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樂縣勞動技工學校 李雁
淺談如何處理歷史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山東省昌樂縣勞動技工學校 李雁
針對歷史教材存在的局限性,在教學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大膽調節章節編排彌補不足;從實際出發敢于表明看法,鼓勵學生研究創新;教師還要正確處理歷史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歷史教材 創新 局限性
歷史教材的編寫,容易受到當時資料以及研究成果、編者的水平以及方針政策的影響,難免存在不全面性等缺點。教師不應該以教材為準,這樣是不利于整體教學的。只有合理地處理好歷史教材與教學的關系,才可以促進歷史教育的全面發展。
歷史,之所以被人們稱作是歷史,主要是因為它是過去現象,是過去事物發展的過程。歷史的發展不同于物理以及化學實驗,可以通過實驗讓我們去經歷與感受。可以說歷史不是現代的每一個人所能接觸的,它是過去的歷史過程。即便是我國有名的歷史學家,他們所研究的歷史也只不過是客觀歷史事物的殘留物。所謂的殘留物,是指它們不是活生生的歷史,而是昔日存在歷史真實的殘留物。要知道,殘留物與歷史本身在數量以及在質量上,存在很大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導致我們不能還原歷史所發生的一切。歷史教材只不過是歷史的陳述,但不是歷史本身。對于歷史教材來說,只不過是對一個時期的描述。伴隨著對歷史研究的加深,歷史教材的編寫逐漸展現出自身的缺點。
對于歷史教材來說,我們必須進一步了解,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評價歷史事件。比如,對于美國的“西進運動”,教材中是這樣評價的:首先,西部地區的開發促進美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其次,由于受到血腥屠殺被驅趕到荒涼的地區。過于膚淺的評價,不能突出問題的本質。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從實際出發,在歷史教材不恰當的時候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史實新的觀點要給予鼓勵。在教學中將歷史教材作為檢驗教學的標準,這一點等同于歷史教材和歷史一樣的觀點,這是不對的。
1.結合實際情況,大膽調節章節編排彌補不足。
歷史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歷史以及認識歷史的方式,全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在現代歷史教學中,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教材卻是唯一的方式。教師只有了解歷史教材與教學的關系,才可以更好地教學。
歷史教材都是根據教學大綱進行編寫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教材是用來表達教學大綱的一種方式。針對我國國家規定的歷史教學來說,教師必須通過歷史教學讓學生充分了解社會發展進程,讓更多人了解歷史。在歷史教學中,過分地依賴歷史教材,是不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其實在歷史教學中必須要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調整教材章節,有效彌補教材的不足。
2.從實際出發敢于表明看法,鼓勵學生研究創新。
由于人自身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特點,在對某一事件的認識上是很難統一的。對歷史事件的認識來說,由于研究者自身對歷史觀點有不同的看法,以及自身的政治立場的不同,導致人們觀察問題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另外,在進行編寫歷史教材的時候,也會受到資料以及研究成果、編者的水平等因素影響,導致教材編寫不全面。對此,對于歷史教學來說,教師必須結合實際出發,對不恰當的觀點就要勇敢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同時,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符合史實的思想等,要給予一定的鼓勵,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實事求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促使學生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去分析與思考,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對于教材自身來說,無論怎樣的改變,都是不能滿足形式的變化的。對于很多教師來說,歷史教材是落后的。在現代化教學體系中,教師不能完全依賴于歷史教材,盲目崇拜歷史教材,要學會多方面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學會用批判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對于教師自身來說,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全面地充實自身的知識水平,全面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伴隨著知識型時代的快速發展,教師只有緊跟時代的形式,才會立足于時代之中。
同時,教育機構也開始組織各種繼續教育等形式,全面加強教師知識水平。繼續教育是教師充實自我的最佳方式,要知道,只有知識水平高的教師,才可以正確地處理歷史教材與教學的關系,才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批判教材中的不足,結合自身知識水平,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針對教材講教材,教學過程圍繞著教材轉。可以說,教師受教材的影響根深蒂固,不能跳出教材的局限性,這導致教材成為束縛手腳的鐐銬。同時很多教師不能統領駕馭教學過程,過于刻板講授教材內容,不敢過分地發表自身的看法。對此,只有合理地處理好歷史教材與教學的關系,才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歷史教材的局限性,才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教材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最重要的方式。
其次,對于教師自身來說,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知識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才可以在教學的基礎上全面地引導學生的創造性,結合時代的發展辦好教學。
最后,教師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制定適合的教學過程。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促進學生以歷史的角度認識社會發展的過程,認識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才可以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