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常熟市王淦昌中學)
淺談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張健
(常熟市王淦昌中學)
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強化學習的過程性,強調了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體驗高中政治學習過程,在體驗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闡述了什么是體驗式教學及其實施意義;提出了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體驗式教學;高中政治;教學應用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不是簡單信息量的積累,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和發現,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由于新舊經驗的沖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由于每個學生已有經驗的獨特性及個體情感的特殊性,每個學生對事物意義的建構將是不同的。因此,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也就至關重要。所謂體驗式教學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具體場景或氛圍、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機能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
體驗式教學的核心是“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學生特點、貼近實際,有利于學生聯系親身經歷的情景,從而還原教學內容背景,增強學生的形象性認識,充分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及學習積極性,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以此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標強調,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能力的發展。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獲得多少知識,還在于經由教學而彰顯和擴展人的生命意義,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也利于展示學生的潛能和特長,并加以引導和鼓勵,從而培養出具有獨創能力的人才。
1.創設情景,引入體驗
教學活動是在一定教學情景中發生的,恰當的教學情景是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前提,教師需要根據學習目標、貼近學生已具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來提供情景材料。因此,我們要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中的“信用工具”時,筆者精心設計問題情景:首先用多媒體展示銀行卡、校園“金龍卡”、電話卡、公交卡等廣義上的信用卡,激發學生思考“你使用過哪一種信用卡?信用卡的使用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便利?和現金支付有什么區別?”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激起疑惑,產生探究欲望,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這種問題情景是情景創設的一種方式,通過問題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和表達想法的機會,以便能夠相互比較與借鑒。
2.合作探究,分享體驗
有了體驗之后,更重要的是體驗者與其他體驗過相同活動的人分享他們的感受。而實踐感受是學生對親歷過程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觀念的重要過程。筆者通過課堂上的探究活動課,讓學生主動分享體驗,感受真實。
課堂綜合探究活動課是以課堂作為基本活動場所的活動形式,它包括演講、競賽、辯論、表演、觀看影視錄像等。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中“兼顧效率與公平”這一內容時,筆者拋出教學中的辯題: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還是“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實體驗,通過查找資料,展開激烈辯論。有的學生說,我們村原來很窮,現在家家都有洋房,不少人家都購買了小汽車,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得益于我們村重視發展村級經濟,極大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所以效率很重要。還有學生說,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要求我們要優先發展生產力,所以效率是第一位的。也有學生通過查找基尼系數反駁,現在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度超過了警戒線,長此下去會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這和社會主義的本質格格不入,也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經過唇槍舌劍,學生觀點漸趨一致,認為效率和公平都很重要,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公平,兩手一起抓。在上述辯論中,學生分享了彼此的想法和生活的經驗,提高了對“效率與公平”問題的認識。
3.對話交流,深入體驗
不同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有深淺之分、寬窄之別,有時甚至還存在對錯之差。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及時點撥和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從而超越自我的體驗與認識,促使自己的體驗更趨多元、完善、深刻。例如,在學習了《經濟生活》的儲蓄、股票、保險、債券等多種投資方式之后,筆者結合股票比較熱,國家不斷降息的時政背景,分析討論張老師的投資理財情景案例(重股票和基金,輕儲蓄和保險)的利弊,并且讓學生學著制訂適合自己家庭的理財方案。有不少學生在完成自己家庭理財方案的同時,還提出不少獨到的看法和建議:投資理財要樹立儲蓄、債券、股票、保險、房地產、收藏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理念;要學會對投資風險和回報進行評估,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的收益,減小投資風險;還有人提出要投資實業,自主創業。此外,還建議在中、小學開設金融理財方面的講座或課程等。類似的探究課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政治課的實用性。有效的對話有助于真正實現教學溝通,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有助于實現過去的“灌輸—被動接受”到“體驗—自覺接受”的轉變。
4.應用實踐,升華體驗
新課程要求學生在親身經歷中實現自我領悟,形成自己的行動方式。因此,教師要利用好課外綜合實踐活動課,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區服務、公益勞動、尋找資料辦展覽壁報等社會調查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思考、去頓悟、去感受知識。例如,在進行“我國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所在的村委會或者居委會進行調查,了解你所在的村委會或者居委會是如何進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并且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式,嘗試參與民主管理活動。在這一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中,學生將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而應用本身也成為一種體驗,有了新的體驗,循環又開始了,可以促進學生不斷進步。這樣通過學生自身的親身體驗,可以讓他們從生活走向課堂,從課堂走向社會,重視創設學生與自然、社會、地區、文化接觸的機會,對于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體驗式教學高度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課堂變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主,但放手不等于放縱,缺乏了教師的有效引導、不加任何限制地讓學生自己體驗是一種“放任的引導”,體驗式教學的高效開展對教師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該以真實生活作為活動的主要課程資源,更加智慧地引導,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實現自我體驗和自我發展;教師應當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教師應當靈活機智地應對教學突發事件,掌握整體教學秩序和價值取向。
高中政治學習需要體驗,教師嘗試使用體驗式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往能力,同時將道德內化為學生個人的思想和素質,以促進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成為適應當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