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水字鎮中學)
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性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李和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水字鎮中學)
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隊伍水平的高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什么樣的教師隊伍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為了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修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有許許多多的途徑與方法,校本培訓:“以新的理念為先導,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以常規教研帶整體,以師徒結對跟蹤提新師,以主題教研促新師,以教學反思促個體進步,以課例研究求共同發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
常規性培訓是依據學校的自身特點和優勢經驗,結合常規的教學管理要求,以及不同階段教師的教學需求,幫助教師明確實際教育教學的基本點。這一層面的培訓主要關注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常規性要求的落實。常規性培訓通常安排在集中業務學習的時間里。在常規性培訓中,我們關注教師進入課堂的常規要求(上課制度),關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相互關系,關注教學“五心”(精心備課、全心上課、細心批改、耐心輔導、潛心研究)的具體要求等。我們還根據教研組的特點,挖掘教研組的研訓力量,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方法的培訓,幫助教師對教材教法的把握。
青年教師是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健康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個人綜合能力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展。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素質過硬、業務精良的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能手,我校實施“青藍工程”,即師徒結對子,以形成學理念、學知識、學經驗、學方法、廣泛交流、共同提高的務實教風,要求師傅從基本功、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三個方面進行培訓。我們通過“鎖定目標,強化訓練”等手段,在學年結束時對年輕教師進行綜合評價。為避免師徒教學競爭的尷尬,我們采取同年拜師和錯年拜師的方法。徒弟第一年拜同年級的任教老師為師,第二年可拜與自己不在同一年級任教的老師為師。這樣拜師的第一年有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徒弟會很快得到進步,第二年師傅沒有“面子”的壓力,沒有同行競爭的負擔,指導起來更順手、更隨機,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和教學技能,徒弟也能嘗到不同師傅的真本領。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結對跟蹤式培訓并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實踐閱歷廣泛,駕馭教材能力強。同時青年教師有著鮮活的思想,精力充沛,不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敢說敢做。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促進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況且,青年教師接受新知識快、電腦運用熟練、他們上網搜索資料快捷、課件制作精美,這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和促進了老教師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因此,結對跟蹤式培訓能促進各個層面的教師共同提高。
主題教研式培訓是在學習李元昌老師的講座后進行的,通過學習李老師的講座,我校在這方面進行了自我診斷,發現學校過去在教師培訓上關注了教研、繼教的進修,提供了各種學習的條件,沒有突出教師教育實踐中困難的解決。實施主題教研,首先引導各教研組教師依據學生心理,滿足并激發學生學習需求;營造學生團隊學習氛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關鍵性、共性的問題發現并提出本組要研究的主題。按照提出主題—設計實施—聽課研討—交流總結的流程實施教研,每個流程確定中心發言人,骨干先行,廣泛互動,力爭做到一題一得。如,我校英語組提出的“如何創設有效教學情景的研究”,在總課題下組內設計若干個子課題:(1)要想做到有效設計情景,應注意哪些問題?(2)設計英語教學情景的常用方法和途徑等。
這些子課題讓組內老師招標認領,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邊實踐邊研究,使教師行動有目標,針對性強,在認領研究問題后教師線性設計研究方案,在集體備課時與組內成員進行交流,大家共同完善此方案。然后組內教師通過聽課、研討、評價領題教師對該子課題的研究成果。最后通過交流總結,集體完善對該問題的探討,最后達成共識的主題報告。這樣,教研組的管理突破了過去的查教案、學理論、傳達學校要求的方式,實現了研究職能。其間,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幫扶行為促進了強師的提高。主題培訓充分反映了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的積極狀態,能夠引領教師深入研究、反思。
實踐證明,學習無處不在,培訓也無處不在。多樣化的培訓、有效地激勵機制和評價,使我校形成了一個民主、平等、合作、對話、協商、共進,研究氛圍濃厚的快樂集體,充分調動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驅力,使教師體驗到了專業發展的幸福,體會到了與學生同成長的快樂,形成了勤于反思的習慣。一句話,校本培訓不僅使教師有了自信,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解決了教學實際問題,而且帶出了學校的品位,提高了學校的管理層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