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芳
(吉林省舒蘭市第六中學)
初中語文有效教學初探
劉玉芳
(吉林省舒蘭市第六中學)
在新課程實施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益成為教師困惑的主要問題。達成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將語文教學回歸生活之中,就要將語文教學融于技術之中,就要將語文教學置于評價之中。
新課程;初中語文;生活實際;信息技術;教學評價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化追求,是在時間、人力、物力之間的優化組合中獲取的最佳形態。初中語文的有效教學,要以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原則為基準,要以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為目的,要以生活實際為源頭,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要以多元評價為標準。
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就應當立足生活、回歸生活,就要在生活的基礎上豐富教學范圍、延展教學寬度。語文來自于社會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語文教學呈現著一定的社會性與實際性。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在感性的生活材料中達成語文素質的深化提升。例如,在初中語文《散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性的問題進行提問教學:同學們,你們平常都會去散步嗎?你們有沒有陪過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去散步呢?等等,以此生活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讓學生在情感升華狀態下去體會課文。
在現代科技與知識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技術無疑是教學的有效支撐,是提升教學效益的實用工具。在初中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信息技術形式對教學過程與內容進行優化發展,要在技術化環境下發展語文教育,要以信息技術的層次多樣、集成可控等優點深化語文教學效果,以此達成最大化的教學價值。例如,在初中語文《貝多芬》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貝多芬名曲的搜索和播放,讓學生在優美音樂的聆聽中深刻感受貝多芬的憂傷與孤獨,讓學生在聽覺的刺激下深刻體會貝多芬內心世界的波瀾起伏。
對教學進行評價,是新課改推崇的主要方式,是推進教學改革的直接動力。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評價,以開放兼多元的形式對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態度等進行綜合評價,以評價鑒定教學質量、明確教學方向,以評價輔助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效益,讓學生在教學評價中認清自我、優化自我。
總之,要想達成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孜孜不倦地探究,就需要教師不知疲倦地創新。只有不斷地優化創新,才能達成初中語文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