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婷
(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中學 陜西咸陽 711300)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探析
郭婷婷
(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中學 陜西咸陽 711300)
合作學習的有效組織,增強教學質量和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問題式合作學習、演式合作學習、多元展示式合作學習更是此教學模式下最為重要的三種教學方式。合理利用三種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增強記憶效果,更有利于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更有利于牢固把握知識點。文章就此展開論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語文教學 合作學習 教學策略
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新教學形勢下更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的組織和實施。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要求我們在尊重“語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充分探索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強化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1]
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的探析,目前,可嘗試借鑒的組織形式多樣,比如:問題式合作學習、多元展示式合作學習、表演式合作學習等等,經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均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和借鑒,文章由此一一介紹,以供參考和借鑒。[2]
1.問題式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
此教學模式,“問題”的設置尤為關鍵,應切合學生的心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具體分如下幾步:
(1)質疑
學生對學習課文的內容質疑,形成“問題庫”。常見的問題,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這些問題是學生常質疑的——林黛玉、王熙鳳、賈寶玉三人的性格各異,是什么原因導致的?[3]
(2)探討
對形成的問題,組內進行探討討論、探究。
(3)解疑
探討總結,匯總答案。組內成員,形成代表性意見,撰寫在交流本上,組間傳閱。[4]
(4)點撥
對問題的探討,組內、組間都有很大差異性,避免回答問題的大偏差。學生組織討論期間,老師來回訓導,有問題點撥,正確引導。比如:林黛玉在一次問答中,一會說讀過《四書》,一會說沒讀過。針對此問題,學生往往以為林黛玉是虛偽的、不誠實的,有著奸詐的一面。對此,老師要及時糾正,自對話氛圍、語境不同等,多方面引導,避免誤差。
2.多元展示式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
多樣展示式的合作學習,更能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更有利于牢固把握知識點。此教學組織策略的實施,應注意做好如下幾點:
(1)明確任務
達到多元展示的效果,展示的任務首先應該明確。
合理任務的界定,能調動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任務的確定,應符合“最近發展區”的心理特點,同時,任務的確定應有開放性,適合小組合作。比如:《琵琶行》的教學設計中,任務的確定如下:切合詩句展示古漢語知識;切合詩句,展示我的人物形象、琵琶女的人物形象,并尋求兩者的共同點;根據詩句,自編自演課本劇;根據詩句,展示自己對此詩的感悟。
(2)明確分工
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全班同學分組。組內安排角色,要有領導組長、匯報員、紀檢員、整理員、資料收集員等等。比如:《琵琶行》一詩中,根據組內展示的任務要求,將全班均勻分成幾組,選出組長,組長安排組員分工,各組員承擔一項任務。
(3)成果展示
小組合作效果如何,多數經合作成果表現。最終表現出來的東西,更需要老師合理的評價和指正。例如,在《琵琶行》一課中由小組進行展示,第一組把《琵琶行》中的古漢語知識做成幻燈片在課堂上展示;第二組用電子表格的形式把表現手法進行了對比分析;第三組把人物形象的分析寫成了博文發到班級博客;第四組播放古代青樓女子的視頻引起了大家對古代女子命運的關注;第五組表演了自編自演的課本短劇。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六組把對自己的感悟制作成精美的“我的創作本”供同學閱讀。
3.表演式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
研究證實:切入實際的表演活動,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需求,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緩解長時間有意注意帶來的疲勞感。符合這樣要求,表演式合作學習更符合學生的需求、興趣,更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更有利于將書本中抽象的、“死”的東西活起來,更有利于增強記憶效果。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可選擇教材中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有趣的課文,讓學生演一演會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荊柯刺秦王》時,采用課本劇表演的方法,以六位同學為一個小組、組合并開展比賽。先讓學生挑選課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接著讓學生仔細研讀課文確定具體演哪一個片段。最后,寫成劇本形式,采用課本劇表演的方式去教學,讓學生更深入地把握角色。[5]
總之,合作學習的有效組織,增強教學質量和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問題式合作學習、演式合作學習、多元展示式合作學習更是此教學模式下最為重要的三種教學方式,問題式合作學習,“問題”的設置是關鍵,囊括了質疑、探討、解疑、點撥等教學環節。多元展示式,“任務”的設置是關鍵,囊括了明確任務、明確分工、成果展示等教學環節。而演式合作學習,能將“死”的東西活起來,將抽象的東西更客觀的讓孩子們去感受,三種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增強記憶效果。更能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更有利于牢固把握知識點,值得推廣和借鑒。[6]
[1] 陳恒.創設探究情境,優化高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 2016(24)
[2] 朱玉華.對高中語文教學所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05)
[3] 殷育青.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 2016(25)
[4] 黃開斌.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孝道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 2016(10)
[5] 魏回春.芻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 2016(15)
[6] 梁芳.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J].中國培訓.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