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巖
(吉林省通化縣東寶中學)
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丁巖
(吉林省通化縣東寶中學)
閱讀是漢語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閱讀在語文試卷中占據很大比例,這也使得教師和學生越來越重視閱讀知識積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多種途徑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語文學科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傳統科目,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是學生語言組織、表達、創造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關鍵步驟,也是學生文學素養培養和提升的基礎。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今閱讀課堂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閱讀教學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其教學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對改善學生學習效果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意識到預習工作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雖然做了預習工作,但是并沒有達到預習的效果,究其根本原因是沒有采取正確的預習方法。因此,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還要對其預習方法進行指導,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檢測,檢測的方式可以是提問式、游戲式、互動式。
實例分析:人教版《珍珠鳥》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前總結文章中“我”為鳥兒做的事情,找到描寫鳥兒對“我”作出反應的句子,引導學生思考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關愛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通過課前預習,提升學生對文章整體思想的把握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情境教學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更加高質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首先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例分析:在人教版《大自然的語言》一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自然界中各種動物的叫聲,描述自己喜歡動物的特征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在學習文章《雪》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不同地方下雪的場景,通過聲音、圖片的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能為文章閱讀教學營造氛圍。
合作與競爭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斗志,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學生通過合作掌握更多的理解角度,通過競爭激發自身潛能和創造性。因此,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加強合作與競爭學習方式的運用,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實例分析:在人教版《香菱學詩》一文中涉及不少人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進行類似話劇表演的形式完成文章閱讀,此時就需要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讓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文章涉及的人物性格、特征等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和閱讀能力。或者采取競爭的學習方式,即將全班學生分為三組,一組同學作為評委,另外兩組同學進行比賽,表演更加細致、更能打動人心的一組獲勝。通過合作與競爭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引導他們對文章的深刻含義進行思考,促進學生對文章蘊含意義的解讀。
學生家庭環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導致他們在個人能力發展上也存在差異,教師要理解并尊重他們的差異性,并根據他們的差異性設計層次教學。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強,學習效果比較好,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同時防止他們過度自負產生驕傲的心理;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差,學習效果不理想,但是他們依然不放棄,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給予重視,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并時刻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心;對于能力強但是學習態度差的學生,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然后根據其能力高低采取不同措施。通過層次教學,盡可能地幫助每個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從而提高整個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主要還是在于平時不斷積累和堅持,相信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師要做好督促工作,運用靈活的方式檢查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動態,如從談話中解讀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閱讀計劃,盡可能使每一位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1]李家惠.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5):130.
[2]史振泉,韓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31):90.
[3]姜靈惠.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案及其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4):10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