多次派教師外出學習。
經過多年的努力,本校的藝術特色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學生素質得到提升。幾年來,學生共完成藝術作品500余幅,其中獲獎作品100余幅,布藝畫《民族騰飛》獲全國中小學生書畫展演三等獎。2011年,學生參加長春市中小學生器樂大賽,獲特等獎。在區級特長展演活動中連續兩年獲特等獎。二是學校成績顯著。2011年6月,長春日報、長春晚報專訪學校特色的工作并進行了刊登,長春電視臺就本校特色工作進行了播報。
路漫漫其修遠兮,面對取得的成績,老師深深認識到:教育是需要不斷變通的,學校只有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優勢,強化特色,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長,使學生的知識、能力與個性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讓農村藝術教育放飛每一名學生的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